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2018-05-14 08:59刘頔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元素民族音乐

刘頔

【摘要】流行音乐具有娱乐功能,流行音乐提供人们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轻松的美,健康的音乐有助于培养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流行音乐的民族音乐元素照亮了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天空,在公共艺术教育领域内具有浓郁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元素;公共艺术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审美价值理念重在指导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实际上,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哲学思想,应在哲学观念和价值上重点阐述,应从更高的理论髙度解释,以彰显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精神——审美核心”的髙屋建瓴的理论引导功能。本文从民族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两方面入手,分析流行音乐中民族元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一、流行音乐中民族元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民族精神价值体现

公共艺术教育包括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两种。前者强调教育的深度,后者则强调教育的广度。后者针对的人群是非艺术专业者,主要目的是为了普及艺术常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加强艺术综合修养。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普及度极高的艺術形式,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可以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非专业人群服务,达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和初衷。首先通过对民族精神价值进行阐述,主要从歌词、曲谱、演唱三方面分析其价值所在,为审美价值的阐述做好铺垫。

(一)歌词的民族精神价值

任何音乐形态都离不开民族性,流行音乐也是如此。优秀的流行音乐包涵了许多民族文化元素,这些元素集中体现在了歌词当中,对于整个中国流行歌曲的民族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与影响作用。

在题材的民族化方面,中国流行歌曲有许多精品之作。例如,由黄霑词、王福龄曲的《我的中国心》,以中国为题材,同样集中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中国的独有音乐形象。主题的民族性方面,这是歌词内容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歌词所有要素的辐射中心与制约点。在语言的民族性上,语言是歌词的载体和工具,歌词内容的民族化要通过其语言的民族化得以具体表达。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也在民族化上大放异彩。通过这种民族化题材的流行普及,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文化各不相同,通过“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些题材的展示,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将各个民族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为建设现代化新中国奋斗。我国民族文化各不相同,每个民族的自身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展现了文明的智慧结晶。当前提倡文化大繁荣,多元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可以为文化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是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个国家的根本精神命脉就是民族文化,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那么国家民族的命运就缺乏有效的精神保障。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生活的内在动力和基质,加强流行音乐的民族元素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第三是提升艺术综合素养。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普及性的艺术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艺术修养,让更多的人领悟到艺术的魅力,体会到艺术的品质。上述流行音乐作品中,许多主题都涵盖了艺术的精髓,比如“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主题贴切形象,具有律动感,既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又富有艺术格式,可谓一石二鸟。第四是弘扬传统语言文化。上述歌词采用“五五七五”的句式,融中国古典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句式为一炉,于古朴之风中透出民族文化的神韵。

(二)曲谱的民族精神价值

中国流行歌曲曲谱的民族性,是与其歌词的民族性同步一体、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在节奏上,抑或是在调式、调性上,都做到了民族化。例如《前门情思大碗茶》,吸收了民族曲艺单弦的音乐素材;《唱脸谱》吸收了民族戏曲京剧的音乐素材。总之,中国通俗歌曲曲谱的民族化是十分鲜明的,它对整个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形成,虽然未必称得上是居功至伟,但至少是功不可没的。曲谱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为:第一,继承民族曲式曲调的创作传统。每个民族曲调都代表了民族文化的内涵。西方许多民族也有传统的曲调曲式,但是和我们相比差别就很大,原因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曲调都不尽相同,但是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注重五声音阶、注重节奏感。通过曲谱的教育,可以增强民族共同属性,让创作传统继承下去,延续民族精神的命脉。第二,发挥寓教于乐的公共艺术教育效果。音乐除了功能性教育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我国的民族音乐曲调历来讲究娱乐性和大众性,强调寓教于乐的作用。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如此,既有功能教育性也有娱乐性。

(三)演唱的民族精神价值

演唱是诠释作品的关键,是乐谱的具体呈现过程,也是流行音乐的具体创造过程。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是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许多流行音乐歌手向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歌的演唱风格学习借鉴,使流行音乐与民族声乐的艺术精华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曲谱共艺术教育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为:

第一是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宽度。语言的传播效率是很高的,通过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韵味的流行音乐普及,利用语言作为载体,可以快速地进行传播,让其中包涵的人文精神得到高效率的渗透,扩宽普及范围,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第二,促进多曲种音乐文化的融合。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多种形态,在具体过程中,不同的艺术形式会发生碰撞,如“凤凰传奇”组合,“阿里郎组合”,可分别将内蒙民歌、朝鲜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带入到流行音乐之中。在此过程中,多种类型的音乐形态不断地产生融合碰撞,带动了音乐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音乐的新鲜感和好奇感,最终推动音乐文化的融合。

二、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体现

十年课改以来,在我国公共艺术教育领域,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学术问题,也是焦点性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的热门话题。说它是学术问题,是因为牵涉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问题,作为教育实践中的热门话题,十年来围绕这一理念产生了许多争鸣,影响和左右了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学一线中教育工作者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最起码可做两个方面的理解。其一,表达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本土美育实践的教育本质哲学观。回顾历史,以史为鉴,无论古今中外,民族性在教育中的地位、意义和重要性都可谓弥足轻重,没有民族性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共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美育的思想和实践一直占据教育的重要领地,无论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还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再到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理论,美育一直在前进和发展。究其根本,美育是指向教育本质价值和目标的桥梁,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乐教传统”,陶情冶性的美育思想,反映了古人对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近代“美育代宗教”更是表达了音乐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美育价值,“涵养美感、陶冶德性”体现出美育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教育本质追求。其二,之所以这样表述,意在强调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在课程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强化音乐学科教学的地位、中心、核心价值等音乐本体的意义,从中可以领悟到标准制订者们的良苦用心。

三、结语

可见,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是对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诉求之一,坚持“体现以音乐的审美和育人为教学方向”,是历史积累和实践经验的必然呈现。

参考文献

[1]王域平.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音乐,2001(02):30-32.

[2]李聪.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44-48.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元素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浅析旅游业吸引游客的诸元素
徽州元素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元素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