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2018-05-14 15:45曲日波刘妍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防治疗诊断

曲日波 刘妍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引起的一种猪慢性传染病,可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 肾病综合征等多种病症。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传染病重在预防,治疗可应用抗生素,并配合其他药物。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诊断;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75-01

1 病原

该病病原为猪圆环病毒,是最小的无囊膜环状单链DNA病毒,包括猪圆环病毒I型和猪圆环病毒Ⅱ型。猪圆环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17—20 n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猪圆环病毒I型对猪没有致病性,猪圆环病毒Ⅱ型被认为与猪先天性震颤、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 肾炎综合征有关。

2 流行病学

各品种及其杂交品系的猪对猪圆环病毒Ⅱ型均有易感性,常见于保育猪,尤其是25—80日龄的保育仔猪。不同次流行间的病死率为0—25%,同次流行中不同窝次的病死率则为0—100%。成年猪在自然状态下多为隐性或无症状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广泛,多数猪群血清阳性率为20%—80%。

3 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处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猪,其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呈淡蓝色,病猪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缓,进行性消瘦。多数病猪有咳嗽、喘气等呼吸道症状,少数也表现腹泻症状。发病率30%—80%,死亡率20%—40%。猪圆环病毒Ⅱ型可降低病猪免疫力,因此在临床上常与猪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瘟等疾病并发,所表现的症状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皮炎肾病综合征。在各种日龄猪均可发生,其中以保育猪和架子猪多见,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如耳朵、腹部两侧、臀部等处皮肤)出现一些散在的斑点状小丘疹。这些丘疹刚开始时为红色突起,随后逐渐变为黑色,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瘙痒症状。一栏中只有部分猪发病,另一部分则正常。病猪采食量基本正常,多数经10~20天可自愈。皮炎 肾病综合征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

4 病理变化

仔猪的乳头呈蓝紫色。肾脏苍白,肾脏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白色坏死斑。肺脏肿大,部分形成红色肉样病变或呈斑驳状,严重时整个肺脏都出现实变,用手压可感觉肺脏质地变硬。若并发或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那么肺脏可出现多样性病变,如绒毛心、肺脏与肋骨膜黏连等。脾脏变形,出现大面积坏死。此外,在结肠外壁可见淋巴滤泡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肠壁局灶性坏死和水肿。

5 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此外,对没有进行疫苗免疫的猪场也可采用血清抗体检测。若测得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说明该猪场正感染或感染过猪圆环病毒。至于并发症的诊断按有关疾病进行。

6 预防

选择使用猪圆环病毒病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对15日龄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有一定效果。此外,对该病病原感染严重的猪场,可选择使用自家组织灭活疫苗对15天和25天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也有一定效果。在接种疫苗前后,可适当地在饮水、饲料中添加一些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也可考虑在疫苗免疫时配合使用猪用转移因子,以减轻注射疫苗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皮炎肾炎综合征的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做好环境卫生,特别是要防止猪舍内湿度太高,防止饲喂霉变饲料,尽量减少各种环境不良应激因素;提倡自繁白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有条件的猪场要做到逐渐净化该病。

7 治疗

对有并发或继发感染的病例,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配合黄芪多糖进行治疗。不同的并发症,临床用药也有所不同,如并发猪支原体肺炎可配合使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磷酸泰乐菌素等,并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配合使用氟苯尼考,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可配合使用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钠、硫酸大观霉素预混剂等,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可配合使用盐酸多西环素、阿散酸等。

对已发生皮炎 肾炎综合征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每1000 kg饲料加150 g)以及其他广谱抗生素,对控制该病有一定效果。对个别病情严重的病猪,可肌内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使用阿莫西林、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有一定的效果。此外,用含过硫酸氢钾的消毒粉或含碘消毒剂按比例稀释后喷洒皮肤,也有一定效果。据报道,每天每只猪内服0.08—0.12 g的盐酸苯海拉明治疗皮炎 肾炎综合征,连用3~5天,也有一定效果。

猜你喜欢
预防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