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本驾机起义后的革命生涯

2018-05-14 14:44赵赓
中华魂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航校延安空军

赵赓

刘善本,1915年生于山东昌乐农村泊家庄,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附中。彼时,正逢“九·一八”事变之后,亡国的屈辱激起了青年学子刘善本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1935年高中毕业,在“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毅然投笔从戎,考入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中央航空学校第八期,1938年毕业后抱着满腔热情来到国民党空军唯一的远程轰炸机大队当了一名飞行员。1943年,被选派到美国道格拉斯等飞行学校接受轰炸机的飞行训练。在训练中,他非常刻苦学习,牛刀小试,对领航计算尺进行成功地改革,获圣地安娜航校的奖励。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刘善本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本以为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局面马上就可以实现,谁知蒋介石却又将中国人民抛入了内战的深渊。他目睹国民党当局不顾人民死活,蓄意制造内战的事实,异常苦闷,对国民党算是彻底失望了。

早在美国受训时,刘善本就曾阅读过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以及其他进步书籍,曾一度萌发对陕北延安向往的念頭。回国后,他又私下阅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该书中的第一句话“中国向何处去?”曾引导他思索着如何对国家、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开始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留心中国共产党的信息,渐渐地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于是便下定了弃暗投明、飞向延安的决心。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调集30万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狂妄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全面内战终于爆发了。然而,令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就在他杀气腾腾地下令全面进攻解放区,恨不得一口吃掉“共匪”的当天,他的嫡系部队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上尉飞行参谋刘善本却驾机投共,而且驾驶的是一架美国援助的当时最先进的重型轰炸机B—24型。

那一天,刘善本奉命率领机组,驾驶530号B—24轰炸机由昆明运送用于内战的无线电器材去成都。返航时,利用轰炸机舱与驾驶舱隔绝的有利条件,对机组人员谎称轰炸机舱内有共产党用炸弹挟持飞机飞延安,如硬顶硬抗拒飞延安,打斗起来便有机毁人亡的危险。不如先飞延安,然后再向共产党要求回归部队。刘善本机智巧妙地运用这样的方法,径直将飞机飞到了延安。

6月26日下午3时许,一架机身上漆着一个大大的国民党青天白日徽和530号字样的B—24型轰炸机降落在空旷的延安机场。机舱门打开了,走下一位年轻英俊的国民党空军上尉军官,高声喊道:“我叫刘善本,我们驾机起义投奔延安来反对内战的!”

朱德总司令闻讯立即派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苟良法赶到机场,代表总部首长对其驾机起义表示热烈欢迎。

应该说,这次空中起义完全是刘善本本人策划和冒着生命危险实施的壮举。但在飞机降落延安后,机组副驾驶张受益、空勤机械士唐世耀、通讯士唐玉文和同机的国民党空军通信学校准尉台长李荣琛与少尉台长江焕章受刘善本的影响,都积极响应并留在了延安,只有领航员李彭秀、同机搭乘的国民党空军成都通信学校实习工厂厂长陈泰楷和实习生何耀庭等四人不愿意留下来。延安方面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发给路费让那四人返回国民党统治区。

6月29日晚,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礼堂举行盛大晚会,热烈欢迎起义的勇士们。当刘善本等人来到礼堂门口时,许多领导人已在那里迎候了。为首的一位身材高大伟岸的人紧紧握住刘善本的手,笑容可掬地说:“我是毛泽东,热烈欢迎你驾机起义。”

刘善本做梦也没有想到共产党最高领袖会亲自在礼堂门口迎候他。刘善本既兴奋又激动,双手紧握着毛泽东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却不知从哪儿说起,好不容易才说出了一句话:“毛主席,我终于到您这里来了!”

毛泽东连说:“欢迎,欢迎!欢迎你投入人民的怀抱。”

接着,毛泽东又与跟随刘善本起义的张受益、唐世耀、唐玉文、李荣琛、江焕章等人一一握手。

在欢迎大会上,朱德总司令亲自致欢迎词:“同志们!今天晚上,我们隆重地聚会在一起,热烈地欢迎冒着生命危险反内战,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驾机起义到延安来的刘善本等英雄们!”

