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接拉美的机遇和挑战

2018-05-14 22:29吕洋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

吕洋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拉美国家的积极响应,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尝试结合中国与拉美经济、政治和外交总体形势,系统分析“一带一路”与拉美实现对接的现实可行性、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一项国际公共产品,确有联通拉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能为中拉双方在全球治理层面带来广阔机遇,但考虑到现实层面的诸多挑战,“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也应把握节奏,稳步推进。

关键词 :“一带一路”对接拉美;机遇与挑战;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8)02-0138-08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2.018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几年来,“一带一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不断拓展广度和维度。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了广泛国际合作共识[1],“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和瞩目。与此同时,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关系也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2014年和2016年三度访问拉美,提出了打造中拉“五位一体”关系格局,制定“1+3+6”务实合作框架等政策理念和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2016年11月,外交部发布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更加全面明确地阐释了对拉美的战略定位和政策主张,表明中拉战略对接与务实合作全面“换挡加速”。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否将“一带一路”延伸至拉美在国内外各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方面,“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部分太平洋沿岸的拉美国家就公开表达了其支持态度和加入意愿。如智利、秘鲁驻华大使就认为,可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拉美,持相同看法的中国学者亦不在少数。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中拉当前的双边关系发展模式已十分成熟,考虑到拉美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有限, “一带一路”建设应以周边为优先,暂可不必将拉美纳入其中[2]。有鉴于此,“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实现对接的可行性几何,能给拉美和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拉美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一带一路”已基本完成了整体规划并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以

打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核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则是自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和欧洲,以及经南海到南太平洋。可见,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并没有“东向”的太平洋路线。然而,为一个秉持“开放、多

元、共商”原则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其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新路径、新方案。不断拓展“一带一路”的外延并最终延伸至拉美,不仅是“丝路精神”的体现,亦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一)有深厚历史渊源

早在1565年,中国—菲律宾—新西班牙(现墨西哥)之间的海上贸易路线就已开通,中国福建月港起航的商船满载着丝绸、瓷器等商品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货物转口后搭乘被称为“中国之船”的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3]。1575年,又开通了“广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航线,在此后的250年间,东方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源源不断地进入拉美,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辣椒等特有农作物也经由“太平洋丝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这条始于汉代的海上丝路也由此走向了辉煌的最高峰,成为了人类不同文明交流的历史典范,给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甚至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如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新的经贸之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的全面继承和超越,而拉美地区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自然也与“一带一路”联结在一起。

(二)中拉关系全面腾飞奠定良好现实基础

在政治领域,双边高层互访频繁,仅2016年,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分别在9月和11月访问古巴和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秘鲁、乌拉圭总统也先后访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元首出席杭州G20峰会。目前,我国已与智利、巴西、秘鲁等7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在整体合作领域,继2014年成立中拉论坛、2015年召开首届论坛部长级会议后,2016年又先后举办中拉基础设施、政党、青年、企业家、智库、地方政府合作、媒体等分论坛,2018年还将在智利召开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双边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在贸易领域,2016年中拉双边贸易额2 166亿美元[4],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对外贸易伙伴国,还是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投资领域,中国对拉投资高速增长,至2015年底对拉直接投资存量为1 263.2亿美元,占总存量的11.5%,拉美已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5]。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对拉直接投资以年均约100亿美元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拉美第三大直接投资流量来源国;金融领域合作也全面铺开,2015年我对拉贷款291.68亿美元,超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拉美开发银行对拉放贷总额,近期还将搭建完成总额880亿美元的双、多边融资合作平台,中国正成为拉美最重要的融资合作伙伴[6];在民间交流领域,2016年“中拉文化交流年”成功举办上百场文化活动,开启中拉文明互学互鉴新时代,如今中国已在20个拉美国家开设39所孔子学院,11个孔子学堂,中国对拉美各类培训名额也将在未来增至1万人,还将在华设立中拉新闻交流中心 [7]。可以说,中拉政治、经济、社会交流与合作正处于历史最高峰,为拉美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机制、经济和民意基础。

