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结果性状和产量比较

2018-05-14 14:44邓英毅屈啸李峰覃婵婵冯斗禤维言裴铁雄姜建初郭标刘永南
热带作物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长发育香蕉品种

邓英毅 屈啸 李峰 覃婵婵 冯斗 禤维言 裴铁雄 姜建初 郭标 刘永南

摘 要 为了评价不同香蕉品种在广西的表现,对广西崇左市龙州县10月秋植的6个香蕉品种(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南天黄)的生长发育、结果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旨在为广西香蕉生产的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时期,生长最旺的是中蕉3号,最弱的是南天黃,中等的是桂蕉6号、中蕉4号、中蕉6号和巴西蕉。生育期最长的是桂蕉6号和巴西蕉,比生育期最短的中蕉3号和中蕉4号多17.8 d,南天黄和中蕉4号居中。产量最高的是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但4个品种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其次是巴西蕉,最低是南天黄。果实综合性状较好的是中蕉4号、桂蕉6号、中蕉3号和中蕉6号,南天黄和巴西蕉较差。从综合表现看,中蕉3号、桂蕉6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种植并获得较高产量,南天黄和巴西蕉表现较差。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假茎围和叶片数的月增长量与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低温则抑制香蕉植株的生长。

关键词 香蕉;品种;生长发育;结果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banana varieties planted in Guangxi, the growth, fruit setting and yield characters of six banana varieties (Guijjiao No. 6, Zhongjiao No. 3, Zhongjiao No. 4, Zhongjiao No. 6, Brazil Banana and Nantianhuang) planted in early September in Longzhou County, Chongzuo City, Guangxi were compared. It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variety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banana in Guangxi.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During the same development period, the growth of Zhongjiao No. 3 was the most prosperous. The weakest one was Nantianhuang, the medium were Guigui No. 6, Zhongcao No. 4, Zhongjiao No. 6 and Brazilian banana. The growing period of Guijiaoo No. 6 and Brazilian bananas was the longest, which was 17.8 days longer than that of Zhongjiao No. 3, and Zhongjiao No. 4 with the shortest growing period, and that of Nantianhuang and Zhongjiao No. 4 was in the middle. The yield of Guijiao No. 6, Zhongjiao No. 3, Zhongjiao No. 4 and Zhongjiao No. 6,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were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was Nantianhuang. The synthetic fruit traits of Zhongjiao No. 4, Guijiaoo No. 6, Zhongjiao No. 3 and Zhongjiao No. 6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Judging from the comprehensive trait performance, Zhongjiao 3, Guijiaoo 6, Zhongcao 4 and Zhongcao 6 performed well,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Guangxi. The monthly growth of pseudostem height, pseudostem circumstance, and leaf number of different banana varieties showe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monthly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a certain temperature range, high temperature promoted the growth of banana plants, and low temperature suppressed banana plants.

Keywords banana; variety; growth; fruit setting character; yield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8.09.001

香蕉(Musa paradisiaca L.)原产亚洲东南部,是热带、亚热带果树[1],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2]。世界上多个国家种植香蕉,其中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是香蕉生产的重要产区,2016年世界香蕉收获面积为549.40万hm2,产量为1.13亿t;其中中国收获面积为41.64万hm2,占世界的7.58%,居世界第五位,排在印度、巴西、坦桑尼亚和菲律宾之后;产量1 306.68万t,占世界香蕉产量的11.56%,居世界第二位,排在印度之后[3]。其中广东和广西香蕉产量分别为481.7万t和319.9万t,分别占全国的37.1%和24.6%,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4]。香蕉产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5]。

香蕉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分为鲜食香蕉、熟食香蕉以及菜蕉3大类[6]。我国香蕉主要以鲜食为主,主要有5大类栽培类型:香牙蕉(AAA)、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和贡蕉(AA )[7-8]。香牙蕉作为我国栽培主要类型。世界各国的香蕉生产中普遍存在品种较单一的现象,澳大利亚以‘威廉斯(‘Williams)为主栽品种[9-10],拉丁美洲以‘Valery为基础,拉丁美洲以‘Valery品种为基础[11],我国的主栽品种主要是从引进的‘威廉斯、‘泰国蕉、‘巴西蕉等选育出来的[9],广西主栽品种主要是从‘威廉斯中选育出的“桂蕉6号”[12],但是随着多年的种植,该品种在抗病、抗虫方面的能力已经开始逐渐衰退和老化,所以广西亟待更多优良且抗性强的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试验。为了评价不同香蕉品种在广西的表现,对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秋植的6个香蕉品种(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南天黄)的生长发育、结果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旨在为广西香蕉生产的品种结构调整和我国香蕉品种资源的利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于2015—2016年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板旁屯香蕉试验基地进行,供试香蕉品种为: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南天黄和巴西蕉共6个,种苗为组培苗,栽植方式为起畦单行种植,定植时期为2015年10月12日。蕉园为红壤土旱地,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力中等。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方法为随机区组设计,实验因素为不同香蕉品种,实验处理有6个: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南天黄和巴西蕉,3次重复,小区面积104 m2(20株蕉),并在实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株行距2.0 m × 2.6 m,每667 m2定植128株, 定植是苗的状态为6片叶苗。定植前用拖拉机犁耙后开深沟定植,越冬地面覆盖地膜加植株上搭建拱膜进行双膜覆盖越冬。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各个实验指标的观测为每小区调查5株,重复3次。不同香蕉品种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假茎高度、假茎围、叶片数、新叶长度、新叶宽度)是定植后每隔0.5~1个月调查1次,12月至翌年4月每隔半个月调查1次,4—7月每隔半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11次。

