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音乐课堂教学

2018-05-14 08:59周金鹏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民族音乐核心素养

周金鹏

【摘要】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其核心素养是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是现在基层学校的教学中还存在学科教育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是必考科目的音乐课,自然不会受到重视,导致老师不想教,学生不爱学的消极状态。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和营造音乐课堂的氛围,老师就会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我国民族音乐的内容一带而过,缺乏深入教学。根据最近发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显然,学生如果在汲取音乐知识时少了我国民族音乐这个版块,不利于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智慧;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体系。作为现代的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我国民族音乐知识对促进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知识如此匮乏?笔者简单总结了以下两个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打开电视,满眼都是各种歌唱类的选秀比赛节目,如好声音、歌手、嘻哈、歌声等。2.学校的音乐课堂缺乏对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深入教学。学校的音乐课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这就使一些教师不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教学,特别是平时学生比较“生疏”的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更是被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忽略,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得不到提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原则的第三点提出:“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一、拓展民族音乐文化视野,进行深层次课堂教学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学音乐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文化知识。上一堂音乐课很轻松,但上好音乐课不那么容易。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从单一走向全面,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的教学模式转变,要想让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感兴趣,进而通过课堂教学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相关民族的文化背景,拓宽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找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融合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的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

(一)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生动、立体地加强情趣、情感的体验,特别是欣赏作品时穿插一些民族的其他艺术、文化方面的视频或图文介绍,那么教学就会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打破“教与学”的固化模式

所谓“教学生成学习”,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教学代替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完成。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低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和热爱学习。“主动学代替教师的主动教”,在听音乐前,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在结束后通知学生收集和讨论问题。它能激发学生独立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我感觉。

三、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足以使我仍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当今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百鸟朝凤》等,这些都是值得高中生认真欣赏和聆听的优秀作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加强我国民族音乐的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更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民族音乐核心素养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