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首衔环文化研究

2018-05-14 00:40王军员
参花(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

摘要:中国传统的建筑大门“铺首衔环”的图案及其造型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其形成到发展成熟,“铺首衔环”的造型也在不断演变。铺首衔环的演变也恰巧表达了当时人们对那个时期关于艺术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深刻的内涵。这些构件不只是过去的遗物,而是每一个时代最好的东西,这些传统的造型艺术特点正是我们现在需要运用的要素。这些构件在历史潮流中经过琢磨而释放光芒,并在当今社会得以继承。

关键词:铺首衔环 传统造型 造型艺术

一、铺首衔环的概念

对传统铺首衔环的文献记载,大部分都是大门上所用,例如《说文解字》上说:“铺首,附着于门上用以衔环者。”又如《汉书》“哀帝纪”记载“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对此,唐代颜师古注释说:“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铺首衔环这一概念在古书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在古代也并不是铺首衔环这一称呼,铺首衔环只是现在的人对它的定义。

二、中国传统铺首衔环的来源及其装饰功用

最早作为传统街门的构件以及装饰效果而出现的门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明、清的时候逐渐变为一种代表吉祥的图案。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这个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诸如大多数的民间艺术,街门上的门环首先具有实用功能,那就是敲门和拉门的作用。再完成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后,其又被老百姓赋予了装饰功能和辟邪功能。被附加的这两种功能反映了老百姓对家庭、人生、生命的祈求。祈求平安、富贵和幸福、长寿的吉祥观念。

铺首早在汉代就已经是很普遍地使用,门环只是它的俗称,严格意义上来讲,门环其实是门上吊着的圆环或者其他形状的环形物而已,环下边的底座称之为铺首,二者的结合才是铺首衔环。它就像门上的门簪和门钉一样,是用来固定大门和固定门板的,而门环则是用来敲门的,或是开门或关门,如门上其他构件一样具有实用的功能。由于门环在门上的高度与人水平视线差不多,所以就变得比较显眼。在它完成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后,人們就逐渐赋予其别的功能。老百姓出现这种复杂的心态,也只是想借其表达对安康、幸福美满的追求而已。从最初的圆环演变出各种各样带有吉祥意义的造型,并且每种造型都附加了一定的思想内涵。这种演变使门环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成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民间文化的载体。

三、传统铺首衔环造型的审美意义

铺首衔环也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向往。铺首衔环的造型多种多样,形象多为虎、龟、蛇等。而铺首衔环的整体艺术风格则是由神秘庄重向着自由实用过渡,它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起初,铺首呈现的神秘色彩是受到原始巫术的影响。而后受帝王阶级统治的影响,铺首造型和纹样开始呈现出庄重威严的特点,代表着使用者的地位。随着封建统治的瓦解,铺首的造型也开始多种多样,不再有特定的纹样和规格,铺首的造型、纹样、特殊功用不仅仅用于门上的装饰,陶器、铜器和瓷器等工艺均受其影响。总而言之,铺首衔环能够穿越历史长河保留至今,值得引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那些经过历史长河保留至今的精美铺首,造型生动、逼真,塑造得那么栩栩如生,归根结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笔者认为对于这一文化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态度或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对于传统的雕塑作品要学会区分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中国传统雕塑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但也有一些欠缺艺术性的一般作品。对于传统雕塑我们要认真辨别优劣,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看到一件作品觉得好的时候,要思考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研究时不仅要注重雕塑作品形式手法,更要对雕塑精神境界的把握。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仍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去吸收并加以应用。对于那些优秀的传统雕塑,我们不能为了传统而传统,更多的是灵活运用,否则我们将会陷入复古的泥潭。

参考文献:

[1]苗霞.中国古代铺首衔环浅析[J].殷都学刊,2006(03).

[2]常艳.铺首与饕餮称谓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3]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军员,男,硕士,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艺术)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论先秦赵国的造型艺术
基于南北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献技戏楼造型艺术探讨
素描艺术中的造型语言与表现
纤变墨画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幼儿园美术活动浅谈
装扮的魅力
以《阿凡达》为例浅谈大众文化下造型艺术
申红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