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共青团工作群众性路径研究

2018-05-14 16:02张志华
中国共青团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阶层共青团群体

张志华

按照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试行)》)规定,新阶层主要由“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新阶层中的青年群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办调研统计,我国新阶层总体规模截至2017年约为7200万人,其中党外人士占比为95%,近6900万人,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点群体之一。

该群体因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群体特征与相关需求都会同普通青年群体有一定的差异。但按照相应的比例估算,广东省新阶层人士现已突破千万人大关。从群体数量上看,新阶层人士已经成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股新生的推动力量,其中又以青年人为主要构成群体。因此,针对新阶层青年群体的了解与引导工作已经成为了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共青团工作中有效增强群众性的具体体现。

团广东省委于2018年就新阶层青年群体开展专题调研。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系统向广东省青年联合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委员单位员工发放电子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589份。访谈调研召开了五次集体座谈会和40次个案访谈,受访者均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青年从业人员,工作所在地涵盖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本次专题调研为确定新时代增强共青团工作群众性路径提供了依据。

一、广东新阶层青年群体的特征

(一)群体普遍年轻化,集中聚集分布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大致可估计,在新社会阶层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0%左右,该群体年龄结构上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且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少”的特点。因此,新阶层中的青年群体基本能够作为该阶层人士的代表。本次调研中,广东省新阶层青年群体的年龄分布如下:29-38岁(80后群体)人群占比59.29%,19-28岁(90后群体)占比17.54%,而39岁及以上的人群仅占比22.97%,群体整体呈现出普遍的年轻化特点。广东省新阶层青年群体向城市聚集,大部分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和其他较发达城市,选择以城市为核心工作与生活。

(二)收入水平偏高,工作强度较大

就新阶层青年的收入水平来看,群體普遍上存在着“高收入、高消费”的现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及相关研究显示,北上广新阶层在2016年的年平均收入达到了166403元,是社会平均收入75184元的2.21倍。从家庭年总收入情况上看,北京259978元,上海369131元,广州201772元,都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广东省新阶层青年群体中,月收入过万的群体有44.63%,其中有16.40%的青年群体月收入超过两万元,群体的整体收入水平较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调查对象中有33.75%的青年月收入不足5000元,其中,有17.73%的青年群体月收入低于3000元,且有8.32%的青年月收入不过2000元,从收入上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距(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调研发现,新阶层青年群体工作时间普遍偏长,只有26.72%的新阶层青年每天工作时长为“8小时及以下”,大部分从业青年每天工作时长超9小时,其中有32.15%的新阶层青年日工作时间超过11小时,甚至有2.92%的新阶层青年日工作时间超过15小时。有些在互联网领域的新阶层青年,他们的工作时间完全掌握在当天的网络流量上,突发性、应急性工作是常态。

(三)职业选择多样化,工作较不稳定

新阶层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分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新社会阶层青年从事行业选择最大的原因上,如图2,有37.16%的青年表示自己选择从事该行业的工作是因为兴趣爱好,为四种原因中选择率最高的。不少青年群体也表示,在自己生活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去“压抑自己的爱好”;“快乐工作”或者“工作就是图高兴”等就业理念在群体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

如图3所示,大部分新阶层青年的职业集中在企业、社会组织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中,其工作的主要阵地和领域还是大部分集中在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下文简称“两新”组织)中,因此,“两新”组织是接触与联系新阶层人士的重要战略阵地,也侧面反映出中国未来社团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同时,在广东的新阶层青年群体中逐渐产生了网络作家、网络主播、艺人等更新潮的职业,给新阶层青年群体的组织与引导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

与职业分布多样化相对应的,是该群体就业的不稳定性。由于新阶层人士所在的行业岗位与所处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工作身份和从事专业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一般自参加工作以来换过工作单位的人士占其总数的53.0%,大大超过社会总体37.8%的平均比例。其中,更有11.4%和7.0%的新阶层人士更换过2次和3次工作。新阶层青年打破了从事稳定的社会职业惯例,但其流动仍遵循着由经济落后地区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的规律。

(四)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在针对青年群体日常参加活动类型的调查中也发现,新阶层青年群体乐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公益活动与自我提升。如图4所示,有63.84%的青年表示日常会参与公益类活动,而分别有51.48%与44.35%的青年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类与行业技术交流类的活动以进行自我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新阶层青年群体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共青团组织活动。如在图5所显示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青年群体年参与公益服务次数在11次以上的占13.58%,表示从未参与过的仅为16.94%;但与此相对的是,青年群体中年参与共青团类活动在11次以上的达到7.66%,而表示从未参加过的青年群体仅占26.08%,形成较大反差。

但受制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或从事于个体经营,新阶层群体在工会、共青团等社会组织方面的参与率普遍較低;而所从事行业的专业性又使得该群体在商会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参与度较高,但总体而言在社会组织的参与意愿与参与程度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五)关心国家发展,参政意愿呈现分化

