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冠军在身边,现场诠释匠心与使命

2018-05-14 11:21徐红清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吴昊上海市工匠

徐红清

执着、专注、坚持、钻研、创新……“成功路上少不了荆棘,但只要有毅力,就能成功”“业精于勤,我用勤奋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这些激情四射的词汇和语句,出自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题教育论坛现场,一群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中载誉归来的中职学生之口。他们以展示、分享、拜师等形式,和台下的师生分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对自身责任使命的理解,也把他们的“传奇”经历分享给了更多的同龄中职学子。

身边的技能冠军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收获冠军,是怎样一种感受?在训练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在这群技能冠军眼中,什么词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涵?

赛前训练枯燥乏味,进步缓慢,细节失误,一度失望沮丧想要放弃,却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汲取能量,坚持到达梦想彼岸的来自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的朱超凡;从理论成绩40几分到最终接近满分,从不规范的外业操作、涂改满页的数据到无可挑剔、准确无误,来自上海市城建园林学校的工程测量团队的缪小龙、李信良、袁泽华、朱敏聪用精益求精的信念,分享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来自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立志做一名在焊接领域中的“大将军”的贾飞娃;因为专注集训,忘记妈妈生日而心怀内疚的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物联网技术与维护团队的顾王成……8所中职校的国赛技能冠军,现场和大家分享比赛背后的故事。

在精彩的影片播放背后都有剪辑师们的默默付出。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视后期制作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的耿子淇同学和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於烨雯同学用“我不服输”和“永不消失的热情”诠释“工匠精神”。

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与世界接轨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章硕同学和上海市医药学校的姜婷婷同学用“成功路上少不了荆棘,但只要有毅力,就能成功”;“业精于勤,我用勤奋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阐述自己成功背后的收获。

“上海工匠”显绝活

一位偶像的到来,令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来自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园林)学校的潘沈涵,参加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并作为中职学生为中国夺得该赛事第一块金牌。在世界舞台上为国家夺得金牌,为学校挣得荣誉,也为自己实现梦想。潘沈涵分享了自己在阿布扎比参赛的感受,“比赛中作品的创意和构思必须由选手根据指定的花材、主题和器具进行创意发挥”,而他之所以能够夺冠,也正在于他的作品匠心独运。

纯手工制作误差不超过10微克的六神微丸,蒙眼闻香辨药材……活动现场,上海医药行业的两位“上海工匠”张雄毅和吴昊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

作为首批88位“上海工匠”之一,张雄毅师傅制出的六神微丸,每丸直径0.8毫米,仅重3.125毫克,达到微粒药丸之极致,超越了机器的极限,至今完全依靠古法手工泛制,张师傅一干就是35年。2017年“上海工匠”、上海市醫药学校优秀毕业生吴昊因为抓药快而准,顾客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一抓准”,最高纪录一天配方450帖。绝活因他们多年勤奋、坚持、执着而练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此次论坛上还举行了简短的拜师敬茶仪式。张雄毅和吴昊两位“上海工匠”在上海市医药学校收了新徒弟。现场拜师仪式,是同学们向“上海工匠”表达的敬意,也是一份“工匠精神”传承的决心。

不断超越和精进

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赵宁、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对活动做了精彩点评。江伟鸣副处长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希望教师点燃学生梦想,引领学生追逐工匠梦。赵宁处长对同学们提出要从三个层面承担起当代中职生的使命:用不断超越,承担起对自己的使命;用贡献和价值,承担起对他人、社会的使命;用更加精进的专业技能承担起对国家的使命。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等职业学校分会等单位主办,上海市医药学校承办。主办方表示,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掀起“工匠精神进校园”的又一轮高潮,对帮助中职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引导广大中职生弘扬、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强化当代中职生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圆满落幕,属于中职生的使命和担当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吴昊上海市工匠
90后大工匠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照片墙
不是冤家不聚头
致敬!老工匠
不是冤家不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