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2018-05-14 08:59石令希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

石令希

【摘要】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高水平音乐专业教育研究和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国内声乐专业教育迅猛发展,声乐艺术指导在音乐专业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同。但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堂中,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仍有待提升,课程研究与开展一定程度上没有与声乐专业教育整体发展相适应和匹配。需要在高师课堂中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进行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推敲,让学生在拥有高水平演唱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将音乐素养和修养同步提升,追求两方面高水平的融合,促进高师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提高,使他们在走上教师岗位后能更好地承担起教师职责,广泛推进音乐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制约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堂中开展的一些因素,结合自己求学和教学中的经历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课程设置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声乐艺术指导课程;高师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专业教育近些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艺术指导逐渐进入专业课程视线,课程设置日趋专业化和细致化。艺术指导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和学科,在英语国家称艺术指导为“coach”,名词意思为教练,动词为训练,指导。音乐领域中的艺术指导通常是指为演唱或演奏者担任钢琴伴奏并且指导音乐上的处理及日常的训练,使演唱演奏更具有艺术性。本文所论述的声乐艺术指导是艺术指导专业的一个种类。中国的音乐专业教育相对西方来说起步较晚,认知有所不足,虽然这个角色一直存在于日常的教学和演出中,可是其概念是模糊的,地位也一直被忽视。由于表演形式的限制,人们往往将艺术指导等同于钢琴伴奏,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在合作的表演者身上。随着近年来音乐专业教育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专业性需求越来越高,艺术指导这个在国外早已发展成熟的专业也开始在国内凸显出它的作用。国内一些音乐专业院校早些年就已意识到艺术指导课程在課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步开设相应课程并设置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大多参照西方音乐院校较为成熟的艺术指导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受到时间和经验的限制,发展之路还存在不确定性和未知性。

艺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等师范院校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走上教师的岗位,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小学和教学机构承担起音乐教学任务,培养下一代音乐教师、音乐爱好者,普及音乐教育。对他们的高质量全方位培养关系着广泛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质量。艺术指导在国内似乎并不“主流”,相比人才饱和的音乐教师职业,艺术指导教师在招聘中往往供不应求。原因是传统思想里总觉得音乐演奏中表演技巧是最重要的,可金子塔尖的表演家毕竟只有少数,天才的能力不是大多数人能通过努力企及的,但良好的音乐修养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艺术指导课程就是培养音乐修养很好的途径之一。在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中,都配备专门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师,而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这点。所以在目前的高师课堂教学中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其实在师范类院校也不乏一些在表演上有较高水平的师生,完全有能力教授,学习这门课程。如果这些未来的教师在大学学习中接受过艺术指导课程的训练,并对这个专业有正确的认知,也就必然能把所学运用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对音乐普及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此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艺术指导课程多年来在高师课堂教学中发展缓慢的原因。原因是复杂的,可能存在于很多方面,从我个人的求学经验和日常教学中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认知上的不足,教师地位不被认可

艺术指导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还是停留在钢琴伴奏的角色,传统观念使得艺术指导教师地位不如专业课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资历的教师不愿意投身其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又普遍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教师并不擅长声乐演唱,不具备这个能力跨专业对自己进行指导。信任感的缺失,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抱着怀疑的态度,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作为音乐专业教育领域从业人员来说,应该知道这门课程,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作为具有特殊性的跨界专业教师,必须熟悉声乐和钢琴两个领域的音乐特点,通晓大部分的声乐作品,并且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拥有得心应手处理各种风格作品的水准,综合来说是需要极高的音乐修养和艺术内涵。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指导教师绝非易事,仅仅有很高的演奏能力是不够的,一位声乐方向的艺术指导教师,可以是钢琴教师也可以是声乐教师。现状是艺术指导课程往往都由毕业不久的年轻钢琴教师担任教学,事实上他们并不熟悉声乐作品且经验尚浅,并不适合担任课程的教学,相较而言从事多年专业教学的教师更能胜任这一角色。