朱总司令又说:“刘上尉退出内战义举,标志着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独立运动高潮到来……我们热烈欢迎刘善本等六位先生脱离内战,愿全国人民一起为和平、民主、独立事业而共同奋斗!”

会场里响起了长时间的雷鸣般的掌声。

刘善本身着航空服,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前,激动地说:“毛主席,朱总司令暨今天到会的各位长官和朋友们!首先,我代表同机到达的愿意留在民主圣地延安的五位同事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延安各界人民对我们亲切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感到十分惭愧和兴奋。惭愧的是,来得太晚了;兴奋的是能够脱离内战的漩涡,并在此与诸位中共朋友晤面。”

接下来,延安党政军民、机关、学校各界代表纷纷发言,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刘善本等人驾机起义到延安来,脱离内战漩涡,走向新生活。

最后演出文艺节目。毛泽东站起来,亲切地招呼刘善本等起义人员坐在前面一排长板凳上,和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一起观看评剧《三打祝家庄》和秧歌剧《兄妹开荒》等。

7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第一版用醒目的大字标题:《决心退出内战漩涡,刘善本上尉驾机飞延》,详细报道了刘善本驾驶B—24型轰炸机飞抵延安的消息。

对刘善本驾机起义的原因,《解放日报》在新闻报道中引用了刘善本本人的原话:“此次由蓉飞延,动机非常简单,即不愿参与内战而已。”

《解放日报》同时也报道了刘善本的大声呼吁:“我希望所有空军人员都能一致觉悟,拒运军火,拒炸同胞,使内战无法进行,和平自能实现。”

在公开登报和广播这条消息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考虑,等待上海地下党组织把刘善本和其他随机起义人员的家属接出来以后,再向全世界公布。为此事,毛泽东还在百忙之中挤时间两次亲自单独接见了刘善本,听取他汇报起义的经过和蒋空军内部的情况,并说明了待接出他的家属,尔后再公开报道他起义情况的想法。

对于毛泽东的关心,刘善本十分感谢,但他诚恳地对毛泽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人的明训,国家事大,家庭事小。希望能将我的事情尽早登报,以影响、教育国统区的广大人民和国民党军队的官兵。”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采纳了刘善本的建议,提前在报纸和电台上公布这条震惊中外的特大新闻。正奔走在上海与南京之间,主持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则亲自布置营救和接济刘善本家属的工作。当时,中共许多地下工作者,如廖承志、夏衍等人,以及那个因为父报仇、击毙了反动军阀孙传芳而闻名于世的女英雄施剑翘等,也都曾冒着极大危险给刘善本家属传递信息或接济金钱、物品。

刘善本驾机起义的消息,不啻为一声惊雷,震撼了世界。

美国的《华侨日报》在头版头条,专门用通栏大标题《国民党空军四大金刚之一,刘善本驾机起义到延安》来报道此事。刘善本成了当时国内外引人注目的头号新闻人物。

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空军被称为“天之骄子”,飞行员生活是很优裕的,刘善本又素以学习成绩优异、飞行技术超群而负盛名,在一般人眼里,他 “仕途”坦荡,前程更是无量。然而,刘善本却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宁肯同当时还处于弱小一方的解放区军民一道,钻山沟、住窑洞,过着艰苦的生活。当时延安商界慰劳刘善本等人的“厚礼”,也不过是“香烟一条、饼干五包”而已。然而,刘善本却为自己能生活在人民之中,能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感到荣幸和自豪。8月14日,他以《这里的人情充满了温暖》为题,发表讲话,表达了他决心同共产党和人民一道战胜困难迎接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1946年9月下旬,解放軍延安总部航空教员刘善本等人同我党从新疆营救出狱的学习过航空的同志一道,受中央军委派遣,告别延安,踏上征程,于1947年2月辗转到达黑龙江密山县东安镇,立即投身参与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建校工作。这所航空学校就是后来被人们所说的“老航校”,是人民空军的摇篮,刘善本被任命为该航校副校长。

