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2018-05-14 16:33宁春燕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园林

宁春燕

摘 要: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道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街道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设计者,必须对街道景观进行多方面考虑,但是这也需要领导者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城市道路;植物乔木;以人为本

1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小区与公园等景观类型,后者多为一种驻足观赏的静态景观;道路景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处于运动的汽车(人)、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通过植物在绿化带内的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此为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城市道路动态景观符合以下设计原则。

1.1 景观功能性的设计标准

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

1.2 生态化的设计标准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1.3 艺术与科学的设计标准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個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

1.4 从现实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设计标准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2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2.1 定位的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定位应根据其市政功能作用不同,分为主干道与一般道路,其中主干道中又根据设计时速不同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以上道路尤其是园林景观路及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景观定位与设计时速有很大关联,而动态景观尺度决定于速度快慢,因此景观定位通过设计时速影响了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2.2 分段的设计策略

景观分段从宏观上来体现道路的动态景观变化。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具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可使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全程较长,按用地环境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得以丰富。

2.3 植物配置的设计策略

每一景观段的植物配置则从微观上构成了城市道路动态视觉变化的基础。道路动态景观强调的是立面变化的感觉,即植物疏密感、高低错落感,这比漂亮的平面图案更有强烈视觉美感。其设计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等美学原则,植物配置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思想。城市道路绿化带中与动态景观变化紧密关联的主要为中间绿化带、主辅分隔绿带、红线绿化带。每种绿化带根据视点所处位置不同其配置设计手法(韵律控制)也有所不同。

2.3.1 乔木的设计策略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2.3.2 灌木的设计策略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

2.3.3 草本花卉的设计策略

一般陆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4 中间绿化带的设计策略

中间绿化带位于道路中央,与超车道相邻,它在所有绿带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起到防弦光的生态功能,因为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可合理配置灌木、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此外中央绿带还是体现一条道路景观特点的重要空间。中间绿化带以双向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因此中间绿带应有2个观赏面。中间绿带主要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主景植物一般由大灌木、乔灌组团构成,每个主景之间的差异通过配置形式(遵循美学原则)、植物种类来体现。这就要求设计者须熟悉每种植物的形态、特性及其相搭配后的生长状态等,才能把握好施工后的园林效果。

2.5 侧分隔绿带的设计策略

侧绿带位于主车道两侧。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但侧绿带不同于中间绿带。因为它位于均速道旁,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相对于中央绿带比较小。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当绿化带超过4m时,宜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复层混交,扩大生态绿量,但同时要高低错落,注意避免生成一堵绿墙,不利于污气扩散。从车道起向外由低到高呈梯状,形成良好行车视野。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的框架。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中都离不开道路,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道路景观则涵盖城市道路景色和人造的绿化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参考文献:

[1] 程敏.景观园林设计与施工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探究[J].农家参谋,2017(15).

[2] 楼晓梅.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7(14).

[3] 张国松.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园林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百度Apollo平台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