(三)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形成共鸣

“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在于“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目标。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访问拉美期间先后提出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格局、“1+3+6”务实合作框架、“3×3”产能合作新模式、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四点建议等一系列战略构想,以及外交部2016年11月发布的新一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阐述的新时期中国对拉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与“一带一路”的“五通”目标多有重合。例如,“推动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等表述可归纳为“政策沟通”目标;“共建拉美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促进拉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可视为旨在加强“设施聯通”;“深挖双边贸易潜力”“商讨包括自贸协定在内的各类贸易便利化安排”是为“贸易畅通”所做的努力;“深入推进中拉金融合作”“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稳步推进货币合作”助力“资金融通”;“人文上互学互鉴”“开展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鼓励中拉民间交往”则将“民心相通”作为目标相关表述均来自外交部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以及2016年“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相似的内容表述和共同的精神内核为二者实现“并轨”打造了牢固的政策和理论基础。

二、对接为中拉双方带来广阔机遇

“一带一路”作为新时代我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公共产品,其重要目标是加强世界的联通,将各国的经济发展纳入同一个“开放、兼容”的合作平台,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因此,如果能将拉美与“一带一路”相对接,势必将超越以往任何的中拉双、多边合作机制,将中拉“整体合作”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中国和拉美带来过去仅通过双边合作难以创造的“新机遇”。

对中国而言,将“一带一路”对接拉美可为我国国内建设、双边关系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三重机遇。

(一)将我国对外开放推向全新高度的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外开放的布局始终存在着从发达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向不发达国家输出产能和低端制成品的结构性偏差。在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目前规划的沿线国家不是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就是中亚、非洲等发展水平较我落后的国家,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全产业链发展的缺失以及部分国家在政治上的不理解和抵制。拉美国家与我发展阶段相近,发展路径趋同,经济互补性强,更不存在地缘政治层面的分歧。如能将之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蓝图中,可在很大程度上助我实现对外开放战略国别布局上的平衡和产业转型中高、中、低全产业链的合理搭配,既可推动我国优质富裕产能有序渐进输出,缓解国内建设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压力,又可通过拓展拉美市场助力“中国制造”积累技术、经验和口碑,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推动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极大拓展“一带一路”乃至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内涵和结构上的丰富性。

(二)推动中拉关系全面腾飞的机遇

贸易上,通过加强“一带一路”与拉美“太平洋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联系、对接和合作,将有助于推进中拉双边自贸协议升级和自贸区建设合作,使中拉贸易从单纯的货物进出口向金融、服务领域拓展,创造中拉贸易新的增长点;投资上,利用“一带一路”非规则导向型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加强与拉美国家的产业政策沟通,将“一带一路”提倡的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与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完美对接,创造更多对拉投资机会,实现互利共赢;融资上,可考虑将对拉美优惠性质贷款、中拉基础设施优惠贷款、中拉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等现有对拉美融资安排纳入“丝路基金”,还可吸收更多拉美国家加入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扩充资金池的同时提高对拉美融资便利化水平;外交上,将拉美与“一带一路”对接也是把对拉美外交纳入我国新时期对外战略的整体规划,将其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中欧、中国与东盟、西亚、非洲等双、多边关系发展置于近乎同等重要的位置“通盘考虑”,极大有助于不同方向对外政策的沟通、制定和协调,为实践中国特色的“大外交”战略迈出坚实一步[8];人文交流上,“一带一路”联通拉美,将极大重塑拉美对中国的认识与定位。通过更多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将更有力地向拉美和世界展示中国有能力、有担当的国际形象,同时还将拉美引入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将与世界各国和谐合作共赢发展的机遇带给拉美,有力消除拉美人民对“中国威胁论”的猜疑,从而为中拉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三)中国模式和中国红利惠及拉美走向世界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贡献的重大模式创新,而拉美正有望成为这一宏伟蓝图中的“最后一块拼图”。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结构进入复杂调整期,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情绪有所抬头。特别是英国“退欧”、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标志着传统上由西方推动的、封闭式的、以严密规则约束的一体化机制遭遇重大挫折,也让包括秘鲁、智利等拉美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外部经济环境遭受冲击,外贸受阻,投资缩水,形成恶性循环,迫切期待新的全球经济治理领导方案。在此情况下,将“一带一路”延伸至拉美,全面整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亚太自贸区(FTAAP)”倡议,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同时借助中国在基建、物流、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技术、资金优势,扩大对拉投资合作力度,为拉美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模式和中国选择,真正实现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将“一带一路”从地理范围上有所局限的区域合作机制升级为中国的“全球化方案”,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纳入同一个平台之中,不仅为全球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更为中国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全球治理能力,提高国际领导力带来机遇。