当时,一方面是残酷的战争环境,经常有敌机来轰炸骚扰,航校曾多次因敌军疯狂进攻而转移校址。另一方面是十分艰苦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从校长到飞行员、地勤人员一律吃高粱和小米,还要开荒种蔬菜,连飞行员升空都只能多穿几件旧军装以代替飞行服御寒。飞机和训练器材以及油料都极度匮乏,人们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拼凑起几架勉强能飞的教练机,以应飞行训练。刘善本亲自兼任教官,既讲航空理论又教实际操作。他设计出计算尺模型,编写了《领航学》、《仪表学》等关键性的教材,计有10万字的教学讲义,还设计制作了测风盘。这测风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很长时间,航校、航空部队还在广泛应用。

1948年冬天,锦州前线缴获了一架C—46型运输机。虽然飞机在敌人撤逃前已遭破坏,连座舱的挡风玻璃都砸碎了,但为了要在老航校里开设C—46飞机训练大队,刘善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刺骨寒风,驾驶这架破机飞回了老航校。当这架没有挡风玻璃的飞机安全降落时,人们看到刘善本被冻青了的脸上,眼泪和鼻涕都已结成了霜冻!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老航校就是在这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为人民空军的初建培养了大批骨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担负着人民空军各级机关、部队、院校领导职务的同志中,有不少就是由这所老航校培养出来的。

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中第一个主动驾机起义的勇士。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全面内战、进攻解放区的关键时刻,他率先驾机起义,犹如给国民党当局当头一棒,给解放区军民以很大的鼓舞,也给被迫卷入内战、反对内战的国民党空军人员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楷模。

刘善本飞行技术高超,是当时国民党空军中的佼佼者,他的起义唤醒了国民党空军中一些官兵的爱国心,在刘善本驾机起义之后,国民党空军广大官兵纷纷仿效刘善本,驾机起义飞往解放区。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空军先后有42架飞机、100余人起义,其中,尤以刘善本原先所供职的第八航空大队俞渤、周作舟、郝桂桥、陈九英、张祖礼等五人驾机起义,对蒋介石集团震动最大。

1948年8月,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发展了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B—24型轰炸机中尉飞行员俞渤为中共党员,又分别于10月、11月秘密发展了同在八大队的中尉轰炸机领航员周作舟和中尉飞行员郝桂桥为中共党员。俞渤、周作舟、郝桂桥等三人团结了中尉飞行员陈九英、中尉领航员张祖礼等进步青年。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已被我军包围,国民党军士气更加低落。为了进一步震撼敌军,党组织决定让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俞渤等人“组织驾机起义,炸毁大校场和蒋介石总统府”。

12月16日晚,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空军俱乐部慰问飞行员,他们决定抓住这一机会起义。在登车前往俱乐部参加慰问晚会时,他们借故离开人群,潜入大校场机场并伺机登上挂有5枚吨级炸弹的514号B—24型轰炸机。飞机顺利升空后,他们立即投弹轰炸大校场机场和总统府。遗憾的是,由于机械故障,5枚炸弹全部偏离目标,落到了郊区燕子矶附近。然而,尽管轰炸机场和总统府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弹落京郊,还是引起了举世的震惊。对此,许多外国报刊都作了专门的报导。轰炸之后,俞渤等人即驾机北飞,于17日凌晨在石家庄机场安全降落。

时隔30多年后,一位1948年驾机起义的同志回忆往事,仍十分动情地指出:“刘善本同志是我们这些国民党空军中起义过来的人所景仰的先驱,是一面正义者的旗帜,他引导了不少爱国志士飞向人民的怀抱,走上了社会主义平坦的光明大道。”

周恩来也曾多次称赞,“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

在老航校工作期间,刘善本不仅担负繁重的行政管理、教学任务,而且还经常驾机执行紧急任务。

1947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准备在东北战场发起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松花江南岸的第一纵队急需南下的作战地图。一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向刘善本下达了一项紧急战斗任务:为第一纵队运送作战地图。于是,刘善本领队,长谷川、张华任正副驾驶,飞抵哈尔滨领受任务。刘善本向总部首长请战,请求由他驾机前往松花江。总部参谋长刘亚楼考虑到刘善本的安全,决定让他在地面指挥。刘善本他们连夜研究好作战方案。次日为防敌机拦截,刘善本指挥长谷川、张华于凌晨4时35分起飞,为避免雷达搜索,他要求飞机出航保持600米以下低空飞行。飞机发现空投的地面标志,投下了全部地图,即按规定立即升高,快速返航。刘善本指挥机组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秋季大反攻立下了第一功。

