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跨国金融服务的挑战与对策

2018-05-14 15:06闫海峰彭晨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资本市场一带一路

闫海峰 彭晨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带一路”倡议有广阔的经济前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带一路”建设对跨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出发,阐述当前跨国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对跨国金融服务的对策,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人才四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应对跨国金融服务挑战的对策,并提出提升跨国金融服务水平的应对策略,充分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推进。

关键词 :一带一路;跨国金融;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8)02-0110-06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2.015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采取陆路的形式,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四年多来,相关政策逐层演进,“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优势产业走向世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全面的沟通与交流,为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带一路”倡议有广阔的经济前景,也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金融创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对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基础研究,Merton[1]认为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体系前进并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发动机”。Goldsmith[2]实证验证了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性;Stiglitz[3]提出了“金融有限自由化”的思想,认为欠发达国家在金融自由化上可以温和干预,但反对绝对的自由化。国内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创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选择及金融创新产品的选择上。申景奇[4]提出运用PPP私募股权模式能够发挥好政府的指导作用,紧密联系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形成多方共赢局面;王玥[5]提出包括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金融机构协助等手段加强金融创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丁一凡[6]指出,要将资金真正用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重要节点城市的金融特权要结合实际发挥最大效用。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好跨国金融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主要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从理论

上分析跨国金融创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正向支持作用;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对过往的研究进行分析与借鉴。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给跨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以及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跨国金融障碍,研究解决跨国金融障碍的可行性方案。并在此基礎上,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四方面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国金融创新设想。

一、“一带一路”倡议给跨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直接融资支持

“一带一路”区域内的65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少是发展相对落后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缓慢且相对落后。在大环境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地区对建设桥梁、公路以及机场等基础设施有迫切需求,要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就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满足该国家和地区的基本诉求。据统计,沿线国家以及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约6万亿美元。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统计,到2030年,亚洲基建投资需求将高达26万亿美元。通过合资合作,共同开发,与当地社会相融合,惠及所在国及所在地区人民群众。2016年,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合同8 158份,合同金额达1 260亿美元,同比增长51.6%。投资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支持主要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然而,对于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当前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包括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资金缺口仍然存在。结合国际经验,直接融资在跨境投融资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从早期的海洋贸易时代开始,通过直接投资,公司的贸易风险被分散到参与投资的国际投资者,这促进了早期的全球化。同样,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美发展海外铁路建设债券,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应该学习过往的经验,利用好资本市场的作用,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拓展直接融资的手段和渠道,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等渠道实现的。贸易渠道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双边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增加了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的使用为区域内各国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同时规避了使用第三方货币的风险,为重大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投资渠道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促进了人民币债券和票据发行的不断扩大。另外,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持续提升。人民币在2016年加入SDR,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对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将提高人民币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提升,这通过货币储备渠道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

(三)“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需求及金融服务需求大多由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一方面,近年来,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忙于自保且对相关服务的服务动力不足,没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法律的差异,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融资条件等也难以完全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产管理、融资服务、并购重组等多种金融服务需求。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我们应该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培养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快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汇率风险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高、资金使用周期较长,目前主要依靠的是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及PPP融资模式,这样的融资模式将风险集中到了一起,一旦发生汇率的波动,将会影响资本的收益,并造成局部地区的流动性危机。此外,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矿石资源,这些资源在整个世界市场上占据较大比重。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能源、钢铁等资源的需求量也比较高,这也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大宗产品具有相应的定价能力和价格风险管理能力。要大力发展和应用衍生品市场,推动企业积极参加,合理地管控价格风险,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稳步进行。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存在资金供求缺口及期限匹配问题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估计每年需要8 000亿美元的投资。巨大的资金需求量背后,存在着资金的供求缺口,一方面,资金的需求端,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周期较长,其资金回收期与普通项目相比较长,一般为10到30年;而另一方面,在资金的供给端口,通常的项目融资来源为商业银行贷款、债券、险资等,这一类资金的期限往往只有5到10年,这就导致了资金期限匹配问题。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水平,金融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现有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此外,在此基础上,不同国家的资金供需关系也有所不同,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明显。东亚国家的储蓄率较高,源于缺少好的投资机会和独特的文化特点;中欧地区储蓄率较低,大多低于20%,不能满足投资的需求。

(二)区内货币支持能力较弱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贸易往来都涉及货币支付问题,目前涉及的交易主要使用美元等第三方货币进行价格计量和结算,主要是由于区内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参考2017年1月的全球货币国际支付份额排行,虽然包括人民币在内的6种货币已经排在了前20,但是其份额占比的加总仍低于全球货币的6%,区内货币的支持能力较弱。不论使用哪种货币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使用第三方货币,会受制于第三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存在流动性风险,可能影响区内贸易往来的正常进行;而如果使用区内货币,由于自身货币支持能力较弱,将会面临着汇率风险等问题。