对拉美国家而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将带来四大机遇:

一是拉美经济复苏转型的机遇。

近年来,受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拉美经济步入下行区间,连续6年增速放缓,2016年GDP增速-1.1%,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缓慢的地区[9]。在此情况下,如能与“一带一路”对接,推动拉美与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建设,将极大有利于拉美的经济复苏。内可通过“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机制吸引投资、改善基建,提升潜在增长率;外可借“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西亚和欧洲国家实现贸易对接,大幅拓展贸易伙伴,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随着“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贸易需求将更趋旺盛,进而产生外溢效应,扭转拉美国家近年来外贸环境恶化趋势[10]。此外,近年来拉美国家纷纷加快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巴西推出“重振制造业”目标[11],阿根廷取消资本管制并加速汇率市场化改革,秘鲁则制定《2016-2021发展规划》,提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业、冶金产业[12]。这也与“一带一路”所提倡的产能合作、创新发展不谋而合,一方面可将此作为同处转型周期的中拉双方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沟通的平台,促进产业和贸易政策的协调和对接;另一方面可推动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电信、网络服务业与拉美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等各自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转让,实现优势互补,助力拉美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步伐。

二是拉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

拉美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开始一体化尝试的地区,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其一体化进程始终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拉美政治版图左右摇摆不定,左右翼政府间常因政治理念等发生矛盾,导致一体化在政治层面的推进波折不断,长期执拉美一体化“牛耳”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区大国,近来又遭腐败丑闻和经济衰退等掣肘无暇他顾,进一步拖慢了一体化步伐。从客观条件上看,拉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拉美开发银行预计未来20年交通基础设施资金缺口达1万亿美元 [13]。加之亚马孙雨林、安第斯山脉横亘南美大陆,又从地理上制约了各国的交流交往。在此情况下,“一带一路”可为拉美的一体化进程带来新思路:从机制建设上讲,有望整合现有的“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双多边对话机制,通过其发展导向型的区域合作理念为拉美国家提供了新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逐步转变过去“南方共同市场”“太平洋联盟”等“先行确立高规格准入要求——通过漫长谈判和改革逐步纳入成员”的模式,以发展合作为目标,从易入难,抛下相互间政治分歧,探寻一体化新路径。“一带一路”着眼亚太的“西向”发展路径还可推动秘鲁、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国家成为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新桥梁,引领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新“潮头”。从互联互通角度看,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拉美太平洋东岸国家,推进巴西(坎波斯)—秘鲁(巴约瓦尔)、巴西(桑托斯)—玻利维亚—秘鲁(伊洛)、巴西(帕拉纳瓜)—巴拉圭-阿根廷—智利(安托法加斯塔)、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瓦爾帕莱索)四大两洋铁路工程和巴西里约格兰德—贝伦铁路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至玻利维亚圣克鲁斯铁路,形成“四横两纵”的南美铁路网络[14],彻底贯穿洲际物流大动脉。同时加速“跨洋隧道”“尼加拉瓜运河”等重大区域互联互通工程,探讨中国—智利“跨太平洋海底光缆”建设,推动拉美交通、物流、能源、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多维度丝绸之路”,彻底打破阻碍拉美一体化融合的地理藩篱,大幅加强地区内商品、投资、服务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水平。

