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2018-05-14 15:00朱启迪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朱启迪

摘 要: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后,其桩基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建筑工程的桩基变得更加稳固,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加更多的保障。鉴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这些优点,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还能够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为建筑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1 引言

后注浆技术能对化桩沉渣、泥皮等起到固化作用,并对灌注桩桩体起到了增强的作用,可有效提高灌注桩的稳固性。除此之外,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为施工工序减轻了难度,有效缩短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工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优势。

2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分类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依据施工机具、工程施工以及注浆工序的不同,分为前处理注浆技术和后处理注浆技术。前处理注浆技术的应用与工程专用的钻机设备和混凝土浇筑器械有很大的关系,在混凝土桩体进行浇筑前,要使用专用钻孔设备和混凝土浇筑器械对桩端和孔壁进行压力注浆施工,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工程项目处理方式,前处理注浆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前处理灌注桩的基本原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螺旋钻钻孔,并且保证钻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由设在钻头的喷嘴泵喷出细石混凝土或者水泥浆,边灌注边拔钻,直至水泥浆可以达到桩孔的需求,这样就形成了灌注桩的桩体,然后作为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糊成的振动钢筋笼的顶部。后处理注浆技术,在成桩后对桩端或桩侧土体进行压力注浆的桩型,是目前最常见的混凝土施工处理模式,在应用后处理注浆技术过程中,使用常规机械和成孔设备来预先设置注浆装置,并且在浇筑设置完成之后的桩端之中再次进行浇筑混凝土,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理有效的注浆处理模式和施工要求。后处理灌注桩技术通过压浆,桩周及桩底松软土体的强度得到有效加强,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灌注桩的装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可以增加灌注樁承载力。后处理注浆桩成桩过程是不需要专门的集聚,按照普通钻孔注浆桩凿孔浇筑混凝土,然后等待桩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利用预埋的注浆设施对灌注桩桩底进行注浆处理。

3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钻孔施工

按照相关的标准采用钻机进行钻孔施工,钻机安放的位置必须准确,与预先确定的孔偏差不得大于2cm。在钻进的过程中应保证钻头处于垂直的状态,防止出现孔洞误差过大的现象,其倾斜率应控制在1%之内,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控制孔洞的深度,在钻机施工时不能出现中断的现象。在注浆孔成型之后,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测孔洞的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清孔作业,将孔洞内部的碎石和浮土清理干净,避免对注浆的质量造成影响。

3.2 注浆管的制作

在注浆管制作的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注浆管的直径。为了保证注浆管的质量,可将其分为三段来进行制作,首先是端部的花管段,在此部分的侧壁需要设置出浆水孔,其中孔洞的直径为6~7mm,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塑料薄膜或者橡胶模将花管段紧密的包裹起来,并在外部用铁丝绑扎,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浆液渗漏的现象。另外,在中部直管和上部带丝扣接头的部分制作时,也应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确保注浆管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3.3 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

注浆管的安装和下放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首先是钢筋笼的制作,在钢筋运送至施工现场之后应先对钢筋的质量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对于质量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材料禁止应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随后按照注浆管道的需要制作钢筋笼,在主筋和箍筋的搭接部位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固定,保证钢筋笼的牢固程度,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

3.4 压水试验

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还需要进行压水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检查注浆管道的质量,包括其密闭性以及内部通畅性,防止在注浆的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或者是漏浆的现象,影响注浆施工的质量。将高压水压入注浆管道之中,持续3~5min,严格控制注水时的压力,避免由于注浆压力过大出现注浆孔坍塌的现象,一般需要将压力控制在0.5~1MPa。同时通过压水试验也能够将附近的泥浆和沉渣进行有效的清除。在压水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观测孔洞的状态,如果出现充盈系数过大或者孔洞坍塌的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通过压水试验能够冲开混凝土覆盖层。

3.5 注浆施工

在进行注浆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控制注浆的压力和时间,其中注浆的压力应根据压水试验的压力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确定在注浆过程中所需要的压力,同时还应根据桩身的不同长度来进行压力的调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试注施工,确定出最佳的注浆压力。若在注浆的过程中出现压力过低或者冒浆、串浆的现象,可以采用间歇式注浆的方式,每次注浆的间隔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桩体附近的注浆量达到设计的要求之后方可停止注浆作业。在注浆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桩体得到有效的加固。

4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4.1 钻孔的质量管理控制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中,钻孔施工是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具有至关的作用。我国对钻孔施工拟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同时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孔深、孔径及垂直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其系数符合施工要求,避免塌孔、漏孔等因素影响整个钻孔工艺。

4.2 注浆管制作及设备控制

注浆管设备对注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注浆施工中常用的设备有高压注浆泵及搅拌机等。在使用注浆管设备前,一定要仔细核对其设备型号、质量、规格等,以确保注浆施工技术对设备的要求。注浆管设备的安全使用需要建立在注浆施工过程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对注浆施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在注浆管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认真排查,保证注浆管管道的稳固性和注浆头的密封性。

4.3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管理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当全面检查注浆孔孔内的沉渣厚度和泥浆密度等,保证无误后方可进行其浇筑施工。在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密切重视初灌量的指数,必须在正常标准内,以保障施工对混凝土充盈指数的要求。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对后期的注浆施工有相应的影响,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4.4 后注浆桩基施工的质量管理

后注浆是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最后步骤,在该阶段需要对桩基施工中的各种环节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及施工中的特殊事宜进行完整的记录并归档。灌注桩的承载力检验在后注浆施工完成后的20天进行,但若在注浆施工中浆液含有早强剂,则需按照实际后注浆情况提前进行检验。

5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能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金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4):72+77.

[2] 何玉婷.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6(11):52~53.

[3] 魏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8):238~239.

[4] 周海亮.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4):48~49.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