1949年夏,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攻到甘肃酒泉后,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原来,西北地区不用纸币,只用银元。而一野只有纸币,去哪里搞那么多银元来保障数十万大军供给呢?全军吃饭顿时成了大问题,先头部队第一兵团更是亟待物资补充。为此,中央财委紧急筹集了一批银元,但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地把这批银元运送到西北前线呢?毛泽东稍加思索,果断地说:“那就请刘善本驾机运银元!”

8月的一天下午,军委航空局常乾坤局长突然找到刘善本,当面布置了一项紧急而又特殊的任务:毛主席亲自点将,要你去给彭老总送银元。

刘善本没有想到毛主席这样信任他,立即斩钉截铁地向常乾坤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调运这批军饷事关重大。常乾坤一再叮嘱刘善本要绝对保密,不要向下传达,只告诉机组的同志去西北执行一项重要的运输任务。

飞机最后安全抵达酒泉机场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在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里接见了全体机组人员。

一见面,彭老总就紧紧地握住刘善本的手,高兴地说:“早知道是你要来了。热烈欢迎你们,你们真是雪中送炭!我代表第一野战军全体指战员感谢你们的支援。我军在西北战场上作战,有空军支援,这还是第一次哩!”

银元有了,彭老总多日悬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为表示感谢,彭老总赠送给机组成员每人两支枪:一支卡宾枪,一支美式手枪。此外还有当地的特产——每人两个大哈密瓜。

1949年9月21日,时任东北老航校副校长的刘善本作为正式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有一天在休息室里,刘善本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像见到老朋友那样,亲切地握住刘善本的手问寒问暖,“中央已经批准你入党,你是否知道了?”“我知道了,谢谢主席的关怀。”刘善本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普通空军飞行员,入党问题竟得到了党的领袖的亲自关怀。

早在1948年2月,刘善本就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航空学校党委十分重视,指定飞行第一大队政委方子翼和刘风同志负责帮助培养刘善本入党。1949年1月9日,飞行大队党组织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吸收刘善本同志为候补党员。航校党委考虑到刘善本是起义的国民党员,情况比较特殊,就报东北军区党委审批。东北军区党委又报中共中央东北局,由东北局呈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组织部特地向毛泽东、周恩来作了专门汇报,毛泽东欣然同意。于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刘善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事情过去了七八个月,没想到毛泽东还惦念着此事,刘善本激动万分地对毛泽东说:“我在政治上真正获得了新生,谢谢主席对我的关怀!”毛泽东又关切地问:“你爱人和孩子现在在哪里?”“听说,早被国民党特务押送四川老家了……”毛泽东点点头,“她吃了苦头。成都、重庆快要解放了,你赶快写信,叫她和孩子们来。”“谢谢主席。我一定写信叫她们快来。”

9月23日晚,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举行宴会,专门宴请参加政协会议包括刘善本在内的26名国民党军起义将领。

席间,毛泽东频频举杯向每一位来宾致谢、致敬,高度赞扬了他们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毛泽东说:“由于国民党军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了迅速增强的陆军、空军和海军。”

第二天,在全国政协全体大会上,刘善本应邀作了自由发言。不善言辞的他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了发言台,激动地说:

我曾长时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空军中服务过,因为我反对参加屠杀人民的内战,才毅然于1946年6月起义,站在人民方面来。这次我能够以人民空军代表的资格来参加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感到无限的荣幸……

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中,刘善本驾驶C—46型飞机,带领着邢海帆、杨培光、阎磊、谭汉洲以及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赵大海等起义同志,和我们党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驾驶着战鹰,威武雄壮地由东向西,沿着东长安大街向着天安门广场上空平缓地飞过来,接受毛泽东和其他新中国开国领袖以及党的领导人的检阅。广场上30万各界人士代表的眼睛不约而同地向空中张望,1架、2架、3架、4架……整整有26架。人们看到了人们军队自己的飞机,个个扬眉吐气,雀跃欢腾。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曾经饱尝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和美制蒋机狂轰滥炸之苦。现在,亲眼看到了新中国的大机群,怎能不狂欢、自豪呢?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整个天安门广场沸腾了,成了欢乐的海洋。

