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朱晞颜墓出土金器赏析

2018-05-14 11:01吴艳
东方收藏 2018年5期
关键词:金银器金杯器型

吴艳

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发掘清理了南宋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金银器和玉器等。如此高规格的陪葬品墓主身份自然也不简单。朱晞颜(1135—1200),字子渊,休宁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官四十余载,历任永平、广济知县、静江知府、广南西路转运使、太府少卿等职,官至工部侍郎,兼任临安知府。宋代的金银器延续了唐代的奢侈和繁盛,上至宫廷下至百姓皆以使用金银器为时尚,朱晞颜官宦一生,通过朝廷赏赐、好友馈赠、自己购买等途径得来的金银器自不在少数。本文精选三件朱晞颜墓出土的金器与大家共赏,一起体味宋代独有的那份雅致和绚烂。

金器赏析

葵花形金盏:通高5、口径10.6、足径4.4厘米。器型仿制秋葵花,圈足为花蒂,底部边缘镌刻连续四瓣花纹,六片曲线灵动的花瓣环绕成器壁,每一片花瓣的边缘镌刻连续的秋葵花纹,盏心处是六片花叶纹饰承托着花蕊,看起来花团锦簇、婀娜多姿,构思十分精巧。整件器物的制作工艺高超,器型典雅华美,是宋代金器的上乘之作。

六棱形金杯:通高5.5、口径9.1、足径4厘米。敞口、深腹、足部外撇,胎体轻薄,器型庄重饱满,又有灵巧清俊之美。口沿和足部边缘镌刻云雷纹,杯心镌刻三朵菱花穿环纹,装饰讲究,美轮美奂。

六角形金盘:通高1.6、口径17.6、底径13厘米。盘的口沿和底部边缘各装饰一圈连续菱形纹,盘心压印六组双线编织的如意纹,寓意六合如意,象征平安吉祥,这也是宋代金银器上常见的装饰。从形制上看,这个应该和六棱形金杯为一套,是为金杯的托盘。

宋代追求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意味,表现在金银器的制作上就是崇尚典雅秀美,与宋代的工艺美学思想相一致。因此宋代金银器或许不比唐代的富丽堂皇、气势磅礴,但更为精致小巧,样式充满诗情画意。例如杯盏类除上文介绍的葵花形、六棱形外,还有梅花形、栀子花形、菊花形、四瓣花形、荷叶形、桃形等,这些题材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金器与生活

两宋时期金银器的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力的增加;二是社会奢靡攀比之风盛行,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社会需求刺激了金银器行业的发展,制作和销售更为商品化,皇亲贵胄、富商巨贾和较为富裕的普通百姓都享用着大量的金银器,在请客宴饮和日常饮食中时常见到金银餐具的身影,它们成为个人彰显财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的葵花形金盞和六棱形金杯皆为实用的饮酒器。宋人爱酒,称酒为“天之美禄”,连女子也喜欢小饮几杯,李清照就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诗句。朱晞颜夫妇应该是极为喜爱这两个杯子,或许平日里二人经常对坐饮酒,特别是葵花形盏,用起来赏心悦目,酒添花香。

金银器作为贵金属,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朱晞颜墓出土的这三件金器还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在欣赏它们光耀夺目的外表背后,还要看到它们所体现的社会生活断面,是研究宋代经济文化生活的宝贵资料。

猜你喜欢
金银器金杯器型
慕古而怀今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中国女排十夺冠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唐代工艺品中器皿的图案艺术
华晨牵手雷诺金杯F50再获实力加持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