近年来,广东的新阶层青年随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逐步提升,政治经济诉求愈来愈多,渴望能够给予他们广阔的政治空间和顺畅的参政渠道。新阶层中不同群体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也基本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现象,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参政目的性强,参与热情高涨。而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由于其雇佣意识严重参与意愿淡薄,大部分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表现出更低的社会安全感、更强的权利意识和不平等意识。青年群体的入党率不高,入党积极性不强,甚至有部分青年表示不确定自己是否为共青团员。

在渠道问题的认识上,青年群体总体上体现出了新阶层青年对政府的信任度要普遍低于“体制内”阶层、自身表现出“体制外”的特点。如图6所示,虽然有三成的青年群体认为最有效提出诉求的渠道为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或意见,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有近四分之一的青年表示应该“通过网络等媒体发表建议或意见”,甚至有13.31%的青年表示当前并没有合适的参与渠道提供给青年群体。

二、广东新阶层青年群体的突出需求

(一)新阶层青年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需求

一是新阶层青年群体参政议政工作有待加强。党政部门对新阶层群体的管理及服务工作,缺少有力的组织领导,对该群体政治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政治安排上比例偏低。新阶层青年参政议政的渠道有限,对其反映的意见问题落实不力,群体利益诉求的难度较大。二是新阶层青年群体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升。有些人难以通过合法渠道参政时,往往会通过非理性的方式影响政策制定及执行,在得不到回应的时候产生对政府的负面情绪。部分新阶层青年虽然参政热情较高,但其参政能力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参政理念、建言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欠缺,需要进行细致的引导。

(二)加强互联网个人素养培养和引导的需求

据调研发现,广东省新阶层青年最主要的资讯接受渠道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公司化运营的新媒体”和“微信朋友圈”,分别占比58.48%、42.16%和41.07%,体现了新媒体和互联网+大背景下青年群体资讯接收方式的急速转变。新阶层青年工作在传统的“体制外”,他们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受“体制”的约束较少,往往比较大胆直白。微信朋友圈为互联网“谣言集散地”,这种资讯接收方式对于青年的信息摘取思维和互联网信息传播素养提出极大考验。

(三)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增加收入的需求

新阶层青年群体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塑性较强,自我提升和增加工作收入的需求较为强烈。

据图7所示的调研结果,新阶层青年群体提出他们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提出最迫切需求的是“增加收入(44.68%)”“子女教育(35.07%)”“学习深造(35.07%)”,反映出新阶层青年对于成长发展,不断提升自我以获取更高收入水平的迫切需求。在现阶段还缺少服务新阶层青年成长成才的权威、公认的平台,大部分新阶层青年通过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升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自学提高学历水平,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晋升或跳槽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这也是新阶层青年职业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四)强化党团组织引领和工作覆盖的需求

新阶层青年的活动组织与参与模式也对强化党团组织引领和工作覆盖度提出了要求。具体表现有如下两点:一是团员参与团组织活动频率偏低。根据对新阶层社会青年群体的调查中针对政治面貌与参与团组织活动的交叉分析结果所示,党员群体参与团组织活动次数最多,其次是群众,而共青团员的参与度并不高,表示没有参与过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团员达到了39%,在四个群体中居于首位,如图8所示。

(三)切实服务新阶层青年的成长需求

1.深化青年工作平台建设,服务新阶层青年成长成才

新阶层青年群体普遍综合素质较高、可塑性较强,有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各级团组织不断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服务新阶层青年成长成才。广东省积极实施“领航100”“青创100”计划,培养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展“领头雁”工程等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推动“中国青创板”上线,为青年创业者提供综合融资超2.6亿元,组建规模为2亿元的广东青创投资基金。举办“挑战杯”“创青春”等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覆盖粤港澳和归国创业青年超20万人次。深入挖掘新阶层青年群体中的优秀青年人才,完善青年人才选拔培养举荐机制,依托广东省海外留学归国青年联谊会、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等,积极培养引进青年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顶尖创新团队,加强新阶层青年人才培养。

2.加强团结引导,畅通新阶层青年参政议政渠道

做好新阶层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为有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积极推荐新阶层青年优秀代表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代表所在青年群体发声。认真听取新阶层青年关于青年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落实工作提案,真正解决新阶层青年在学业、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困难。通过网络平台引导青年发声,为新阶层青年打造建言献策的线上平台,疏导负面舆论引发的误解和不良情绪。

3.统筹各方资源,引导新阶层青年投身公益事业

新階层青年群体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注重奉献社会,大多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要充分利用新阶层青年群体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新阶层青年积极奉献社会。鼓励引导新阶层青年将个人发展与青少年事业、与共青团组织、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引导新阶层青年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青春正能量。

四、结语

当前,新阶层青年群体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同时处在尚未成熟的关键塑型期,也处于加强团结引导的重要窗口期。广东新阶层青年普遍年轻化、收入偏高,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参政议政意愿较强,热心公益事业,是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优质青年群体。在新阶层青年群体中存在团员参与团组织活动偏低、团组织政治引领不足等问题,更加凸显了强化党团组织引领和工作覆盖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新时代形势下切实加强共青团对于新阶层青年的引领,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既是对增强共青团工作群众性的内在需求,更是考验共青团群众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猜你喜欢
阶层共青团群体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