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8-05-14 08:59邹祎程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心理健康

邹祎程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既具备普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也具有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本文着重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谈起,分析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非音乐专业高职院校的作用不容忽视。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涵养。因此,探讨音乐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来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虽然具有青年时期的许多特点,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他们承担着来自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其他同龄的大学生一样,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除此之外,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在前两年必须修满所有专业课程,第三年为顶岗实习期,因此学习时间短、强度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学历学位设置与本科有所不同,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比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要大,这些都将对高职学生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面临高职学生的诸多不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音乐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问题,各大高职院校都作出了相关的努力,其中以开设心理咨询室的方式为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方面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而错失了及时干预的时间,另一方面即使发现自己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大部分学生也可能碍于面子不会主动走向心理咨询室进行治疗,因此,单一的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并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在高职院校,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用音乐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课程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1.音乐鉴赏课对学生审美的提高

在音乐鉴赏课中选用一些积极阳光的听赏曲目,从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开始,使学生对优美的旋律产生美好的想象,接着配合对乐曲的讲解,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达到“情” 和“意”的共鸣。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体验中感受美,从而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最终达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教学目标。

2.歌唱课的训练能够在表演中提升自信心

歌唱課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歌唱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集体练习的方法,使他们放下戒备,提高胆量,自然融入集体,再采取个别练习的方法,给予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存在感,保持并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

3.舞蹈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塑造形体的美感

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它通过人体各关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舞蹈当中,通过肢体活动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效果,再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4.器乐课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体会,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能,丰富课余生活

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比较丰富,单一的歌唱学习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加器乐教学内容可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在器乐大课上,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尝试交流的心理准备过程中放下防备,减轻语言表达的压力。然后指导学生使用乐器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表达不同的情绪。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最后在集体的课程演奏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团体意识。

(二)音乐活动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1.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校团委对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涉及文学、音乐、体育等项目。与音乐有关的有合唱、舞蹈、校园十佳歌手等赛事。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奖项,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升自信心;另一方面,即使没有获得奖项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高胆量,并在备赛的过程中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自我价值。

2.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音乐赛事

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比赛之外, 还可以积极引导一些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参加更高层次、更加专业的技能竞赛。一方面比赛规格升级了,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其视野得到拓宽,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高强度的备赛和紧张的比赛,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树立对比赛坚持不懈的信念,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力。

3.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社团作为音乐课的有力补充方式,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一个人际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吉他社、声乐社、键盘社等热门的音乐社团在学生入会时都需要经历面试、融入、协作的过程,这期间必不可少地需要进行人际交流,用兴趣带动思想交流,在交流中切磋技艺,不仅能互相启迪,还能增进彼此的友谊,减少社交障碍发生的可能。而且社团在组织上可以打破年级、专业、学校的界限,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爱好者共同学习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对音乐教育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高职音乐课程设置

在当今的高职音乐教育环境中,除了专业的高职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外,大部分非音乐高职院校没有音乐课或者音乐课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对使用音乐教育的手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音乐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全面推进音乐必修课的开展,并以选修课辅助必修课,结合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作为必要补充, 系统地完善高职音乐课程体系。

(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有效途径

除了设置课程和相关活动的补充,积极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接受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让音乐的教育功能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是对未来高职音乐教育的大胆设想。比如,在学校网站开通音乐教育的平台、开发音乐第二课堂学习APP等,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使音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内心,甚至离开校园忙于投入工作后,也能继续发挥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四、结语

高职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学生审美、智力、创造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对学生诸多不良情绪起到改善和预防的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音乐教育还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开拓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课程,积极发挥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卫平,李习平.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殷瑛.音乐教育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心理健康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论分享经济对农业物流改革的促进作用
基于创新发展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