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上访方式会判刑

2018-05-14 21:38
新传奇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会秩序情节严重国家机关

寻衅滋事罪 主要表现形式有随意殴打、辱骂、恐吓、追逐、拦截接访人员或其他群众;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共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此罪轻者可判5年以下,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 是指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又不服从解散命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此罪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

妨害公务罪 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此罪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造成重伤死亡的,分别按照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处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和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所谓聚众是指纠集3人以上。此罪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是指组织、策划、指挥或者积极参加聚众强行侵入国家机关的活动,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物质损失或是造成恶劣的政治、社会影响的行为。此罪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罪 是指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罪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要挟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的内容是否合法属实以及威胁的方式在所不问,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即可;要挟方法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根据数额不同轻则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诬告陷害罪 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此罪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故意毁坏财物罪 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由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或故意毁坏财物3次以上,或者纠集3人公然毁坏财物的都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此罪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 是指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各种不常见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常見的几种形式有私设电网、驾车冲撞、传播疾病等。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判处死刑。

(《新闻晨报》2016.2.20等)

猜你喜欢
社会秩序情节严重国家机关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 思考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举行“中华魂·家国情深”经典朗诵会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理解与适用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理解与适用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案的审查批捕要点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视域下我国社会秩序危机及其重建研究
民间社会规范对社区秩序的构建意义
偷车牌属于什么罪
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站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