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筑的医养结合设计策略

2018-05-14 10:43张露丹桑世平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设计策略

张露丹 桑世平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医养服务的老年人增多,医养结合的发展也日趋重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当下社会迫切需求之一。但在现阶段的医养结合趋势下,依旧缺乏专业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只有著眼于功能完善的、依托于社区医疗的社区养老建筑设计,才可能给更多老年人带来舒适健康的晚年生活。我国“医养结合”的发展较国外稍为落后,但推动医养类养老建筑的建设,一定会成为我国未来养老机构的必然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计策略;医养结合;社区建筑工程项目

1 前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紧缺,依托于医疗机构进行养老建筑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规划思路,既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也从侧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了原有建筑的资源。本文从医养结合出发,探讨养老建筑与医疗建筑可行的依托关系,提出社区养老建筑的合理设计策略。

2 医养结合的社区建筑发展模式分析

在我国,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几乎是不同时代的人群所共有的思想。但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计划生育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既要忙于工作,又需要承担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责任。由于家庭构成的特殊性和时代特点,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更加认同养老机构,居家养老不再是唯一被认可的养老方式。这一部分认同新形式养老的中老年人群,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不再拘泥于对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崇,希望减轻子女的生活负担和压力。老年人群逐渐转变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当程度上给养老产业确立了发展方向。

建立功能完善的养老社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环境优越的养老场所,然而考虑到经济、土地、人群的消费能力、政府对不同级别城市的扶持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依托于社区医疗机构的养老建筑设计,显得更加合理。

3 医养结合的社区建筑设计现状与问题

我国现阶段社区内养老模式单一,居家养老占据很大比重。虽然部分社区内开展了医护人员上门问诊、护理等服务,但是缺陷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普通住宅建筑对无障碍设计的不重视,居住建筑本身没有合理的医护空间和救护流线;居住建筑内没有专业的医疗设施,对于老年人群的突发性疾病不能提供有效应急救助;子女忙于工作,关注老年人的时间有限,不能全身心投入于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居家养老对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缺乏有力的保障。

在一部分已经建好养老机构的社区内,养老机构多为私营养老机构,机构本身是由住宅或废弃办公建筑改建而成,缺乏针对老年人的专门设计。另外,此类养老建筑属于盈利性养老机构,虽然建筑内部开辟部分空间用于医疗护理,但功能流线混乱,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缺乏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老年人群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无法对老年人突发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此外,一部分附属于高档社区营建的养老机构内,居民多数收入较高,更愿意雇佣护工上门服务,很少入住养老机构,社区内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导致养老机构内剩余较多的空间。对于这部分闲置的养老空间,多数有较高的收费,普通人群收入又难以负担。

4 医养结合的社区建筑设计优势与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增多,越来越多的社区医疗机构成立。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目的是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日常疾病的救治护理。成立社区医院,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日常疾病的就近治疗,避免了去大型医疗机构的繁琐流程。

现有社区医疗机构的特征明确:有国家省市等的大力扶持;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应对社区内居民的日常疾病;正规社区医疗机构多数是大型医疗机构的附属单位,配备有专业的医疗设施;社区医疗机构所接纳的病患者,又多以老年人为主,治疗疾病也多是老年人慢性病;建筑方面又有医疗机构特有的流线、功能、无障碍等设计,使得医养结合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社区医疗机构与大型医疗机构又存在差距,如针对大病特病的能力弱,部分社区医疗资源过剩等。

5 医养结合的社区建筑设计策略

5.1 社区建筑与医疗机构的融合设计策略

社区养老建筑,可以依托于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建设,新建养老建筑与社区医疗机构应该有合理的联系,并对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小规模的改造,用于老年人的医疗康复。养老、医疗和护理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导向下的养老建筑,定位于养老和对老年人的医疗,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进行多方面设计:内部空间应该包括:用以入住老年人的日常居住空间设计;用于空闲时间消遣的公共空间设计;用于老年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医疗空间设计;为老年人行为提供安全保障的无障碍设计;保证病患老年人及时得到救治的畅通流线设计等。

5.2 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养老设施的建筑环境设计,应该从老人的生理需求出发。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的营造,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居住空间的良好环境营造,公共空间内设施配备齐全,可为离、退休老人提供足够好的空间用,以消遣空闲时间,丰富日常生活;温馨的色彩,也会愉悦老年人的身心,排解孤独带来的焦虑。

5.3 医疗空间与无障碍的设计策略

医养结合的趋势下,养老建筑需要具备医疗功能。需要考虑医护单元的合理设计,同时引入医疗设施。养老建筑内医护单元的设计,主要针对老年慢性疾病进行医疗护理。考虑到老年人体弱易感染等问题,为避免老年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问题出现,应适当引入简易的医疗,并做隔离。设计初期,宜考虑隔离区和医护单元的独立布置,使得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与需要更多医疗照顾的老人,都能得到合理安置。根据社区内老年人入住的数量,布置独立医护单元,医护单元之间也需要流线的连通。如通过走廊进行串联式的布置,就可以更快捷地运送医疗器械,保证人员的通行便捷。

由于老年人体弱,建筑内部应该注重无障碍设计,合理的无障碍设计可以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5.4 服务救治的设计策略

医养结合提倡医疗与养老的结合,是以养为主、以医为辅的新型养老形式。社区内养老机构可以依托于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建设,对医疗机构进行小规模改建可以解决若干问题。对医疗机构的改建,主要目的是整合出空间,用于失能、半失能及术后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此部分改建空间,流线、功能等应与养老建筑紧密联系。

服务层面上,专业的社区医疗团队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日常医疗照护,更重要的是,医疗机构内改建成的医疗康复空间,可以接纳更多需要医疗照护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及术后处于康复阶段的老年人。

5.5 心理设计策略

医养结合导向下的养老建筑的设计,需要多从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入手。让老年人从内心体会到,养老建筑不是冰冷的老年人收容站,而是一个近似家庭的温馨住所,会得到现有家庭条件无法提供的良好照护。对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老年心理方面的培训,让医护人员更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康复和心理疏导,逐步缓解老人们对养老机构的排斥。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所以养老机构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如何在社区内建设尽量完善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是相关设计单位及设计师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金莹,刘继鑫.“医养结合”导向下社区养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四川建材,2017(10).

[2] 赵钰坪.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J].建筑知识,2017(14).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设计策略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国务院力推“医养结合”
多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中央认可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