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

2018-05-14 15:12陈斌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3期
关键词:防范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

陈斌

摘 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风险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防范详细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思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对内外环境风险的认识不足。如今经济活动的环境边界在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仅可能来源于内部的管理不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市场变化的影响。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后,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定及实施细则;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可持续化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管理理念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与界定,仅停留在表面管理工作上。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在管理学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仍按照计划加控制、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不顾外部环境的变化,长此以往,便容易出现监控真空以及整体失衡的风险。就内部环境而言,一是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或者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二是单位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执行力度不足、监管不足,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三是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及管理经验,影响了财务管控水平;四是财务管理无法协调相关资源、衔接业务,预算无法切实执行或者没有进行严格控制,都容易加大财务管理工作失控的概率。

(2)预算约束力不足。在现代风险管控中,行政事业单位预防风险的关键点便是规范预算管理工作。因此,若是财务预算管理没有规范,预算没有足够的刚性,执行没有依据,就等于失去预算管理控制,进而失去预算导向性作用。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不能直接搬用企业预算管理理念,单位的性质不同在根本上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当前,某些单位过于着重预防来自外界的风险,忽略了内部控制,以及某些单位领导倾向于追求业绩,而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强行铺摊子,大规模进行项目运营,这势必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隐性预算赤字。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单位应当以加强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最大限度保障决策的准确性,避免决策失误引起经济责任风险等问题。

(3)内部监督机制尚待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内部监控机制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阻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为保障民生而存在的一类服务性行业,具有非营利性特点,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产生的效益不能仅仅通过利润指标衡量,因此内部监督监控机制应该是多角度、有针对性的。现实需求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某些单位对于内部监督机制主要依据国家相关的预算法规、采购法规、合同法规等,但可操作性不强,没有详细制定具体的实施准则或配合以相应的执行流程,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实践中缺乏切实可行的依据,不具备实用的管理价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

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財务风险以及实际的发展情况,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对策,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实施。

(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地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如今,市场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时,首先应当重视财务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占据比较有利的位置。过去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涉及的范围比较泛,职能内容也没有明确界限,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基本上是“做好收支做好账”。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已经较为成熟、固定,一些事业单位也已经逐步从公益性、非营利性向营利性、开放性过度。从本质上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存在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鉴于此,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存在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分化与提升。财务人员在专业上要精通,对单位业务、职能的了解,对管理要求的提高较过去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新的视角看待财务会计在单位中的地位,重视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整体上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具备的专业财务知识及实践管理能力,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单位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对人员进行专业和管理技能系统培养,以及建立与高校、人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保障人才的来源与质量。

(2)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行政职能,形成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关键岗位职能相互制约。其次,单位各个部门应基于权力监督,对较大规模的资金处置、对外投资或是重大项目的运作,应当进行部门领导会议讨论,共同决策,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并且需要形成决议对有关事宜做出明确具体规定,规范相关重大事项执行的范围、程序及期限。同时,单位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内部稽核、内部牵制以及内部审计等相关制度。最后,单位需要特别注重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赋予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一定的权力,审查核实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及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及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单位内部控制出现的风险问题,避免风险的堆积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3)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相联系,根据单位内部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及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管控。首先,单位需要找到具体的管控目标,从流程层面对财务资金核算、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及队伍建设等等进行严格规范,确保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展开;其次,单位需要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系统,保障收集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管理,为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4)强化人员风险意识,提高人员风险管控能力。除了单位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风险管理重要性之外,还应当强化全员风险意识。首先,单位领导需要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通过讲座等方式让职员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单位管理的危害,同时具体、细化风险防范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教育,帮助职员提高实践管理操作能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大小、风险影响范围等要素进行有效性识别,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同时加强人员执行能力的培养,促进单位的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以发展的长远眼光看待财务风险防范,不断落实财务管控的执行力度,吸收先进管理理念,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克服内外部风险,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芸.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规避.财会通讯,2016(14).

2.杜强.强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财经界(学术版),2010(02).(责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防范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SQL注入防护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