毛澤东也将手搭在额头前,仰望着一架架银鹰整齐地展翅飞来。

周恩来用右手指着空中对毛泽东说,“那一群3个大运输机中领头的那架就是刘善本驾驶的!”毛泽东面带微笑地点点头,而后向空中频频招手,表示致意。

说起开国大典上的受阅空军,其中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一个就是受阅飞机的数量。其实并不是上面所说的26架,而是9架P—51型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和2架PT—19式飞机、1架L—5式飞机,总共为17架,共编成6个分队。原来,为了增加空中受阅飞机的架数,壮大空中编队的阵容,扩大政治影响,刘善本他们经过精心计算,即根据当时飞机存在的速度差,让最高时速达720公里的9架P—51战斗機在空中两次参加编队通过天安门。

为确保空中编队整齐壮观,万无一失,参加受阅的飞行员们经过多次空中演练,做到了分秒不差。国外的一些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并惊呼:中共在一夜之间有了强大的空军!

另一个秘密就是在参加受阅的战斗机上,携带了实弹。当时人民空军的力量还相当薄弱,而国民党空军轰炸机完全能够飞临华北上空进行轰炸。为确保开国大典的顺利举行,防止敌机袭击,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受阅飞机上携带了实弹,并做好战斗准备。这在世界阅兵史上堪称为一大奇观!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老航校的基础上创建6所航空学校,刘善本被任命为第一航校校长。紧接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航空兵某师师长的刘善本率部参战。在战斗中,刘善本曾组织过人民空军的首例夜袭作战,并首次使用了电子对抗和照明轰炸的作战法。这在当时我军的技术装备条件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连一些外国军事专家也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这是年轻的中国空军所为。

时间飞逝,日月穿梭。

1954年9月15日,时任空军某飞行师师长的刘善本再次来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他认真行使代表的神圣职权,投票选举了自己所信赖的国家新的领导人。

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非常关心包括刘善本在内的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工作和生活,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亲自提名,选举邓宝珊、陈明仁、刘斐、陶峙岳、刘善本等8人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刘善本深深感到,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对他的极大关怀、信任和鼓舞。

抚今追昔,刘善本感慨万千。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刘善本曾坚定地对政治委员司中峰说:“这是党的培养与关怀,我五体投地地佩服党中央、毛主席,粉身碎骨也要跟着党,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刘善本参加革命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校校长、华东空军混成第四旅副旅长、航空兵师长、空军军事训练部副部长、空军学院副教育长等职。他为人民空军的创建、成长和壮大,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

刘善本曾先后五次领队驾机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国庆活动,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群众的检阅。

1955年,刘善本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2日,根据毛泽东亲自提议,中央军委批准,刘善本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副教育长刘善本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而日夜操劳、勤奋工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刘善本受到秘密关押和非法审讯的同时,看到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反动路线,使成千上万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惨遭迫害,他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他便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奋笔疾书,向毛泽东、周恩来、中央军委写信揭发林彪死党——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一伙在空军学院乃至整个空军中镇压群众、残害干部的罪行。信件被非法扣押,落入林彪、吴法宪一伙手中,于是,他们便更疯狂地对刘善本进行法西斯的残酷迫害,致使刘善本于1968年3月10日惨死在林彪反党集团的魔掌中,终年53岁。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毛泽东才知道刘善本已惨遭不幸,非常痛心,当即指示:“三军的积案要重新调查:空军的刘善本,海军的陶勇,陆军的王富龙。”

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刘善本的冤案终被查清。1975年10月24日,空军党委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发出了《关于给刘善本同志公开平反,恢复名誉决定的通知》,指出:“刘善本同志参加革命20多年来,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光明正大,勤恳工作,为党为人民和空军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我党的好党员,我军的好干部。”

猜你喜欢
航校延安空军
延安的故事
岁末话“空军”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某航校推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1946·骡马·飞机·白山黑水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