三是拉美全球影响力提升的机遇。

从经济角度看,在西方主导的上一轮全球化进程中,拉美国家始终处于“中心——外围”分工体系的下游,经受掌握着资本和先进技术的西方“中心国家”的不合理分配和周期性的外部冲击[15]。从政治上看,拉美也长期处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外,大西洋彼岸的欧洲是很多拉美国家的前宗主国,双方交流常处在“师傅对徒弟”的失衡态势;而广袤的太平洋则阻隔了拉美与全球最具活力的东亚、东盟国家间的交往。“一带一路”倡导的互联互通理念有望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均衡、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藉由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包容性技术的开放和应用,改变传统技术发展中的“垄断壁垒”,推动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秩序[16]。由此将助拉美国家彻底摆脱过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独特地位。同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引领的新型全球化进程,拉美国家有望全面加强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的互联互通,推进与亚欧文明互学互鉴,在新的发展框架下真诚合作,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贡献“拉美智慧”和“拉美力量”,进而相对提升拉美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是发展均衡、自主的对美关系的机遇。

美国是拉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拉美国家十分倚重与美国的合作,长期将之视为对外战略重心,但又始终难以摆脱相对美国的不对称地位。特别是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修建美墨边境隔离墙、驱赶拉美裔非法移民、重议北美自贸协定和限制侨汇等强硬政策,令拉美国家颇为“受伤”。“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宗旨,为拉美国家与欧亚大陆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共同致力于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对接,将有助于拉美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发展战略。同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拉美地区与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领域合作,推动拉美国家的贸易伙伴多元化、投资来源多样化,增强国家发展的自主性,摆脱在经济上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另外从长期来看,还有望增强拉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摆脱国家发展瓶颈,进而在政治、经济、外交层面改变相对于美国的弱势地位,平衡发展南北美洲国家间关系。

三、面临的挑战

伟大的事业总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带一路”联通拉美将使其影响从地区、洲际层面上升到全球范围,这既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全世界各文明大融合大发展的“世界梦”,但要真正实现还要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一)诸多国内政策有待协调

如将“一带一路”延伸至拉美将是对这一倡议的极大扩展,牵涉到的政策协调工作将十分庞杂。从机制保障层面看,虽然目前广东珠海等城市已提出“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的地方发展规划,但搭建一整套组织机制,与各省市现有建设规划完美对接绝非一日之功。

从经济政策上看,将“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时还要考虑我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结构乃至政策和历史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在人均收入、经济建设和市场开放程度上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不难看出,将“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是一个“东向”的战略,国内的第一受益人仍将是东部沿海地区。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的急迫性。因此唯有首先“对内开放”,加强国内各省份地区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利用好沿江港口运输通道,探索沿海自贸区创新建设,助内陆省市“借船出海”,有效化解开放进程中的“东西失衡”问题,方可循序渐进探索内陆省份与拉美的“一带一路”对接。

(二)面临来自拉美的各类风险

一是政治风险。这既包括拉美国家政局变化带来的政策风险,也包括域内国家出于各种各样考虑造成的不配合。一方面,拉美国家近年来政治版图呈现“左退右进”之势,阿根廷、秘鲁等国右翼政府上台,未来智利、委内瑞拉等域内国家有影响力的左翼政权也面临大选。“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程度的政策沟通和协调,一旦出现政权更迭,随之而来的“磨合期”势必对“一带一路”向拉美推进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大国对“一带一路”也多有顾虑,巴西担忧中国主导的对拉整体合作方式冲击其长期坚持的地区大国地位,警惕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向拉美加大商品倾销和“价值观输出”,威胁其民族产业和“西方价值观”[17]。墨西哥因其与美国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长期对中国加强对拉美关系保持一定距离。域内很多中小国家则在是否将拉美纳入“一带一路”的问题上表现出一种“小国心态”,希望借此获得更多贷款、投资和援助,例如委内瑞拉期望通过加入“一带一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缓解经济衰退困难,玻利维亚则渴望中國资本帮助其“两洋铁路”建设,实现其打通出海口的百年梦想,这种“等、靠、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一带一路”共同参与、多元合作的精神。

