音乐欣赏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建议

2018-05-14 08:59朱燕聪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心理教育音乐欣赏

朱燕聪

【摘要】为了让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运用得更具成效,针对高校新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三项音乐欣赏(治疗)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施用建议。即构建体系化、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型,完善音乐治疗软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多股力量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防治体系。

【关键词】音乐欣赏;心理教育;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多元化、体系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型

(一)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型

音乐欣赏活动提供的实际上仅是一个场景,音乐欣赏本身并非活动目的。多元化活动模型意味着必须因地制宜地使用音乐以及舞蹈、语言、游戏等有利元素,帮助受试者尽快建立音乐情感与自身情绪之间的链接,并积极通过这些多元化方式引导被试者构建正向的情感体验。C.L.Krumhansl曾探究了在音乐治疗活动中音乐与舞蹈以及二者相互搭配使用的效果(如图1-1所示)。

图注:Music Only—音乐,Dance Only—舞蹈,Both Music and Dance—同时使用音乐与构建多元化、体系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型舞蹈;下方文字从左到右为害怕,愉快,生气,紧张,抱怨,满足,厌恶,尴尬,快乐,感兴趣,放心,悲伤,吃惊

如图所示,音乐与舞蹈的搭配通常情况下更有助于降低“生气”“抱怨”等负面情绪,而单独使用音樂则更有助于提升“愉快”“满足”等正面情绪。故此,因“情”制宜地合理使用音乐以及其他有利元素,实现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化,将更有助于帮助心理困难学生构建健康向上的心理机制。

(二)构建体系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型

音乐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其活动模型的构建必须基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设计思路。在实验中导入阶段的主题为“有缘相会”,目的在于在成员之间建立初步信任,实施阶段“曾经的回忆”主题活动正是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惟其如此才能使成员敞露心扉,表现最真实的自我,紧接着的“放松心情、倾诉自我”“我眼中的自己”主题活动则是建立在前一主题的基础上,引导被试者卸下心理包袱,并逐渐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构建体系化的音乐欣赏活动还应充分考虑每次治疗成果的时效性

由于个体存在着遗忘机制,单次音乐欣赏治疗活动所引发的心理转变存在时效期,如果活动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削弱各次活动间相互影响的效果。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这种有效期的衰变情况,进而制定能最大程度发挥每次活动相互影响的时间安排,提升音乐欣赏活动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治疗和教育中的功效。

二、完善音乐欣赏活动软硬件设施

(一)优化音乐欣赏坏境

音乐审美欣赏环境包括听觉坏境、视觉坏境,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良好的音乐审美氛围能为顺利地、有质量地完成音乐治疗提供有力保障。提供大小适中、设备齐全的治疗场地,使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最终达到身心的全面放松,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条件。

(二)精选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的质量包括音乐的立意、韵味、音乐情感处理方式,以及由器乐和声乐伴奏所带来的整体感等多种因素。应选择符合大学新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即所选音乐应切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选语言、立意过于复杂的乐曲,否则较难营造施治所需的情感氛围。

音乐欣赏方式缤纷多彩,从艺术审美的欣赏方式来看有纯音乐欣赏、侧重于作品与侧重于表演式的欣赏、背景与刺激式的欣赏、综合欣赏等之分。各种欣赏方式各有特点,但在实际欣赏过程中,它们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彼此不能截然分开,应因地制宜加以选用。

(三)音乐欣赏指导的规范化操作

规范化操作首先是指领导者的指导仪态,也就是说,指导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尽量使用专业语言,并且把控言语的轻柔度,避免因言语失误导致被试者的情感体验受到冲击。最后指领导者的指导气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者个人的人格及个性特点往往对被试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吸引力,更有助于建构指导者与被试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三、构建多方参与的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防治体系

如前所述,造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高校本身面临的困境,又有新生初入大学环境产生的不适应感,还有人际交往障碍、情感及其他偶发事件的影响。因而,要解决高校新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必然呼吁一种由多股力量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防治体系。

(一)于地方高校的现实条件而言,高校管理方应当积极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

积极引进优质师资力量,提升既有师资力量的科研与教学水平,使得新生以及其他年级学生能够学有所得,缓解其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担心。

引导学校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如投入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协助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等,进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使新生和其他年级学生能以母校为荣,以母校为傲。

(二)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班级活动

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鼓励新生参加符合自己兴趣的学生社团;放宽筹建社团的准入门槛,引导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建社团,投入到发掘自身爱好与特长的活动中。

积极引导新生参与下乡、支教等公益性活动,帮助他们在其中发挥自身价值,提升自信心。

(三)就情感及偶发事件的影响而言,笔者认为高校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对新生的教育与保护。

积极开展情感咨询服务,帮助新生准确认知爱情或其他类型的感情,妥善处理与同学的情感关系。

制度化、常规化偶发事件处理机制,即地方性高校应积极帮助新生以及其他年级学生应对偶发事件及其带来的后续影响,如设置应对偶发事件的专项基金,鼓励师生捐款捐物,并从学校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归入该基金;展开心理健康问题咨询与治疗服务,积极应对偶发事件及其他事件对新生和其他年级学生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总结

总而言之,防治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单纯的心理治疗就能妥善解决。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是与高校的办学质量、社会地位等因素捆绑在一起的,因而需要从诸多方面入手,寻求校方、社会、学生、老师等多股力量参与其中的建设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防治体系,真正从根源上标本兼治地处理好地方性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月月.浅谈音乐欣赏教育对医学类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才智,2010(11).

[2]卞小艺.论音乐欣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1).

[3]吴骕騻.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情绪适应干预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23-28.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心理教育音乐欣赏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