二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院校不愿意设置艺术指导课程

艺术指导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声乐演唱能力,一定的钢琴弹奏基础,而师范专业的招生条件使我们的学生专业水准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一视同仁,但是最终的教学结果还是会有很大差异。音乐学习需要一个长久过程的积累,对于零基础或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通过短短几年的教学让其达到很高的演唱演奏水准,因此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都能具备很好的专业能力,音乐素养和修养方面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加难以实现。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艺术指导这门课程的开设,我想也是很多院校不愿意设置这个专业的主要原因。

三是课程设置上的缺陷,导致现有课程形式大于内容

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程设置上还没有专门的体系,包括没有专职科系,没有专职教师,没有系统性的训练。艺术指导课程更多以伴奏课程形式代替,虽然大家都明白日常与伴奏一起合作训练的重要性,但无奈于诸多的限制,平日教学中都是由声乐教师自己边弹边教。师范专业也有一些学生互弹伴奏,并作为考试考核的内容。这种形式是值得肯定的,可效果就很难保证了。因为学生自身处理作品的能力有限,并且往往更专注于歌唱本身的技巧,对大多数人来说,唱破一个音远比进错伴奏要严重的多。再加上无法保证定时定量的合作训练,对彼此的演奏习惯,气息、肢体动作并不熟悉,无法在舞台上与伴奏融为一体。由此我们发现高师课堂设置的伴奏课程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处理作品的能力并没有在课程学习中得到提高,也没有体现出课程的精髓。

由以上几点判断,要改变艺术指导课程的现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一下得以转变,而课程体制的限制,更不可能靠少数人的意志来打破。声乐艺术指导这个角色如果能真正的进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能提高演唱质量,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高师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优秀学生,他们接受钢琴和声乐的训练,并且能同时很好地掌握这两项技能,应该说对艺术指导课程的需求更为强烈。可以先尝试做一部分的课程改革,从这些学生入手,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将改革的节奏放慢一些,追求循序渐进的效果。课程的改革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卓有成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如果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必须有一些优秀的成果展示,使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求。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把基础乐理知识严格的贯彻到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

国内的音乐普及教育起步较晚,在学习演唱演奏的同时能系统学习乐理知识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学校在升学考试中对乐理知识的要求不高,也使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发现许多学生考入大学时在专业上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却欠缺最基础的音乐素养。比如五线谱读谱能力较弱,没有节奏节拍的概念,声乐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一副好嗓子掩盖了这些问题,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尤为突出,总认为嗓音条件优越,理论知识可以之后再学,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进校后仍然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简单地跟随教师的弹奏学唱,缺乏识谱能力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必须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为学生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

当然要改变多年的演唱习惯和思维定式并非易事,是艺术指导课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难题。对于声乐学生,首先是解决读谱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声乐乐谱与伴奏乐谱的读谱。熟练自己演唱的部分,这点看似并不困难,但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少有学生能真正的严格做到这点。音准,节拍随意是普遍现象,往往没有解决好基础问题就急着追求演唱技巧,“没有学会走,就要开始跑”形容这种状态很贴切。所以在读谱的早期就要把所有的细节问题都解决,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把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熟悉伴奏谱就不那么容易了,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即使对歌唱部分烂熟于心,一到合伴奏时还是手忙脚乱的一团糟。而提升识谱能力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大量训练来提高。高师院校的学生尤其要努力攻克这个难关,这不仅能提升演唱水准,也是今后教学工作中的一项技能;其次要求學生一边读谱,一边就开始尝试着合伴奏。慢练,分段练习这些最基础却最有效的练习手段同样可以运用在与钢琴合作的时候。让自己不仅能在从容的状态下准确演唱,也能清晰的听到钢琴弹奏,技术和节拍上的难点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解决;第三要保证合作练习的时间。在进入高校前大多数人都很少有机会与钢琴合作,在专心致志演唱的同时还要分心关注钢琴伴奏,以至于实在顾不过来就只能管自己唱了。基本音乐素养要有质的提升就先要有练习量的堆积,在大量的与钢琴合作练习中适应这种“一心二用”的状态,从而达到高水平演唱者需要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

