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5-14 11:11党翠茹
科技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翠茹

摘要:当今中国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根据目前化工业人才的输出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化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广大同仁商榷。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绪论

近年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關注,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就是优胜劣汰。现代的化学工业,更硬性的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有与时代相匹配的实践操作经验、创新理念与才能。但根据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来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输出量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来看,必须对教育系统进行深化改革、调整培养创新类人才的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代学生的创意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经验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中规中矩却又难以摸索的教育性项目,这个项目纵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更深层次的贯穿到教育系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至今来看,各大院校围绕培养化工应用型创新人才,都有在教育系统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有些改革只能算是表面性的改革,或者说是缝缝补补式的改革,缺少了更为人性化的思维、只是宏观表面现象的研究、缺乏更惊奇的创意,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旧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根据学院的特征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根据国家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明确了从基层出发和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文学知识扩展、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造技能的化工应用型高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指标,分为了三个步骤进行实施:一是将最原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梳理,还有提升创新课程的学分和实践教学的学分,寻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方案;二是进行自己编制教育素材,来挖掘新科技、新知识,达到学生在知识与实践方面的进一步扩展;三是制作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案,将教学里的知识点规范的融入到理论与实践,比如开展一系列有关的教学讲座,来适应社会的可出续发展。再细分,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使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其次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来达到学生与知识共鸣的效果。最后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一定层面上达到的教育模式的改善,并且激励和催化了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3 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

3.1 人才培养要求

专研化学的一些专业性企业对于应用型流动性人才有较多的需求,并且一些高端化学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全面高端性、开放性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造实践,至今,大部分学生找工作出现了困难,就业渐渐的变得不那么广泛,导致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培育人才的教育方案、人才的可持续输出、个人创意实践培育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道路。

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如下:会使用化学工程的装置,精通化工过程中模拟优化的方法;懂得化工技术的改善和配方创意设计的原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化工新一类的产品、工艺、方法和设备进行专研、创造和创新的基础技能;对化学工程的发展有自己的前沿见解,时刻掌握新工艺和时代发展的脉搏。

3.2 改革的重大措施

(1)重点在主修课程、实践性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的选取和教育学分规划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动,提高了实践教育课程与主修课程的学分比例。由此令学生的知识面有所长进,与社会接轨的经验有所丰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改善,虽然效果不会特别的明显。

(2)“单元操作”是化学工程的基础,更加注重化工过程中一系列细节的处理。同时,让学生掌握化学工程的一般处理方法,如量纲分析法、数学模型法、过程分解法、极限处理法等。

(3)在师资方面做严格的调整,聘请专业优秀的教师团队,增强教师团队的可靠性,拒绝教师团出现垃圾流水工程。同时通过一定的教学鼓励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水平。

(4)平台合作,学校应有计划的利用资源与优秀的企业平台进行合作。运用生产、教学、研究、竞赛等各种实践教育方式,完善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系统;通过稍微的调整教学方式,调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方法。根据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构造化工人才的教育系统。创办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文化修养,更好的为当代社会培养了可持续的优秀人才。

4 结语

时代的发展也是遵循了社会的自然规则,一切事物都伴随着年代的逝去逐渐发展。客观来看,事物的万千变化侧面的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也明确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根据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一系列化学课程做出了改良,教育系统更加的完善。从课本到投身社会,从技术原理到技术使用,都明显地提高了教育系统的完备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业生的就业率等。

参考文献:

[1]何华湘,莫敏.云培养——一种创新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梧州学院学报,2013,23(1):3439.

[2]郝庆兰,张建伟,杨金泉.化工原理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5):3841.

[3]焦纬洲,刘有智,袁志国,等.《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1,39(4):140142.

[4]刘有智,曹端林,胡志勇,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38(5):248249.

[5]袁志国,刘有智,李同川.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38(3):207208.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