(三)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高,综合化服务能力不足

“一带一路”建设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迫切需要金融行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个层面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其经济活动也涉及境外实体投资、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而目前,区内金融服务业提供的服务国际化程度不高,大多以国内业务为主;金融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较低,提供传统金融服务较多,而涉及金融创新的服务很少。有学者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受金融服务的影响最大,“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7]。因此金融服务水平还直接影响着投资便利化程度。

(四)风险管理与化解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海外经济活动十分频繁,而海外经济活动由于文化、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面对战乱、政治摩擦、汇率波动等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治动荡的地区,对于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其面对比通常情况下更多类型的风险,并且破坏程度可能更大。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经济业务大多在国内,即便是对外贸易,面对此类风险的经验也较少,因此对相关风险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对跨国金融服务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金融服务的挑战

1.项目贷款与创新金融产品“双管齐下”,化解期限匹配问题。面对资金供求缺口,要发挥好政策性银行、政府基金这些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公共资金的进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长期有效地进入市场、参与建设。对于重点建设项目,要运用好项目贷款,通过打造一系列精品项目,对整个“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示范作用。面对期限匹配问题,积极运用金融创新,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长期红利通过金融工具实现短期易得的分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做到吸引新的投资。

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小币种交易,“长短结合”提高货币支持效率。

“一带一路”区内经济活动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支付結算环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区内的使用和流通,需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易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努力改善人民币的国际化运作环境。要努力提高人民币在对外投资的大型项目中的使用,鼓励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资金的使用,进一步拓展人民币海外运营和投资渠道。此外,要打造多元化的货币交易服务,推进小币种在交易市场上的使用。由重点到全面,提高区内货币交易、报价的多样性;鼓励开展小币种的现钞现汇结售汇业务,在此基础上拓展小币种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3.加强同业合作和业务创新,全面提升跨境、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

因为“一带一路”是惠及整个区域的伟大倡议,要想高效高质量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区内政策性金融的相互协助,利用好各自在熟悉区域内、熟悉领域的比较优势,而且要促进商业性金融的相互配合。要针对“一带一路”区内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相互配合,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扩大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同时,金融机构在对“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布局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重点城市、区域的布局,发挥好重要节点对整个链条的辐射作用。整合在各区域内的已有资源,实现区域内的高效布局;提升已有网点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

4.强化风险控制,构筑完善的风险管理“堤坝”。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要建立一个区内统一甚至世界一体的风险评价及管理系统,争取对区内多种业务实现风险全覆盖。发挥好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对冲可能存在的汇率利率风险。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对存在高风险的项目,引导有较强风险接受能力的机构或资金参与。大力推动包括金融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种中介机构在市场中的作用,解决好跨国交易天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性,对于不同企业在不同业务中面对的关于法律、政策的问题,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从事前、事中到事后都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构筑完善的风险管理“堤坝”。

(二)不断提升跨国金融服务水平

1.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1)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引导资源配置。“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配置失衡引起的,通过引入政策性、开发性的金融支持,可以缓解这一资源配置问题。由于海外投资的风险较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一般的商业性金融出于避险因素和自身实力等因素,不敢或无力参与,因此作为支撑国家政策的重要力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承担起了“一带一路”建设在起步阶段的重要金融支持。此外,政策性金融由于其本身鲜明的政府背景,在进行商业投资或建设时,往往能向市场发送一定的政策信号,对于普通商业企业而言,由政府支持的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产生资本的“虹吸效应”,引导资本进入相应的行业或领域,促进整个市场的总投资。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首先鼓励国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秀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和再融资,缓解企业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投资时的融资困难;此外,同样支持企业到境外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比如发行H股、D股等。中国铁建和中车两家公司作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优秀企业,自2006年以来,已在国外融资超过十亿美元。债券市场方面,要积极创新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融资需求的债券产品,包括“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债、境外企业在国内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熊猫债”等。首单“一带一路”熊猫债已经于今年三月份发行,发债方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发行了10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

(3)积极参与沿线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区内国家存在健康的金融市场。而部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同样落后。我国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可积极参与相关国家资本市场框架、法律、制度建设,为其提供金融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尝试建立“一带一路”区域交易市场,为区内资本流通提供制度和平台便利。

2.增强金融机构实力。(1)提高证券服务机构国际竞争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铁还需自身硬”,金融机构作为提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的核心,要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要支持、引导证券公司在国内打好坚实基础的前提下,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要走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另一方面,也要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做好布局。同时,对于国内优秀的事务所、资评机构,鼓励他们为企业提供“一带一路”建设定制化的服务。提高证券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注重融资模式和跨境贸易服务方面的创新,开展特色的跨境服务,充分发挥好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中间联络人作用。

(2)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联系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大量的机构投资者汇聚在国际金融中心,而机构投资者掌握着数万亿美元的资产,他们也在寻找着投资机会,而“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且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前景巨大。通过运用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将其联系的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吸引到“一带一路”建设上来。除了提供融資渠道之外,国际金融中心还汇聚着全球知名的事务所、金融机构,他们拥有丰富的跨境金融服务经验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他们的参与能够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使金融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3)建设大宗商品区域定价中心,提高企业管理风险能力。不断完善期货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期货期权的品种,对原油、天然气、商品指数等这些与“一带一路”建设息息相关期货品种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扩大期货期权的品种;探索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上市,努力减小企业的汇率风险。同时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方——企业,鼓励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努力降低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鼓励期货公司在合规合法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丰富、特制的风险管理服务。建设大宗商品区域定价中心,提高“一带一路”区内国家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的控制力。推动期货市场国家化进程,按计划吸引境外的投资者参与到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进行不同商品期货的交易,完善“保税交割”的相关政策。

