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华州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8-05-14 17:41王均波袁若尧
雷锋 2018年7期
关键词:仓库官兵贫困户

王均波 袁若尧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柿村地处革命老区,1928年刘志丹在这里领导发起渭华起义,当地革命传统和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但受村里黄土塬地貌、耕地资源少、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2015年,柿村被陕西省确定为贫困村。如何让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成了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官兵心头牵挂的事……近3年来,他们在上级指导下积极开展定点帮扶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党建扶贫,

让柿村党组织强起来

“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起着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年7月7日,柿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又一次围坐在一起,聆听他们非常熟悉的朋友——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政委高海科讲党课。

“17亩的光伏发电站如期并网发电,1500亩猕猴桃已硕果累累等待收获,168亩的原生态清水莲菜基地很快建成……”课间,高海科紧扣柿村的村情民情,系统讲解了如何全面脱贫奔小康,听得下面党员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前来旁听的高塘镇党委书记杜向宏介绍,在部队官兵帮带下,柿村党支部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扶贫帮困的先锋旗帜,我们积极推广柿村的有益做法,让镇村两级党组织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把帮扶脱贫致富和帮建支部捆在一起抓,以“党建扶贫理思路、军地联动建班子、党员互助结对子、互帮互学强素质”的思路举措,得到了柿村干部群众的广泛赞成,在扶贫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建扶贫中,仓库领导定期到柿村开展帮带,从军地携手抓党建、促扶贫、带队伍,从建章立制入手,帮助村委规范了会议制度、议事规则,使村委“一班人”抓党建能力直线上升,“三会一课”标准走在全镇的前列。

每逢重大节日,仓库领导都到柿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宣讲国家惠农富农政策,指导村党支部重点做好少数贫困群众靠穷吃穷、被动脱贫的思想转化工作。

在党建扶贫带动下,柿村突出“为人民服务”主旋律,采取“党建+红色”,利用党员夜校开展红色故事会、讲解革命故事等活动,动员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采取“党建+绿色”模式,开办猕猴桃基地、母猪立体生态农业等项目,引领群众增收致富。采取“党建+白色”模式,依托建设清水莲菜基地,讲好“清廉”故事,共建美丽柿村;努力打造了硬件齐全、软件规范、党员群众公认、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型党组织。如今,“三色”党建模式成为左邻右舍争相学习的模范。

科技扶贫,

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

“2016年12月10日,是我担任柿村第一书记的第86天。今天正逢我市几十年不遇的大雪,高海科和战友们冒着大雪到两个项目村做前期检查工作,这已经是他们到村子做的第10次调研,问产业、找方法、定思路,也為明天上级首长调研做前期的工作准备,从他身上,我和村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红军回来了。”这是第一书记李志海的一篇普通驻村日记。

经过军地双方多次讨论,一致达成了共识:科技扶贫。有针对性的为贫困村提供科技图书,建立农民夜校,推动网络办公,促进网上咨询、网上销售,并利用部队文艺下乡、节日慰问的时候,带头宣讲习主席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导村委会开展以“科技创业致富”“靠科技奔小康”为主题的恳谈会,请科技致富带头人讲述致富故事,激发贫困户脱贫激情。

贫困户赵福成告诉笔者:“听了部队官兵推心置腹地交谈后,靠科技致富的路子明朗了,信心也有了,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会摘掉贫困的帽子。”

村民的思想统一了,脱贫致富的热情自然就高。但如何让柿村克服短板,发挥优势,成了仓库领导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们想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谋求长远打算,如何开好“药方”、拔掉“穷根”。仓库领导先后走访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养殖承包户等140人次。同时,在上级支持下,把精准医疗扶贫、提供实用技能培训指导等老百姓急需的项目,列入扶贫规划,确定了7个帮扶项目。

在军地各方共同努力下,由部队扶持建设的500KW光伏发电站,已竣工完成并入了国家电网,年发电量56万度左右,让附近村民有了分红的固定收入,按照国家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年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仓库领导还携手地方政府,在驻地开办“爱心超市”,把社会爱心人士和部队官兵捐赠的衣服和物品,经过整理后,免费提供给需要的贫困村民。这些产业都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更有信心脱贫致富了。

刚刚脱贫的村民郭富民介绍,发电站建起来,不仅帮我们改善了生活,还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体面工作,不用像年轻人那样外出打拼,每个月挣得还不少,今后的生活再也不用愁了,感谢政府和部队为我们做的这一切。

亲情扶贫,

让老区人民的心暖起来

在脱贫攻坚的这场战役中,仓库官兵始终心系贫困群众,时刻把贫困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把“攀穷亲、结困友”作为自己扶贫工作的重点,把当好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好帮手”作为自身职责,心里始终惦记着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仓库官兵帮助群众脱贫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

仅去年农忙季节,仓库就有90多名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到柿村帮村民修理农具,到贫困户家中打扫卫生、整理羊舍、清除猕猴桃园杂草,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户提供帮助服务。每年春节、重阳节都要走村入户,嘘寒问暖,为他们带去了米、面、粮、油等生活急需品。为防止有贫困户没有照顾好,仓库领导与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兼任柿村党支部编外书记和委员,参与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帮助解决在脱贫攻坚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等重点贫困人员,保证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烈士后代、柿村贫困户赵润成激动地对笔者说:“这么多年了,部队官兵一直记挂着我家这个老太婆,逢年过节总是到家里送米送面,接济生活,想想以前付出再多都值得。”仓库官兵用爱心架起了军民之间的连心桥,用真心铺筑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路。他们为驻地贫困村群众所做的这一切,成了当地群众争相传颂的佳话。

猜你喜欢
仓库官兵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填满仓库的方法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小猫看仓库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消防设备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