二是学会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内涵和音乐修养

提高音乐基本素养,是为作品的塑造打下了扎实根基。接下来是对作品进行音乐上的处理,这是艺术指导课程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对“乐感”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往往认为主观意识表达是最重要的,对乐谱的原意并不重视,经常会空有一腔热情,却无法正确演奏出作品真正的内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先去解读乐谱上的音乐术语,也就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对乐曲处理加工的初衷只是让音乐更加悦耳动听,并不是生拉硬套,也不是为追求表面形式而忽略作品的丰富内涵。音乐术语能够直接反映作曲家的写作初衷,是表演者的出发点,需要尽一切可能去还原、去表达的内容。课前就让学生读懂音乐术语,并按照要求去练习,课程中引导学生允许他们对作品加入一些合理适度的想象,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最关键的是学生在课后要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和练习,通过大量练习推敲把音乐术语呈现的简单而自然。完成上述练习的基础上,艺术指导教师才能用自己精准的弹奏去烘托演唱和演奏,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支持,既达到音色上的高度统一,又可以在音乐角色塑造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并相互交融。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充分探讨,尝试和比较不同的演奏方式,让学生真正去学习如何分析作品,处理音乐表现,声乐艺术指导教师也会经常跟随学生进课堂和声乐教师配合,在学生的演唱技巧达到高峰状态下,进一步完善作品和表演内容。长期的训练一定会使他们自身的音乐修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是开设选修课程,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师课堂教学的特点,建议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涉及面较广,必须在艺术指导教师、声乐专业教师、选修学生几方面全力配合下才能顺利的进行。对学生而言,必须对声乐演唱艺术具备钻研的精神,还要有较好的声乐演唱功底,基本的钢琴弹奏和识谱能力。对教师而言,艺术指导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要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定期和声乐专业教师合作教学。课程设置可以参考国内外该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音乐院校,一般都要保证一周一节声乐课和一节声乐艺术指导课。基于选修课课程短、时间紧的特性,在进行实践训练前,考虑先从大课入手,通过大课的统一教学明确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艺术指导在表演中的地位,列举中西方音乐史中发展历程,让他们对优秀的艺术指导和演唱家合作的范例产生切身的体会。然后深入分析声乐演唱的特性和钢琴弹奏特点,比如同样的乐句,歌唱和弹奏的表现方式可以完全不同的,分析通过怎样的处理去尽量做到相互统一。进入课堂实践后,学习大量的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声乐作品的种类繁多,有艺术歌曲、歌剧,还有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等,制定的学习规划一定要选取针对性强、音乐特性分明的作品,让学生高效、快速地入门。定期组织观摩声乐大师班也是很好的教学途径之一,学习高水平的艺术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是如何处理演唱与伴奏的关系。期末考试以音乐会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因为音乐会的形式更能把这门课的精髓和特点呈现出来。我们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这门课程,给学生的指导只能算是一点启蒙,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专业有更高追求的学生还需在日常学习中继续深入钻研。

综上是本人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浅见。我国曾在九十年代由文化部组织召开过艺术指导专业研讨会,这在当时是十分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的活动。这次研讨会结束之后,艺术指导的学术探讨又沉寂了下来。而其他音乐领域这些年蓬勃发展,高水平的音乐会、大师班、讲座时常会在各大高校举行,为师生提供非常好的学习研讨机会。相比之下艺术指导学科的进展十分缓慢,国内的音乐普及水平还不高,使这个本来就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领域更加难以发展,而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学生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更加让这个课程难以生存。艺术指导课程存在的难点很多,涉及面广,很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往往在遇到瓶颈之后就会无疾而终。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堂中的教学可参考的先例并不多,只能借鉴国内外专业院校的经验,再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培养方案。如何更好开展这门课程,也是声乐艺术指导教师要不断探究的课题。只有不断在失败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将课程发展完善。本文通过分析背景现状,结合自身求学和教学经历经验,探讨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希望致力于艺术指导在高师课堂中推广的专家和同仁们一起探讨,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使这门课程尽快在高师院校中得到更多重视,获得更好发展平台和机会,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教师,推进音乐普及教育。

参考文献

[1]吴昊.对中国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纪念“全国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召开十年[J].乐府新声,2010(01).

[2]刘丽娟.论钢琴艺术指导课的价值取向[J].乐府新声,2004(02).

[3]沈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艺术指导课[J].音乐研究,2001(01).

[4]张淑珍,刘芸.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角色——“艺术指导”[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0(03).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职阶段环艺专业课程设置与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