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2018-05-14 17:02朱云涛
天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工程

朱云涛

[摘 要]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指标之一,其受到管理的直接影响,现代工程对管理和质量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此,以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简述其保证工程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等作用,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问题和控制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对相关理论进行佐证,以期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使后续具体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关 键 词] 工程;质量;利用率;规范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地存在大量的在建工程和拟建工程,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也渐渐引起更为广泛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状态较为良好,施工质量也基本能够得到保证,但部分管理难以触及的细节、特殊工况等依然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甚至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分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策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现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例进行概述。

(一)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往往受细节影响,比如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承重构件施工偏差等,出现裂缝的混凝土构件刚度、整体性明显下降,而且存在持续扩大的可能;承重构建的施工偏差则可能造成导力结构失效,酿成重大事故。严格的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避免相关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提升资源利用率

建筑工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无序的管理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比如基本的材料管理,如果水泥、钢筋、木质材料没有分类堆放,没有做好防雨、防潮措施,必然导致无谓损耗,不符合标准的施工作业也难以通过验收,一旦返工,人力、物力的消耗是较大的,所以做好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可以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细节管理存在的问题

细节管理对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混凝土裂缝等问题。一般来说,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后、混凝土干凝强度达标前,需要不断进行洒水养护以保证构件内外温差的均衡,避免产生过大的表面拉应力,从而造成裂缝。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养护失效、裂缝出现,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

(二)施工人员方面的问题

施工人员问题在一些涉及多家企业施工、分段承包的建筑工程中较为多见,比如常见的分期工程,如果由多家企业负责施工,不同人员采用的技术、设备可能存在差异,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此外,传统的作业模式在现在的建筑施工项目中仍占有很大比例,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理论知识相对较为缺乏,施工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设备和理念,对新式材料、新工艺的掌握也不足。

(三)施工规范性不足

施工规范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常规的施工作业前,往往需要反复测量,由设计人员出具图纸、交流沟通过后才能进入施工环节,但如果在细节、管理上出现疏忽,施工规范性可能难以得到保证。如大型建筑中的转换层剪力墙,要求其具备导力、承重功能。如果施工不够规范,出现弧面、弯面,力传导很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四)质量监督不到位

各类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对监督的依赖性较高,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由第三方负责监督,小型工程也有甲方人员在场监督施工作业。目前,由于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或者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监督工作并不完全理想,如在现场监督环节,由于执行力不强,现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常会出现权责不明、权责不对等现象,导致现场监督流于形式,部分监理措施不能有效落实,或者受到业主干预,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的控制策略

(一)拟定完备的管理计划

针对目前的核心问题,为保证工程管理的成效和施工质量,要求施工方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方和监理方审核同意后,还要求《施工组织设计》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囊括各个环节,并将所有工作纳入统一框架之下。以现场管理环节为例,每一个分项目都是一个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时,现场管理由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督方各派出一名人员组成专业管理小组,实行总监负责制,总监有权力处理各类问题,统筹管理资源,以保证管理权力的集中和执行的高效。

(二)实行专事专管制度

专事专管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现代建筑工程面临的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技术、设备也更趋丰富,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以专事专管制度代替固有制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专事专管制度的核心是“专”,“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即专业、专门。专业是指管理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专门是指固定工作由固定人员负责。前者有利于抓住管理细节,保证管理成效,后者有利于权责明确,避免管理混乱和无序。管理内容包括统筹、设计、组织、材料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应在总负责人的领导下,敲定管理框架,分别选派专业人员负责各项工作,并明确给予授权,对于权力之外的事务则立即上报,并要求负责人在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生成工作日志,并上报、备份,作为优化工作的基础,所以专事专管制度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成效,从而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三)明确施工规范

施工规范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可行途径。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对建筑施工均有统一标准,虽然该标准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但无法充分考虑各施工地点的具体环境,在后续实际工作中,需要建设方和设计人员根据施工具体条件出具可行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明确相关施工规范,并上报审核,确保设计变更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再进行施工作业。如上文所述的综合性建筑剪力墙设计问题,在国家标准要求下,设计人员还要综合考虑实际条件,应用BIM模拟软件不断进行分析,了解竖向剪应力、地震破坏等,最大限度优化设计,之后出具层次感较强的施工图纸。具体施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图纸和建设方、设计方进行图纸会审工作,指出图纸中建筑、结构、水暖和电气图纸存在的问题或存在疑问的部分,要求设计人员进行优化、给出解释,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确保施工质量。此外,转换层不采用短肢剪力墙等基本原则也必须作为规范要求,以最大限度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成效和施工质量。

(四)强化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工作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严格避免监督流于形式、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可行的措施包括建立现场工程例会制度、建立流动监督体系两个方面。现场工程例会定时召开,施工方汇报进度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需要协调的环节等;监理方汇报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安全问题和初步处理意见,并提供当地政府管理部门推行的建筑工程、安全方面新的文件等作为参考;建设方代表根据汇报情况进行处理协调解决,和监理方共同商定处理意见,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建设方进行交流,商议处理办法。流动监督体系可以应对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要求监督小组停留在某一个标段,应采取流动监督的方式不定时出现在各个标段的施工现场,了解进度,发现、指正错误,确保工程质量以及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为强化当地基础设施,提升教学质量,辽宁某地投资1340万元建设初中小学一体化半封闭式学校,工程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包括标准化教学楼、食堂楼、宿舍楼各一栋,另有锅炉房、洗浴楼等辅助建筑,建筑总面积为13200平方米。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管理的效果和建筑质量,建设方、施工方、监督方共同商定的联合管理计划。由施工方负总责,监督方和建设方各自派出人员作为辅助,成立临时管理小组,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2.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面监督,首先审核施工方案,确保其科学可行,之后进行流动监督,对现场施工、材料保管等工作进行管理。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监督小组发现施工方对于材料的监管并不严格,没有审查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单,监督小组指出了该问题,并要求施工方在验收前不得直接使用,查看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单,确认无误后,进行记录,并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由于整体工程存在四个分项目,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设备、材料存在使用不协调的问题,混凝土搅拌设备在每个工作日上午存在较大的使用需求,下午则处于闲置状态,针对这一情况,监督小组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为保证设备使用效率、避免使用时间重叠的问题,改为分时段应用,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针对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监督小组进行了安全宣傳,提升了人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在安全装备进场时,也进行了严格的检验,有效保证了建筑工程管理成效及施工质量。

总之,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是现代工程基本要求,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后续工作中,应更深刻地认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并将理念融入施工和管理作业中,实现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代传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158-159.

[2]卢相桦.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8):46-47.

[3]石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129.

[4]陈明,国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4(13):59-60.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港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监督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