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2018-05-14 08:59赵戈非杨延铭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音乐教学重要性

赵戈非 杨延铭

【摘要】视唱与练耳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多唱则善听,多听则善唱。作为音乐基础训练的两种主要方式,视唱与练耳的关系密切,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教学中常合二为一。同时,视唱练耳与欣赏、歌唱、乐理、器乐等音乐教学形式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尤其与乐理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理解、掌握乐理知识,有助于视唱能力、音乐听觉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视唱练耳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视唱练耳的教学是通过视唱、听唱、听辨、听记等教学途径,提高学生音乐听觉的敏锐性和精确性,积累音乐语汇、丰富音乐经验,促使学生在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为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视唱练耳主要通过唱名来体现音乐的音髙关系。通常使用的唱名法有两种: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首调唱名法的特点是:唱名在键盘和谱表上的位置可以自由移动。首调唱名法的长处是:调式音阶中各音间的音程关系固定而明确。运用首调唱名法视唱练耳,音程关系单纯、调式感较强,短处是:在唱谱、记谱上不太容易掌握唱名位置。首调唱名法对于五线谱和简谱均适用。固定唱名法的特点是:唱名在键盘和五线谱上的位置固定不变。固定唱名法的优点在于,唱名和音名一一对应,视唱时比较容易辨认。短处是:视唱练耳时,不同调之间音准把握难易不一。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较多国家和地区提倡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采用首调唱名法。

一、视唱教学

视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音乐教学活动。视唱教学从提出教学课题至完成教学任务,一般要经过初步接触、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按照综合——分析——综合这一整体性思维方式,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紧密相关的教学步骤,即视唱前准备、分句视唱及有表情地视唱。在实际进行视唱练习时,眼看谱、手击拍、口唱曲、耳听音是在大脑控制下瞬间完成的。学生初学视唱时,眼、手、口、耳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是尚未掌握正确视唱方法的正常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讲明掌握正确视唱方法对于切实提高视唱能力的重要性,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按正确方法去做,只要坚持不懈,学生视唱时眼、手、口、耳的协调能力会逐步得以提高。

如在学习识谱的初期,尽量将打拍子训练、音高训练和基础视奏训练结合到一起。练习用手打拍子时,基本节拍训练可以采用下面的动作。二拍子:强拍(双手击掌),弱拍(双手拍两腿);三拍子: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拍腿),弱拍(拍腿);四拍子: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拍腿),次强拍(双手向边侧轻声击掌,也可用一手击另一手掌心),弱拍(拍腿)。

练习用脚打拍子时,最好让学生一起将前后半拍唱出来。如+的节拍可以唱成“一、半、二、半、三、半、四、半”,唱前半拍的数字时声音可重一些,脚要敏捷、快速落下,触地时踩出前半拍的拍点;唱“半”字时声音可轻一些,脚要快速抬起来,抬到最高位置时唱出后半拍的拍点。也可以让学生唱后半拍时轻轻将前半拍的拍数重复一次,以此形成前后半拍的对比,具体打拍子的方式还是一样的。熟悉了按照强弱顺序打拍子之后,可以反向练习“半、一、半、二、半、三、半、四”,既可加强弱起节拍训练,又为切分节奏训练做好准备。

在音符时值划分中,一般是按照“一分为二”规律划分的,也叫“顺分节奏”。如一个二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十六分音符等。训练打拍子时,如果抓住了节奏的基本规律,其他的节拍训练就容易多了。比如一拍两个音的划分掌握后,就可以训练一拍四个音。

二、练耳教学

(一)听唱、听辨、听记三者结合,多途径地进行练耳教学

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是以音乐听觉为基础的。从广义上说,唱歌、欣赏、视唱等音乐教学形式,都具有发展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作用。而练耳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听觉能力,则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练耳教学

音乐听觉能力的提髙必须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练耳教学既不能时断时续、一曝十寒,又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而应按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循序渐进的“进”受到“序”的制约。练耳教学的“序”体现在练耳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编排中;体现在练耳教学要求的髙低程度变化上;体现在学生听觉能力的发展过程中。练耳教学要“渐进”,必须综合考虑练耳教学的以上三方面因素。具体地说,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练耳教学,以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思想。

练耳教学或多或少要进行一些教学提示。在练耳教学初期,教学提示应尽可能具体、充分一些。随着学生音乐听觉、记谱能力的提髙,教学提示也应随之简略而概括。以听记旋律为例,在最初进行听记练习时,教师可在弹奏听记材料之前,将旋律的节拍、小节数、速度、主音音高位置等全部告诉学生,以后逐步减少提示内容,最后只弹出a音或调式主音,其他因素均让学生凭听觉作出独立判断。

(三)技术性练习和艺术性练习相结合进行练耳教学

练耳教学可分为技术性练习和艺术性练习两种。技术性练习指的是音程、和弦等的听唱、听辨、听记练习。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髙学生感知个别音乐音响因素的能力,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艺术性练习指的是,将具体音乐作品作为练耳材料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它有利于学生在音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中感知音乐音响,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强的特点。两种方法相比之下,技术性练习偏重于对音乐音响的客观反应,而艺术性练习则更带有主观的情绪色彩。总之,练耳教学中的各种练习方法,都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技术性练习的教学要点和方法在前文中已详细阐明。以下着重阐述艺术性练习的教学要求和方法。

1.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艺术练习的有关材料

艺术性练习的教学材料往往是一首短歌、一支小曲或一个音乐片断。选材时既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又要保持乐思的完整性。例如进行临时变音的听辨练习时,除了采用必要的技術性练习外,可选用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的第一乐段,作为艺术性练习的教学材料。

教师用两种方法弹奏乐曲主题:首先,按原谱弹奏。其次,将谱例中打★号的音还原并弹奏。两种方法交替弹奏数遍,要求学生反复听辨、感受两者间半音变化的音响特点。最后,可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的录音,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半音变化给旋律所带来的音乐音响及音乐情绪特点。

2.发挥艺术性练习中综合性和审美愉悦性强的优势

艺术性练习所采用的材料取自于具体的音乐作品。其中,音髙、节奏、力度、速度、调式、音色、和声等诸种音乐要素综合呈现。艺术性练习可以要求学生用听觉听辨某一种音响现象,也可以要求同时听辨出多种音响现象,使学生对音乐音响的单一反应发展到综合性的感知。

此外,由于艺术性练习的材料取材于具体的音乐作品,因此,它们在既有听觉训练价值的同时,又具有音乐审美价值。这不仅能使学生接受音乐听觉练习,还能产生音乐审美愉悦感。艺术性练习和技术性练习交替进行,可以弥补技术性练习趣味性差、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的缺陷。

参考文献

[1]王平兰.简析视唱练耳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7(21).

[2]高甜甜.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大众文艺,2016(23).

[3]吴洋.基于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视唱练耳教学[J].黄河之声,2016(23).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教学音乐教学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简析指导幼师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途径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浅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演奏的作用
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综合能力
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