二是经济风险。拉美经济的连年衰退导致在拉美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收益率走低,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数据显示,2015年对拉美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仅为5%,矿产、能源部门投资收益率更跌至3%以下。考虑到以能源、基建为主体的“一带一路”建设大多投入大、工期长,更可能在拉美遭遇投资亏损、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经济衰退导致拉美各国的中央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外债压力陡升,中国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大笔贷款面临违约风险;拉美各国政府为应对资本外流、外汇减少等情况还可能主动贬值货币、甚至进行资本管制,造成汇兑风险,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之势,2016年巴西、阿根廷已成为除美国、印度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最主要发起国。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我国在拉美推进“一带一路”遭受阻力。

三是各种客观障碍。诚然,阻碍中拉合作的客观因素早已有之,并非独有“一带一路”所要面对,但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再微小的客观风险都可能被几何倍放大,对“一带一路”走向拉美造成阻碍。从地理上看,拉美与亚洲相距两万多公里,阻隔了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在语言、文化、社会风俗和法律规范上,拉美多受欧洲、美国影响,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圈存在天然的交流障碍。在政治层面,受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拉美国家的精英统治阶层与下层群体严重割裂,双方诉求不一,冲突不断;部分政府腐败严重,行政效率低下;执政党与反对派往往矛盾尖锐,在各种议题上相互攻击,难寻政治共识;对舆论有重要导向性作用的媒体,则往往被控制在不同的党派及地方利益集团手中,导致拉美的投资环境和政治环境十分复杂。具体到企业层面,很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中企更青睐“政府搭台、国企唱戏、国家兜底”的投资模式,而拉美国家则多倾向“公开招标、设计—建设—运营、风险共享”等“西方投资模式”,二者如欲对接势必要经历艰难磨合。

(三)其它外部影响因素

这其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美国可能的战略围堵。“一带一路”作为旨在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必然受到主导现有国际关系体系的美国的猜疑和围堵。具体到拉美,长期视拉美为“后院”的美国始终对中国拓展与拉美的关系抱有警惕,恐怕更将对“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横加阻拦。除了在亚太、中东和欧洲直接围堵“一带一路”,美国在拉美可能采取的“搅局”措施有:在税收和融资方面设限,阻止美国企业在拉美与中国就“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合作;加强与哥伦比亚、秘鲁、阿根廷等亲美国家的联系,助其强化“太平洋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现有一体化机制,淡化“一带一路”作用;在外交、经贸领域向拉美国家施压,迫使其放弃规划中的对华合作项目;在与华友好的左翼国家培植反对派势力,伺机实现政权更迭,推翻现有中拉友好合作成果;开动宣传机器,勾结当地右翼媒体一道借环保、劳工、资源开发等话题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败坏“一带一路”在拉美声誉。

从拉美国家的角度来说,在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时,美国始终是“屋子里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拉美不乏哥伦比亚这样的美国的传统盟国或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等长期将美国视为对外战略轴心的国家,秘鲁、智利等国在发展对华关系、积极吸引中国投资的同时,也不愿与美疏远,美国特朗普上台后积极向美靠拢,秘鲁总统库琴斯基更成为首位拜会特朗普的拉美国家领导人。在美国仍未对“一带一路”作出明确表态的情况下,这些拉美国家在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问题上难免也会有所保留。另外,除美国外,其他域外国家近年来也在争相“抢滩”拉美。欧盟利用传统优势,启动“拉美战略”,加强与拉美在装备制造、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并已加速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国家的自贸谈判;日本借技术援助、贸易协定和日裔影响力加紧拓展与拉美关系,“对抗中国”意味明显;俄罗斯利用军事、能源技术优势,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大力合作。在此情况下,拉美地区的“大国博弈”可能加剧,而拉美国家在域外各国所提供的利益面前很可能降低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其“平衡战略”恐造成“一带一路”在拉美流于形式,实用性大减。

