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8-05-14 13:43王冬冬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互联网+信息化

王冬冬

摘 要:智慧交通作为“四个交通”之一,其核心是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综合利用云计算、移动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资源在线平台化、交通运行智慧化、交通治理精准化、服务生态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与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化建设中一些亚待解决的难题尚需得到突破,以解决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引领信息化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对“互联网+”视角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交通运输;信息化

1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相对匮乏

为了响应政府节约开支的号召,各地政府投入到交通運输管理部门的资金非常有限,而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各项业务能够正常开展,只能尽可能地降低非必需开支,这就导致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大大减小,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同时,由于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纳入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年度预算中,也就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进而造成了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此外,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体制所展开的建设性活动,其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进而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1.2 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

在当前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中,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其中的主力人员仍旧是原先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具有丰富的交通运输管理经验,但是其仅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对于信息化建设较为陌生,也就无法确保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精通交通运输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所配备的人员数量有限,也就无法通过大规模的招聘引进大量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而且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当前的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培训,进而导致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

1.3 资源没有进行有效共享

在当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从事交通运输管理的各个部门由于其所负责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不尽相同,进而造成其所掌握的交通运输资源也有所不同,而各个部门之间由于工作交叉相对较少,并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造成资源在各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的共享率较低。由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无法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流通,导致大量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运用,进而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网中的所有功能并不能被充分利用,仅仅就是实现了基本交通信息发布、交通政务公开以及简单的信息查询功能,由于信息没有共享,造成无法及时更新交通运输数据,进而也就不能给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的出行信息服务。

1.4 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从全国的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备情况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硬件设备配备情况不容乐观,进而影响了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速度。造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信息化硬件设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导致能够购买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为了配备数量充足的硬件设备,只能购买一些型号较老的硬件设备,进而造成硬件设备上相对落后,不利于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使用硬件的过程中,只负责使用,而没有对其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导致不少硬件设备一直处于带病工作的状态中,给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2 “互联网+”视角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分析

2.1 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

鼓励发展第三方综合客运联网售票平台,共享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票务信息,为旅客提供联程联运服务。鼓励各地建设完善智能公交调度和运行控制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和运力投放,通过提供"实时公交""实时地铁"等移动应用服务,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和公交服务质量。加快制定定制巴士、定制快车、定制包车等政策办法,鼓励发展分时租赁、定制公交等新服务业态,为百姓提供便捷、个性的出行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多式联运",制定货运电子运单标准,在危险品运输邻域全面推广,逐步推进多式联运的电子运单交换。鼓励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发展,推动货运物流向"全链条、一单制"转型升级。

2.2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与数据,加快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以及在线支付等服务。推动行政执法案件电子化,实现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异地共享交换,推动跨区域、跨部门执法的+防联控;建立线上执法监察系统,实现执法诚信考核,提高执法公信度;推动综合执法移动终端普及应用,改善执法服务方式。完善行业信用制度标准,继续推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社会征集体系,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信用数据库,实现"一户一人一信用"。开展交通运输大数据示范应用,加强客流、货流、车流、运输量与运输强度、成本与价格、服务质量、安全水平等重点运行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实现行业的精细化监管和精准化服务。

2.3 推进行业大数据资源建设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感知体系,实现对公路、航道、港口、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以及营运车辆、船舶、火车、飞机等运载工具的可视、可测、可控。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基础要素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利用云平台建设完善行业大数据资源。整合行业电子地图、电子海图和电子江图等数据,形成"交通运输一张图"。构建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推动行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2.4 推进政策措施改革创新

制定无车承运人、无船承运人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电子运单、实名制客票等电子单证和标准规范,加强对新业态监管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的研究储备。建立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制度,制定交通运输数据开放政策办法和相关标准,鼓励第三方机构和个人在授权范围内开发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等应用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政企合作机制,采用政策、标准、资金等,营造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研究行业"互联网+"行动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合力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发展。

3 结语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互联网+理念,用“连接”的思维尝试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马广平.如何借助“互联网+”助推交通运输行业[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7):168~169.

[2] 赵庚新.用“互联网+”构建交通运输管理新模式[J].中国产经,2017(1):78~83.

[3] 胡军胜.试论互联网上的交通运输信息资源[J].信息系统工程,2014(10):28.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互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