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炉读职校”到“我要考职校”来日可期

2018-05-14 16:11曲欣悦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级技工产业工人高技能

曲欣悦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近年来,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到职校“回炉”的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偏重实操的专业,如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汽修保养等,成为“回炉”大学生青睐的方向。不少职业学校还开设了“大学生班”,进行专门培养。

“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这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经常面临的尴尬现象。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学历作为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标尺,把职校毕业生划入了没前途、没出息的行列。如今,这样的认知和社会氛围正在发生改变。大学生“回炉”读职校,是迎合人才市场供需的理性选择,某种角度上也印证了这种改变。

那么,是否可以期待,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满怀骄傲地把孩子送進职业学校,把职业教育也看成一个前途无量的选择?应该说,这种期待在当下还是有不少制度、政策和现实支撑的。

从就业市场的用工现状来说,技术工人匮乏是个不争的事实。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达40%,德国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从政策和待遇激励上来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为技能人才带来了诸多利好信息。国务院在《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贯通职业资格、学历认证渠道;《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对技术工人的落户限制;不少省市对技能人才给予重奖;日前正式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从职业院校的建设来说,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全国1.25万所职业学校,年招生总规模近950万人,在校生超过2700万人。

而从标杆和示范意义上来说,技术工人成长成才,赢得大奖,获得殊荣,成为业界精英的例子亦屡见不鲜。前段时间,23岁的重庆姑娘聂凤,因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美发行业冠军,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副教授级别专家。在过去的11年间,已经有13位一线“蓝领精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榜样的力量无疑可以激励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业、职业规划和未来。

要让广大学子更积极、自信地选择职业学校,还有一些必须迈过的坎儿。比如,当下求职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歧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向有待规范和革新;如何更好地契合现实需求,培养出更多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等等。

从“回炉读职校”到“我要考职校”,这种改变之于诸多年轻人的未来、中国制造的飞跃发展、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鲁班。而更多“鲁班”的培养造就,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同心协力。(据《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
高级技工产业工人高技能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学生作品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的动员令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高级技工荒何解?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试论如何优化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