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话剧艺术双赢典范

2018-05-14 00:28朱思婧
参花(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赢话剧

摘要:2007年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话剧史上“票房与艺术成就双赢”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其舞台空间、配乐、台词、服饰搭配、思想内核几个方面进行解析,对艺术的商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话剧 《红玫瑰与白玫瑰》 双赢

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在编剧罗大军的改编下,极大地丰富了张爱玲原著的结构,在华美的舞台上同时呈现 “两个振保四朵玫瑰”,精巧地刻画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心理,表现张爱玲式的爱恨情愁。该剧演出6场,共赢得320万票房,创造了“艺术与票房双赢”的局面。在剧情结构、舞台布景、舞台空间结构、配乐、台词、服装搭配、灯光上做出了创新突破。本剧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懂得抓住观众,不尴尬,留白恰到好处。

一、舞台空间

玻璃走廊两侧安置着两间公寓房,分别住着两种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玻璃走廊营造了舞台的通透感,完全不存在封闭压抑之感,充满了性暗示的意味。两间公寓房恰恰象征了男主角佟振保的左右两个心房,分别住着极端热烈和温柔的两种女人。平分的两个舞台空间在舞台上并行,但导演却巧妙地安排四朵玫瑰同台,使得舞台内容饱满而不杂乱。两朵白玫瑰、两朵红玫瑰在舞台上互相补充对应,一人独白表心意,一人则以肢体动作表心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舞台上过多的留白而滋生尴尬的气氛。复制两朵玫瑰的安排,是以“四人”映射不同类型的女人群体,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两个佟振保,思想挣扎时分别饰演内心的“天使”和“恶魔”,将人性的两面具象化地表现在舞台上,出演真我和本我的斗争和统一。

二、配乐

白玫瑰的收音机里播放着苏州评弹《妆台报喜》、越剧《情探》,首先交代了时代背景位于民国期间,地点在江南一带。其次表明了白玫瑰骨子里传统、保守的性格特征。红玫瑰的留声机里,老爵士 “Aquellos Ojos Verdes”、《老情人》不停歇,充满了迷乱浪漫、软浓暧昧、醇厚舒缓的气氛,带来了浓郁的爱欲情调。音乐和音效也是人物心理活动外向化的体现与揭示。在第五幕中,佟振保决定出门寻欢作乐,妻子白玫瑰知晓内情却无可奈何。背景音乐采用了歌舞厅般暧昧、激扬的音乐,反衬白玫瑰内心的痛苦挣扎,以乐衬哀情,驱使舞台节奏逐层递进,推动舞台情绪达到高潮。

三、台词

区别于慢条斯理的日常对话节奏与语调,采用广告式的快节奏对话,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契合舞台节奏,从而凝聚舞台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力。对于演员来说,短时间、快节奏的台词更加易于情感的迸发。除了在语速方面较快,台词的内容也是饱满、不虚白的。“西洋女人的腰身,通常是要裁缝,用钢条和鲸鱼骨束出来的。”例如开篇红白玫瑰的自白:“我是天生的细腰,我不用。”抓住人物的标志性特点,“一红一白” “款式材质”,从服装入手,让人物的性格思想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台词还注重对话的节奏和语音重音,善于运用重复、停顿等多种手法,制造紧张、暧昧、欢畅、痛苦等不同气氛。本剧的台词基于事实状况而进行深入的加工创作,在本质上超越了大部分话剧的艺术水平。服装搭配从人物特性出发,确定了红、白玫瑰的服装颜色基调和款式。红玫瑰的服装以红色系旗袍、洋装、短衫为主,白玫瑰则以素色的旗袍为主。

红玫瑰开始身穿玫红色系的花旗袍,剪裁得体修身。之后身着红色吊带,外搭透明纱质短衫,下配红色短褶裙,脚蹬黑色高跟皮鞋。热烈、性感、诱惑、火辣是红玫瑰的代名词。在被抛弃之后,穿上黑色铠甲、手执长矛,人物内心的变化形态外向化。最后红玫瑰也變了,变成了白玫瑰,黑色的呢子大衣,是岁月的沉淀,岁月流逝后的警醒。

白玫瑰开始穿的长旗袍棉质宽松,上绣玫瑰花枝,素净雅致。后穿白色喇叭袖盘扣长衫,淡紫色长裙,脚踩绣花白鞋。纯净、善良、朴素是白玫瑰的特点。岁月流逝,白玫瑰穿上了黑色旗袍,点缀着白色小花,被绑架的人生最终沉沦下去,失去了少女的纯真娇羞,生活的沉重使之变得沮丧痛苦。

四、思想内核

尽管是一个男人经历“真爱—恐惧—堕落—回归”的庸俗叙事,但新就新在思想内核的深度剖析上。从新角度来看,佟振保是典型的“凤凰男”,出身寒门,国外半工半读,留学归来成为工程师,对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苛求,追求上等社会的欢娱享乐,厌弃旧物,不安于现状。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这样的精神追求是不道德的,他绑架了白玫瑰的人生,同时也摧毁了红玫瑰的人生。这样的市侩,是让人看不起、令人鄙夷的。

总体来说,这台话剧的改编是成功的,甚至是超越性的。时空的自由并行,演员激情外化的表演,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腻挣扎,赋予人物新的质感,这些都是颠覆以往张爱玲小说沉闷之感的新奇之处。[1]

参考文献:

[1]高淑敏,林婷.田沁鑫戏剧时空艺术探微——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6).

(作者简介:朱思婧,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双赢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过去的理想
瑞士国务秘书:两国为“双赢”创造机会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话剧《惊梦》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