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思维方式欣赏音乐”的探索与实践

2018-05-14 08:59张鲁宁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欣赏学生

【摘要】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给予人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借助音乐建立起音乐的听觉能力和思维习惯。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音乐学科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联觉、表现、创作等多渠道感受音乐之美,努力帮助孩子建立音乐思维, 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思维方式欣赏音乐。

【关键词】音乐思维;欣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正在开展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索、改革,音乐课教学应突出音乐学科本体,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去倾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何谓音乐思维方式?它指的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一种方式。笔者曾有幸参与了某次“新体系”教学的培训,聆听了中央音乐学院音教系张凯老师的初中体态律动课,在这节课上张老师示范了几节初中课,其中《拉德斯基进行曲》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作为一线教师提到进行曲的教学,大家一定首先会想到通过踏步让学生感受进行曲行进的音乐特点,但在这节课上张老师虽然也用踏步作为体验的基本教学手段,但他通过引导参与者感受步幅的大小、跳跃和踏步、队形的收拢、散开等,让大家感受到这部作品细微的音乐变化,给我了很多启发。在音乐课上只有让学生关注音乐基本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音乐风格的变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最终实现表现音乐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思维方式欣赏音乐?笔者以欣赏课《运动员进行曲》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利用声势律动,激发感知音响的思维。

律动是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学生借助身体的动作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律动教学将原本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根据欣赏音乐的特点在课上设计一些难度不高、容易完成的动作,例如拍手、拍桌子、跺脚、喊口号等,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律动教学的引入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积极的课堂氛围中理解乐曲、掌握乐曲。

【案例片段一】教学导入

(学生进场《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师:(向同学们招手打招呼)我们与初次见面的人会用怎样的打招呼方式?(提问总结)让我们跟随下面的这段音乐用点头、摆手、握手的方式一起来打个招呼吧。(播放《伙伴进行曲》音频)

教师:什么原因让我们打招呼的动作如此整齐?学生:音乐节奏感明显。教师:大家觉得这段音乐适合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学生:适合在阅兵、运动会进场时使用。

设计意图:①轻松的导入方式,问题简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②通过互相问好的律动动作,感受乐曲的恒拍、进行曲的音乐风格。

二、结合通感体验,训练情感体验的思维

通感是“一种感觉沟通的另一种感觉,是指艺术活动中多种感觉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相互渗透或迁移的心理现象。”欣赏音乐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激起想象、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而音乐主题是一首音乐作品的标志,音乐欣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再次听到的时候能知道这是什么曲子,通过通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多角度地感受音乐风格,记住音乐主题。

【案例片段二】听辨两个主题

教师:作品一共有两个主题,老师用不同的圖谱表示,聆听音频片段,结合图谱说出是第几主题?(聆听主题音频)教师:聆听全曲,结合图谱,划分乐段。(聆听全曲)此曲曲式结构我们称之为单二部曲式。

设计意图:①曲式分析是这节课授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用图谱、主奏乐器及重复的图标提示,让难点变得简单有趣;②用图谱这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规整性特点。

【案例片段三】打击乐伴奏

●主题一

教师:再次聆听主题一,加入打击乐器小军鼓,思考:加入打击乐器起到什么作用?(播放音乐,教师敲击小军鼓)(提问)学生:增加气势。教师:请同学们轻拍自己的腿,学习这段节奏。(律动练习)

●主题二

教师:如果主题一像刚刚打了胜仗的小士兵,主题二更像一位老将军在回忆自己的峥嵘岁月,思考: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想象?(提问)节奏、速度、音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位老战士用歌声来表现老将军和小战士的对话吧,老师的钢琴表现的是老将军,老师演唱部分表现的是小士兵。(教师弹琴与演唱相结合)节奏舒缓、速度缓慢、音区较低。

设计意图:①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②小军鼓的加入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炼总结,拓展理性认识的思维

音乐欣赏中的形象思维不会仅仅停留在情感体验的阶段,它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再造、重组出新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的孕育成熟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为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还需引导学生对某些音乐内容进行理性分析。

【案例片段四】乐谱分析 学生尝试演奏大鼓

教师:谱例上标注的点和线有什么规律?(提问)

四、总结

点与线体现了音乐中旋律的断奏与联奏、明快与抒情的对比。而且我们看到四个乐句的排列比较整齐,体现了进行曲的方整性。刚才我们在聆听作品的时候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首作品跟军队有关,除了跟作品本身的风格有关,同时也与演奏乐器有关,这是一首管乐合奏曲。什么是管乐合奏呢?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管乐团的组成,管乐团是指由一群铜管乐器、木管乐器与打击乐器所组成的器乐合奏团体。

设计意图:

对图谱的分析其实也是对这部作品音乐特点的分析,强弱对比明显、结构方正。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给予人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借助音乐建立起音乐的听觉能力和思维习惯。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音乐学科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联觉、表现、创作等多渠道感受音乐之美,努力帮助孩子建立音乐思维, 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思维方式欣赏音乐。

作者简介:张鲁宁(1978—),女,山东青州人,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欣赏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特意和故意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