香蕉生育期以香蕉种植日期到收获日期所经历的天数;收获时分别统计单个果穗重、每个果穗的果梳数、果指数,算出单穗果指重及各小区产量。

1.3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双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比较

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在秋冬季(11月至翌年3月)低温季节增长较缓慢,在夏季(3—7月)高温季节增长迅速。在整个生长季节同一个时期,中蕉3号最高,南天黄最矮,假茎高度的大小顺序为:中蕉3号>桂蕉6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南天黄;到生长后期的7月10日中蕉3号假茎高度达到262.6 cm,南天黄只有中蕉3号的87.2%(图1)。

2.2 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围比较

香蕉不同品种的粗度在秋冬季(11月至翌年4月)低温季节增长也较缓慢,在夏季(4—7月)高温季节增长迅速。在整个生长季节同一个时期,假茎围基本上是中蕉3号最大,秋冬季桂蕉6号假茎围最小,夏季是南天黄最小(图2)。

2.3 香蕉不同品种的叶片数比较

香蕉不同品种叶片在冬季1—2月抽生最缓慢,每月只抽生1~2片叶;在夏季(4—7月)高温季节叶片抽生最快,每月抽生5~6片叶;其他时期叶片抽生速度中等,每月抽生3~4片葉。在整个生长季节同一个时期,叶片数基本上是中蕉3号最多,桂蕉6号最少,其他品种中等,到7月叶片数最多的是中蕉3号,39.4片叶;最少的是桂蕉6号,36.2片叶;其他品种中等,叶片数在37.6~39片(图3)。

2.4 香蕉不同品种的新叶长度比较

香蕉不同品种刚展开的新叶长度在冬季11月至翌年2月增长缓慢或下降,2月的新叶长度最小;在夏季(4—7月)高温季节新叶长度增长迅速。在整个生长季节同一个时期,新叶长度基本上是中蕉3号最大,南天黄最小,桂蕉6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中等。大小排列顺序为:中蕉3号>桂蕉6号、中蕉6号>中蕉4号>巴西蕉>南天黄(图4)。

2.5 香蕉不同品种的新叶宽度比较

香蕉不同品种展开的新叶宽度在冬季11月至翌年1月增长缓慢或下降,2月的新叶宽度最小;在春夏季(3—7月)暖和高温季节新叶宽度增长迅速。在整个生长季节同一个时期,新叶宽度基本上是中蕉3号最大,南天黄和巴西蕉最小,桂蕉6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中等(图5)。

2.6 香蕉不同品种植株生长发育与气温和降雨的关系

通过对种植地整个生长季节的月积温、月降雨量和各生长发育指标月增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假茎围和叶片数的月增长量与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但与降雨量的关系只有个别品种呈显著相关(表1~表3),这说明香蕉植株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密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不同香蕉品种植株的生长,低温则抑制香蕉的生长。

2.7 香蕉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比较

6个香蕉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生育期最长的是桂蕉6号和巴西蕉,为302.8 d,比生育期最短的中蕉3号和中蕉4号(为285 d)多17.8 d;南天黄和中蕉4号的生育期与桂蕉6号和中蕉3号接近。产量最高的是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但4品种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巴西蕉较高,产量最低是南天黄,只有产量最高的桂蕉6号的68.9%(表4)。

2.8 香蕉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比较

香蕉不同品种的单穗果梳数、果指数和果指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穗果梳数最多的是中蕉4号、桂蕉6号、中蕉3号和中蕉6号,在8梳左右,南天黄和巴西蕉的果梳数较少,只有6梳。单穗总果指数最多的是中蕉4号和中蕉3号,其次是桂蕉6号和中蕉6号,最少是南天黄和巴西蕉。果指重最大的是巴西蕉,其次是桂蕉6号和中蕉6号,再次是中蕉3号和中蕉4号,最轻的是南天黄(表5)。

