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2018-05-14 08:59姜春花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与文化传承的主要模式,应当更多地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并重,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形势,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纳入高校选修课程体系,提高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

高等院校是青年人群集聚的地方,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来讲,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青年一代缺乏对少数民族因素的认同感。因此,如何利用高校教育激发青年一代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让更多青年参与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来,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1]。少数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风民情。少数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艺术表达的结晶,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人人有责。

二、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学术交流,培养专业少数民族音乐人才

为了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少数民族音乐,高校需要培养专业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通过将少数民族与现代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结合,形成更易于青年一代接受和喜爱的音乐,才能不断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持续性发展。

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中,针对少数民族音乐专门开设的课程较少,接触到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与媒体,学生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少数民族音乐,无法从内心深处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难以做到真正将音乐与情景交融,受到的少数民族音乐感染的程度不够,无法激发学生内心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灵感。因此,高校应当为少数民族音乐交流搭建平台,聘请民间艺人、民族音乐专家、民间表演团体到学校讲学、演出。通过他们的讲解与真实的演绎,表达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以各民族鲜明的服装特点、表演风格吸引学生的关注。通过实际的少数民族音乐交流活动,让同学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对少数民族音乐形式产生直观的感受,真正地陶醉于或高昂、或舒缓、或急促、或柔和、或吟诵的音调中,真切地感受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精髓所在,继而为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亲近少数民族乡土,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

想要真正地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仅仅通过在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在少数民族的采风时,不仅要搜集民间音乐,也要搜集民间故事,通过当地人讲解民间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真正的民族音乐必定是与本土文化水乳交融的,脱离了文化的音乐将成为无源之水。只有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才能领会到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丰富的精神内涵。

四、利用丰富的校园生活,营造活跃的少数民族音乐氛围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的业余时间较多,课外活动也相对丰富。因此,高校应当利用好这一便利条件,让少数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创新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活跃的少数民族音乐氛围,寓教于乐。

一是可以开设展览室,展出少数民族音乐使用的乐器、少数民族的劳作工具等,激发同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二是可以举办少数民族音乐节,在校园内举办少数民族音乐演出,吸引音乐专业的学生和校内的少数民族同学,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形式参加演出活动;三是利用好早、中、晚的校园广播,插播少数民族音乐,提升同学度少数民族音乐的熟悉度;四是鼓励同学进行少数民族音乐创作,并提供校园晚会等演出平台。

五、结语

高校学生是富有创新力的年轻一代,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带动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将高校作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陣地,不拘形式地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融于高校的教育与生活环境,做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民族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妙秋.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人与高校少数民族音乐师资队伍建设的接轨与契合[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

作者简介:姜春花(1977—),女,吉林省延吉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