四、结论与建议

“一带一路”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方案,彰显着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因此,将“一带一路”联通拉美完全符合其“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既有深厚历史依据,又有充分的现实基础,更是中国展现国际担当,参与全球治理,拓展全球領导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但也应看到,实现与拉美的对接还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和挑战,因此现阶段要为对接不断创造有利条件。为此,应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坚持把“对接拉美”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目标不动摇。应看到联通拉美、走向世界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实现目标的现实挑战和难点,在具体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把握节奏,量力而行。

其次,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对接拉美的内外基础条件。对内,继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四个全面”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扫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对外,坚持以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为指导,加强政治耕耘,推动多重创新,拓展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助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最后,妥善回应外方关切。秉持和谐包容、开放合作的共建原则,在拉美国家提出、同意和主导的原则下同相关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拉美就“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三方发展合作。特别是通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增信释疑,化解美国可能的战略疑虑。可引导美国企业和个人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参与“一带一路”在拉美的项目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进而推动美政府转变态度,使之朝向有利于或至少不妨碍、少妨碍“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杨洁篪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筹备工作[EB/OL].[2017-02-03].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203/c64094-29055364.html.

[2]如“‘一带一路折射的中国外交风险”[EB/OL].[2014-12-30].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9886.

[3]李金明. 联系中国与拉美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J]. 海交史研究,2001(2):78-86.

[4]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保持平稳发展[EB/OL].[2017-02-02].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702/20170202513555.shtml.

[5]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EB/OL]. [2016-02-15] . 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35_1089_0_7.html .

[6]中国对拉美合作资金安排规模达880亿美元[EB/OL].[2016-04-20]. http://www.yicai.com/news/5005672.html.

[7]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6/2017[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7: 331.

[8]CEPAL. 2016 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ías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R]. Santiago de Chile: Naciones Unidas, Diciembre 2016: 83.

[9]Brazil Starts Privatization Plan to Revive Economy[EB/OL].[2016-09-14]. https://www.rt.com/business/359285-brasil-privatization-plan-economy/.

[10]KUZCYNSKI, PEDRO. Plan de Gobierno 2016-2021[R]. Peruanos Por el Kambio, 2016:130-193.

[11]CAF. Empreendimientos en América Latina: Desde la subsistencia hacia la transformación productiva[R]. Corporación Andina de Fomento, 2013: 90.

[12]谢文泽.“一带一路”视角的中国-南美铁路合作[J]. 太平洋学报,2016(10): 47-57.

[13]PREBISCH, RAU 'l. Capitalismo Periférico Crisis y Transformación[M]. Me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1981: 171.

[14]王义桅.“一带一路”能否开创“中式全球化”?[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7-13.

[15]张可云,胡关子. 方式选择、历史经验与“一带一路”主管机构设置[J]. 开发研究,2016(1): 18-23.

[16]《“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在京发布[EB/OL].[2016-10-29].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9/c_129342139.htm.

[17]Kuczynski becomes first LatAm leader to visit Donald Trump[EB/OL].[2017-02-24].http://www.andina.com.pe/Ingles/noticia-us-media-kuczynski-becomes-first-latam-leader-to-visit-donald-trump-655466.aspx .

Extendi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LV Yang

(Institute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Sinc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has been propose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grown more enthusiastic in participating in this mega pla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possibilit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extendi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combin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 and Latin Americas economy, politics and diplomacy. A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product, the Initiative is meant to extend its connection with Latin America, which is beneficial to both China an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Yet there are lots of challenges, so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has to be worked out with patience.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product; global governan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