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8-05-14 14:12夏惠敏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利施工生态系统环境污染

夏惠敏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对人们的生存空间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日益广泛,水利工程建设初期施工阶段的噪音、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短暂性,同时还会存在长期的、隐性的危害,其工程施工会对自然界所造成不良危害,以及其覆盖到的范围内的小型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施工;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环境污染

1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既能够带来足够的便利、也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对整个社会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等。通过对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来自于水利建设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调研,进而对其进行分析以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调研的主要原因是要找出其不同形式及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可能产生的危害,将可能由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的缩到最小,进一步达成生态与水利工程和谐统一的最终目标,推进人类社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2 对小范围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2.1 对大气的影响

水利大坝的修建对于生态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所有水利工程中是最为严重的。而且,此问题已经逐渐开始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通过诊断分析,一致指出,大气环境受到来自于修建大坝的干扰是非常严重的。不过,相较于国际上的严峻形势,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这主要得利于我国地理结构上所具有的优势。在对工程进行选址时,通常会选择相对而言水表面积较小的峡谷或者高山地区。此外,具有大面积森林的水库在我国的占有量很低。上述原因都是使我国免于水利工程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

2.2 对区域附近温度、降水量及降水时间的影响

水库周围的温度会较之前有小幅度升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进行水库建设后将原有的陆地进行了改变。其引起降水量增加的原因则在于库区的建设,间接引起了大气中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且,降水发生的区域位置也可能会因为相关工程的建设而发生改变,具体来讲就是迎风坡和邻近水库的地区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加,反之则降水量减少。最后,对降水的发生时间也产生了影响,在冬季由于库区水面温度较高导致降水量较之从前有所增加;而到了夏季则由于大气气温较高而导致降雨量的减少。

3 对水温及水文情况的影响

3.1 对水温的影响

水温的改变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所不能避免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上游流下的水在流到大坝处时水流速度及水量都會有所下降,流水表面的温度也随着所流经的地区不同,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简而言之,存在于大气与水体之间的热量发生剧烈改变,才是导致这一系列变化产生的最本质原因。

3.2 对水文情况的影响

水利工程兴建对流域水循环无疑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化,水库蓄水后,河流的水位升高且水表面积增大,这在加大了水蒸发量的同时,也引起了水循环的变化;其次,由于岩层的渗透性,水库储存蓄水,也会使周围地下水位升高。水文情况的改变,使原河流的生态环境随之发生改变

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水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水经过在水库的长期储存或远距离运输,引发了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反应,进而大大使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得到极大的丰富;其次,水库蓄水造成的库区水位线的提升,导致水体流动性降低,这也会得具有污染性的物质很难进行扩散。可以说任何性质的水体开发都会对自然条件下河流水质产生影响。但是建造水库对自然水体的水质影响是最为严重和明显的。水位会由于建设水库而有明显的升高,并使流速降低,从而提供了有利条件给悬浮物进行沉降,使水质更加澄清。这些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使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水库建成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部的水流速度极为缓慢,致使沉淀物积累在库底,极容易形成二次污染,还会大大降低河水的自洁能力。综上所述,对于水质而言,建设水库既能够使其产生良性改变,也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5 对地质和土壤的影响

5.1 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有时会引发水库渗漏、坍塌、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如果防渗漏工程处理不好,建成后的水库的坝体等部位就有可能发生渗水,而水体渗漏的现象将会对水库附近很大范围内的地下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库区周围地下水的质量;如果蓄水位置比较高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引起土层坍塌或滑坡等事故;由于长期受到巨大水力压强的影响,可能会引起相当范围内一系列的地质变化,此时如果再加上渗水现象的影响,就会使地震的发生几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还需要予以重视的就是,投入使用的水库还会加剧地震发生时的等级。

5.2 对土壤的影响

在对投入使用的水库进行蓄水后,库区附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会持续提升,当达到特定程度时,就会对附近的土地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降低土地的性能,使土地的流失率增高。当水中的盐分由于蒸发而最终在土地表面形成盐碱层,这种土地就是通常所说的盐碱化土地,这种土壤会导致种植物产生生理干旱严重者使植物无法成活。生长于沼泽化土地的植物,会由于水分含量过高等因素而生长困难,甚至死亡。而土壤微生物活力低、土壤透气性极差的浸没区,则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6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大多建在森林及高山峡谷地区,但也不排除个别水利工程因为情况特殊而建立在相对繁华的地区。这类水利工程的建设通常会对该区域的植被、居民的房屋、土地、森林、工厂、城镇村庄甚至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等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如对被占用土地的居民的安置问题,工厂、城镇村庄、的拆迁和重建,历史文物古迹的搬移和保护,道路的规划与重建,这一切不仅仅是拆迁和重建的问题,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7 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吞噬了森林,侵占了高山峡谷,不仅对当地的陆生及水生植物和动物造成直接的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盐碱化、沼泽化等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种群结构及种类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大量的草地、树木、农田等植物往往会被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要占有大量土地,而占用土地自然会迫使居民大规模迁移,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给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同时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施工工人基本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直接向周围河道排放,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及动物饮用水的安全;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进一步恶化了环境。总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严重地破坏了动植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致使大量的植物被破坏,大量的动物不得不迁移到利于生存的地方,造成该区域物种的减少,植物及动物的物种结构发生变化,最终结果是这种情形导致了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应该可以说成是生态工程,在建设利工程时,绝对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改变自然。任何水利建设工程,都应当自觉地树立和落实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保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力.试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8(1):103~107.

[2] 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253.

猜你喜欢
水利施工生态系统环境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