3 讨论

通过对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秋植的6个香蕉品种(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南天黄)的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产量方面看,产量最高的是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但4个品种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其次是巴西蕉,最低是南天黄。从生育期看,6个品种秋植生育期差异不大,生育期最长的是桂蕉6号和巴西蕉,320.8 d,比生育期最短的中蕉3号和中蕉4号多17.8 d;南天黄和中蕉4号居中。从生长发育方面看,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时期,中蕉3号生长最旺,其假茎高度、假茎围、新叶长度和新叶宽度最大,叶片数最多;生长最弱的是南天黄;桂蕉6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生长速率中等且较接近。从单穗果梳数、单穗总果指数、果指重等结果性状看,中蕉4号、桂蕉6号、中蕉3号和中蕉6号表现较好,南天黄和巴西蕉表现较差。所以,从生长和结果综合表现看,中蕉3号、桂蕉6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种植并获得较高产量,南天黄和巴西蕉表现较差。前人研究也表明桂蕉6号是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但不抗香蕉枯萎病[13],中蕉3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抗香蕉枯萎病[14-16],中蕉3号和中蕉6号在广东徐闻种植表现出丰产且品质优等特点[15],但生育期比本试验在广西龙州秋种的长。中蕉4号在广西钦州市春植(3月)比桂蕉1号抗香蕉枯萎病,但产量比桂蕉1号低10%,且生育期长35 d[16]。在本试验中,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秋种生长发育良好、生育期与桂蕉6号接近且产量高的中蕉3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有望在广西香蕉枯萎病病区品种结构调整中替换桂蕉6号,适宜秋种。

香蕉的生长发育速率主要决定于温度[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假茎围和叶片数的月增长量与月积温均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不同香蕉品种植株的生长,低温则抑制香蕉植株的生长。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南天黄6个香蕉品种采用6片叶组培苗10月秋植,小苗成活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冬季到来之前采用覆盖双膜(天膜和地膜)安全越冬,可在第2年7—8月收获并获得较高产量。对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秋植的6个香蕉品种(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南天黄)的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时期,中蕉3号生长最旺,其假茎高度、假茎围、新叶长度和新叶宽度最大,叶片数最多;生长最弱的是南天黄,桂蕉6号、中蕉4号和中蕉6号生长速率中等且较接近。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假茎围和叶片数的月增长量与月积温均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不同香蕉品种植株的生长,低温则抑制香蕉植株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华南农业大学. 果树栽培學各论(南方本)[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2: 103.

[2] 柯佑鹏, 过建春, 方 佳, 等. 世界香蕉生产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 世界农业,2008, 6(4): 38-67.

[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粮农统计数据库(FAOSTAT)[EB/ OL]. [2018-3-20]. http://www.fao.org/faostat/en/#data/QC.

[4] 中国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195.

[5] 高广平,易干军,魏岳荣. 香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概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0): 337-342.

[6] Hwang S C, Ko W H. Cavendish banana cultivars resistant tofusarium wilt acquired through somaclonal variation in Taiwan[J]. Plant Disease, 2004, 88(6): 580-588.

[7] 刘长全. 香蕉寒害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06, 23(3): 448-453.

[8] 劳世辉. 香蕉(Musa spp.)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和变异的鉴定、筛选[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9] 陈厚彬, 李建国, 冯奇瑞, 等. 28个香蕉品种果实性状评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5(4): 6-11.

[10] Smith M K, Hamill S D, Langdon P W, et al. Selection of new banana varieties for the cool subtropics in Australia[J]. Acta Horticulturae, 1998, 490: 49-56.

[11] Janick J. Fruit br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J]. Acta Horti-culturae, 1998, 490: 39-48.

[12] 郑文武, 尧金燕, 刘永华, 等. 从2009年冬广西香蕉滞销所引起的思考[J]. 中国热带农业, 2010, 6(3): 21-24.

[13] 黄素梅, 韦绍龙, 龙盛风, 等. 几个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与主要性状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4, 43(5): 74-77, 80.

[14] 李 斌, 李春雨, 魏岳荣, 等. 香蕉对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的抗性评价方法的建立[J]. 园艺学报, 2016, 43(5): 876-884.

[15] 佚 名. 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试种成功[J]. 新农村, 2014(7): 56.

[16] 解华云, 周洁琼, 邓筱艳.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引种试验[J]. 东南园艺, 2017(1): 1-3.

[17] 廖镜思, 陈清西. 香蕉生长发育与温度和降雨量的相关分析[J].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0, 19(1): 35-40.

[18] Vidya S M, Laxman R H, Bhatt R M, et al. Ravishankar. Temperature induction response technique: a screening tool for evaluation of banana cultivars for thermotolerance[J]. Ind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7, 22(1): 79-84.

猜你喜欢
生长发育香蕉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