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

2018-05-14 10:51张钧彦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张钧彦

【摘要】本文着重对目前少数民族言语所面临的两大挑战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为其带来的机遇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一带一路”政策;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H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需要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此促进亚洲各地区的经济交流。这项政策的提出及推行,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西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中本土语言的发展问题。故而,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规划的引导下,我们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培养,同时深化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研究,将其语言的保护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以达到推动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目的。

一、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语言所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减少

一种语言使用人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这种语言的流通程度以及使用程度。当一种语言的使用人数非常多时,这种语言的使用功能就会随之增多,流通程度也会得到提高,而语言也将更富有活力;而若使用人数少,则与之相反。也是由于语言的这种特征,在对语言活力进行评判的时候,通常会以使用人数的多少作为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其流动的主要方向通常是以大中型城市为主。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城市的多民族化。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青岛市,1982年的少数民族数量为26个,而在1990年的统计中,少数民族数量增加至39个;在上海市,1951年的少数民族数量为11个,截至1998年,数据统计显示其少数民族的数量已然达到了44个。但是,由于我国为减少地区差异,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大力推行普通话,故而在城市中,少数民族并没有使用民族语言的环境,同时也随着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均将普通话作为其生活的常用语言。不止在大中型城市中,少数民族语言正在减少,在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其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数也在逐年减少。例如土家族语言,1980年的统计显示,当时土家族的总人数约有80万,其中以土家族语言作为生活主要沟通语言的有20万人左右;2000年的统计显示,土家族在人口上得到了迅速增长,达到了800多万的人口,但将土家族语言作为生活常用语言的下降至6万人。截至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多种,其中有近20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数低于1000人。如果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语言活力的评价标准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评估的话,我国的大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进入濒危语言行列。故而,必须尽快制定方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二)适用范围缩小

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人数上不断下降的同时,其语言所能够适用的区域也在不断缩小。其中,适用区域的概念包含有两个方面,分别为地理方面和使用场景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在某一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能够使其地方经济能够迅速发展,逐渐地在使用原有语言的基础上兼用汉语。随着经济交流,人口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导致当地少数民族逐渐将汉语作为其日常沟通的常用语言,导致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数进一步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也将取代当地的民族通用语。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加剧,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民族通用语言被汉语所替代。例如,在云南的瑞丽市,最开始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生活语言是傣语,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导致居民生活中的通用语言逐渐转变为了汉语。与此同时,在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方面,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逐渐被汉语言的教育所替代,教育场景的范围也在不断萎缩。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应试教育中,汉语言为升学必备语言,家长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升学与就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汉语学习,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能够使用母语进行交流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进而导致其本族语言的使用能力降低。如果在一个少数民族家庭中,所有家长使用的语言均为汉语,可想而知,其下一代将无法对本族语言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丢失其本族语言的使用能力。另外,一些少数民族人民在大中型城市生活、工作、经商,为了融入当地,必然会选择汉语作为其常用语言。故而,少数民族语言在地理范围以及使用场景范围都在不断地缩小。

二、“一带一路”下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机遇

(一)在政策方面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亚洲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进而对少数民族语言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行国语教育,并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以及人口流动使得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人才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故而,我国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戰略规划,以合理、高效地推动少数民族语言人才的培养,进而确保“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目标的顺利。

由于我国的民族较多,目前已归类民族就有56个,其涉及区域范围广,涉及人口众多,故而要想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有效的保护,必然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法,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不止停留在口号,更加的具体化。通过对每个公民对少数民族语言所应尽的义务以及权利进行明确,同时附带相应的奖惩措施,以确保其法规的执行更加具有操作性,使得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更加有效。

国家可以加大用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资金投入,并设置为专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对资金的来源以及资金支出后的使用方向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资金的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及资金发挥出其预定的作用。

(二)民族语言高等教育发展机遇

首先,在师资问题上,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学校应该把握机会,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人事改革,灵活自主地招聘专业人才。同时,为了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应该增加少数民族语言教师出国或者境内访学的频率;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少数民族语言老师进行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其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科的专业进行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方向可以根据“一带一路”对市场的需求,专业课的设计既要保证其科学性,也要注重其实用性、灵活性等。对于“一带一路”的专项资金,要用到需要上,现阶段主要用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材和图书方面。

(三)加大对当地语言文化的宣传,培育少数民族的语言情感态度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会有一种亲近感,这种感觉是天生的,也体现了其民族对其母语的认同。故而,对语言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的实质是培养人对其语言所代表的民族的认同。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普通话的普及力度,故而一些少数民族在离开家乡外出后,很自然地将普通话作为其日常沟通的语言,而母语的使用很少甚至会被摒弃。在这种情形下,其对母语疏离是很自然的。又因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一般都是在较为偏远落后的地方,故而当人们走出来后,极少有人愿意回当地就业,进而影响了母语的代际传播。故而,当地媒体应该把握住“一带一路”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加大对当地语言文化特色的宣传。例如,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将其进行汇编,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方式进行宣传,加强当地人对其民族的自豪感。

(四)“一带一路”政策对民族语言文化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政府管理者应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所带来的机遇,针对当地的特色,带领当地人民共同参与到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中,通过引进外部资本以及先进的技术,使当地人民致富的同时,增加当地居民使用母语的频率,并使语言的活力得以增强。另外,地方政府还应该把握“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的契机,推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产业的发展。例如,举办语言文化讲座、开办语言培训班;对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化进行发掘以及整理,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引进资金拍摄少数民族电视剧等。同时,还可以针对当地的语言文化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使语言作为其亮点推广出去,扩大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三、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应该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加大少數民族语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戴庆厦,邓佑玲.城市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 功能的变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

[2]郭龙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语言规划 与语言保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4).

[3]闫晓敏,黄愉强.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语言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