3.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1)创新多元融资产品。现代企业追求多元化,旨在通过加速集团化扩张本企业的影响范围,提升市场地位,从而产生了直接融资、重组并购等需求,需要配套的多元化金融创新型产品。一方面,对融资主体而言,面对海内外投资企业之间的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供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融资产品。 另一方面,不同项目需要针对不同投资需求的产品。企业进行投资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大体投资方向及投资模式的侧重点,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产品创新的成功经验,将标的物收益证券化、开发性贷款证券化、大型设备资产证券化,从而进行金融产品的持续创新。

(2)创新风险管理产品。由于“一带一路”区域内投融资的独特性,金融产品必须迎合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政策的特征,因此金融机构需要设计不同风险类别、程度、期限、保费、保险标的物的投资保险,而不仅仅是由进出口银行提供的面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保险产品。此外,与其他金融产品相同的是,风险管理产品也注重配套产品的连锁效应。金融机构应在研发风险管理产品的同时,注意海外资产保值与风险对冲的理财产品和衍生工具的研发,提供财务顾问,资产投资咨詢和风险管理服务。

(3)创新资金结算服务。传统收付款管理和账户管理是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基础部分。在面对不稳定的市场前景时,传统方式往往是降低投递风险的常用渠道之一。“一带一路”建设为投资创造了新型市场大环境,因此企业想要在投资大潮中脱颖而出则需要借助新型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一揽子产品和服务。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部的企业在投资准备期向当地的金融机构咨询情况,金融机构则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引导企业正确投资,选择恰当的理财产品。同时,将眼光转向个性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区分度。针对连锁商贸型企业,银行可以通过集团账户收支两条线的账户架构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加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避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也为上下游小型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实现金融服务对接。“一带一路”横跨亚洲、欧洲、非洲多个区域,涵盖65个国家。各国在宏观政策、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市场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跨国投融资需通过金融服务跨区域对接,对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专业化管理,在投资准备期做好风险规划以及应对措施。“一带一路”倡议在提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之间经济投融资合作的同时,促进了大量配套金融服务的提供和发展,其中包括代理行关系、跨国集团贷款、资金结算等。由于各国之间的差异,互设机构尚未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银行之间建立和扩大代理行关系是企业在投资准备期了解东道国经济信息、获取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银行间建立代理行关系有助于双方实现共赢,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无形的保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金结算和清算、项目贷款、账户管理等基础性金融服务促进企业经营、改善贸易和投资。

4.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建设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各类金融人才的共同努力,从项目前期到实施项目中期,专业型人才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迅速推进的现状下,金融、会计、法律、风投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稀缺,从长期看来,这并不利于战略顺利推进。因此,应从人才培养根源抓起,集中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等力量,以精通知识教育替代泛式知识传递,着重强调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计划的投资力度,促进各方专业人才高层次交流互动,扩大深度专业研究规模,弥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专业人才短板问题。

中国金融业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金融业也应主动承担重任,给予战略参与各方最大的支持。要打破传统金融思维,立足“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的复杂性,创新整合金融资源,提供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运用金融产品,引导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和大学基金等参与投资“一带一路”建设;结合沿线国家实际情况,针对各国金融发展特点,灵活地设计并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方案;积极扩大人民币在区内贸易、投资过程中的使用范围,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充分运用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积极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最大限度地、高效地分散风险,并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国内金融机构不仅要积极寻求与国际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的合作,也要利用好东道国的当地资源,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要推进并改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将中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管控中心,构建一个完善的“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体系,挖掘潜力,真正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MERTON R C.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2,4(4):12-22.

[2]GOLDSMITH,RAYMOND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CT:Yale U.Press,1969.

[3]STIGLITZ JE.Credit Markets and the Control of Capital[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85,17(2):133-152.

[4]申景奇.基于“一带一路”的金融创新及发展建议[J].全球化,2015(11):77-87.

[5]王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支持与创新发展[J].天津经济,2016(11):47-51.

[6]丁一凡.让金融创新为“一带一路”战略铺平道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4):35-38.

[7]马文秀,乔敏健.“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测度与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85-94.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YAN Hai-feng, PENG Chen

(China Regional Finance Research Cen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will bring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but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opportunities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which will bring to trans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expounding the challenges transnational financial faces, analyzing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trans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putt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s transnational finance faces from the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services, financial talents, then putt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trans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to fully guarantee the solid progress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transnational finance; capital market

猜你喜欢
资本市场一带一路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后的影响研究
从“魏则西事件”看“细胞免疫疗法”行业发展状况
资本市场对证券分析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