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无人机刺杀

2018-05-14 17:50
新传奇 2018年34期
关键词:刺客狙击手马杜罗

近日,委内瑞拉发生了针对总统马杜罗的无人机袭击事件。自2017年以来,尤其是在中东的冲突地区,各类武装分子利用改装的无人机进行侦察以及发动袭击的事件变得越来越多。对付无人机,我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小型民用无人机首次被用于暗杀国家元首

近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发生针对总统马杜罗的无人机袭击事件。事发后,委内瑞拉一个地下组织宣称这场“暗杀行动”是该组织所为。该组织在社交网站发布消息称,行动是由两架携带C4炸药的无人机向演讲台上的总统(馬杜罗)飞去。

马杜罗当时正在国民警卫队成立81周年阅兵典礼上发表全国电视直播演讲,现场突然传出爆炸巨响。事发时,现场警戒的狙击手在无人机抵达目标前将其击落,马杜罗最终无恙,但事件造成七名国民警卫队员受伤。《纽约时报》的一篇广为引用的报道评价称:“这是一次如好莱坞剧本一般的暗杀事件。”

这是小型民用无人机首次被用于暗杀国家元首,自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策划此次暗杀的组织更在社交媒体发出威胁,称将会再次发动袭击直到成功为止。那么如果下次对方再发动袭击,效果是否更为惊人?总统又能否躲过一劫呢?

从本次袭击的过程来看,用于实施攻击的无人机属于典型的民用小型四轴旋翼无人机,我国知名的大疆无人机就属于此类机型。四轴无人机操作简单、起降容易,飞行的稳定性较好,非常适用于航拍和日常观光。而它的缺点是航速低、飞行高度低且巡航能力有限,一般而言此类无人机的极限时速为80公里,一般只能维持50公里左右的时速飞行,且飞行高度难以超过500米,可控距离最多为5000米。

从暗杀过程来看,刺客在两架无人机上装了炸药,控制它飞向总统马杜罗所在的看台,飞行过程中就被狙击手击落。无人机如果加了额外的荷载如炸药,航速肯定会随之下降,专家估计当时的飞行时速应该不到40公里,因为狙击手很难命中时速超过40公里的微小飞行目标。军用无人机之所以很少会采用四轴旋翼机,是因为对续航能力、飞行高度和速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即便是连级单位使用的微型无人机,也以手抛或者弹射式的定翼机为主。

当天只有两架无人机,其中一架还发生机件故障自行坠毁。

由此看来,刺客及其背后的组织者,虽然想到了无人机这个方法,却并未做好足够的准备。现场之所以没有使用更多的无人机发动攻击,有可能是受限于财力和炸药制作能力,也可能是因为能够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控制员不够。由此可见,这次攻击恐怕还是业余的反对组织所为。

专业级的无人机暗杀行动防御困难相当大

一般而言,时速达到100公里以上的无人机,才具备一定的军用价值。有趣的是,2010年后美军开始在中东地区部署的弹簧刀单兵巡飞弹,其实就是一种自杀式无人机。这种巡飞弹只有两公斤左右的净重,以电动马达驱动尾部的螺旋桨,能够攻击15公里外的目标,时速超过120公里。弹簧刀的本质就是一种装有战斗部的自杀式无人机,但是因为速度快射程远,因此敌方很难防备,实战效果不错。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高速无人机,刺客就毫无胜算。事实上,刺客当时恐怕并未预测到现场狙击手能射击拦截无人机,因此发动攻击时除了速度并未达到50公里以上的极速,也没有采取规避飞行路线以应对可能的拦截射击。即便是微型的无人机,如果采取了蛇形规避飞行路线,或者采取突然跃升后俯冲的攻击方式,也能极大地降低狙击手的拦截概率。

除此之外,在攻击时采取多架机从多个路线发动进攻的饱和攻击法,如果无人机的数量多到狙击手无法拦截,那么成功概率也会非常高。

无人机刺杀行动有无对策

尽管此次暗杀颇为业余,却也给各国领导人提了个醒,专业级的无人机暗杀行动防御困难相当大,现在是时候强化针对此类袭击的防御手段了。

无人机发动军事行动,早已不是新闻。美国和以色列搞“定点清除”,经常就是靠无人机发动。这些无人机直接发射导弹,能迅速锁定目标,并摧毁整个建筑。事实上,无人机+人工智能+小型化,已经让人看到了可怕的后果。美国曾因为业余无人机操作员操作无人机飞入白宫引发恐慌;英国也因为不法分子通过无人机为监狱内的囚犯运送毒品、枪支等事件。自2017年以来,尤其是在中东的冲突地区,各类武装分子利用改装的无人机进行侦察以及发动袭击的事件变得越来越多。

在中东战场上,各类武装组织对于无人机在作战时的运用,也敲响了恐怖袭击“技术升级”的警钟。中东战场的“土制无人攻击机”都是由可轻易获得的消费级无人机改装而来,尽管在面对防守严密的俄军驻叙基地时没有多少机会,但是在对付同等技术水平的武装组织时,这些无人机也堪称“大杀器”,特别是据俄罗斯披露,恐怖分子使用的这些无人机的导航技术以及挂载的弹药都达到或者接近军用水平。

由于无人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相应的反无人机产业正在悄然兴起。军工企业研制的反无人机系统以激光拦截和传统火力打击等“硬杀伤”为主,科技公司研制的防控装备则以无线电干扰以及“网式”拦截等“软杀伤”为主,还有一些出境率较高的如执法部门训练鹰以“空战方式”击落无人机等。美国《国家利益》报道称,在2015年的美国“黑镖”反无人机演习中,多达55种反无人机系统“登台献技”。

对付无人机,我们其实早有准备。

中国曾推出“低空卫士”激光防御系统,该激光系统针对小型无人机研制,可在地面部署也可以装在运载工具上,打击半径约为2公里,可在发现目标后5秒内将其击落,适合要地防空以及为在人口稠密地区的重大活动提供安保。从近些年这类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定向能/动能混合搭配来对抗无人机更符合潮流——激光拦截系统上加装机枪或者火炮。

除了传统火力以及激光武器等“硬杀伤”外,利用对无线电干扰等对无人机进行“软杀伤”的研究也是主要方向。2015年美国推出的“无人机防御者”步枪,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束来干扰无人机的控制信号和GPS导航信号,有效作用距离为400米。其他的“软杀伤”还有利用无人机布网拦截,或者利用反无人机火箭筒发射拦截网等。

韩国的研究人员也曾探索过研发一款声波反无人机武器,其原理是利用外部声波使无人机的陀螺仪发生共振,从而扰乱无人机的平稳飞行。

考虑到恐怖分子近乎无法遏制的全球流动,无人机恐袭的威胁已经非常紧迫。目前各国都在研制功率更高、射程更远的激光武器用于反制性能更为强大的无人机。而在国家军备竞赛方面,各大国都在积极开发机载以及舰载的大功率激光系统。美军“庞塞”号上的激光炮曾在演习中“瞬秒”无人机,可谓是“技惊四座”。

(《南方人物周刊》2018年24期 朱江明/文等)

猜你喜欢
刺客狙击手马杜罗
嘻哈动物帮
刺客
马杜罗誓言击溃“疯狂少数派”
“狙击手普京”
委内瑞拉总统险遭无人机袭击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刺客
技术指标选股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