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笼纱,走过会安古镇的越南旧时光

2018-05-14 12:55驴来驴去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阴雨天会馆灯笼

驴来驴去:历史系90后森女,延经纬文旅创意师、搜狐旅游金牌作者、乐途旅游专栏作家。

北半球冬日里的越南阴雨绵绵,断断续续地一连下了几天的雨。据说会安古镇前几日因河水暴涨而闭门谢客,难得远道而来的我们只好去碰碰运气。

虽然天气依旧很不客气地下着雨,但古镇里强烈的色彩竟点亮氤氲的空气,冲击着你的视觉神经。特别是墙壁上那大片明亮的黄色,给人以笑对阴雨的力量。

古镇街口整齐地排列着等待揽客的人力车夫。说起这越南的人力三轮车可真是奇怪,乘客前面坐,车夫后面蹬。若是在路上遭遇冲撞,自然是乘客首当其冲,故而这种车也俗称“客先死”。据说它是由法国殖民者设计的,既可以避免闻到车夫的臭汗,又可一览无余地欣赏风景,可谓两全其美。阴雨天里,招呼上一辆人力三轮车,穿行在没有什么游人的古镇里,最是惬意不过了。若是遇上客满搭不到车,不妨随便走进路旁的工艺品小店逛逛。

布艺小店的温馨气息,在异國他乡的阴雨天里,总会带给你一丝家的感觉。你会发现这里布艺玩偶的模样很是亲切,花花绿绿的配色,虽不是Made In China,但也算是一脉相承了。和这里的街道一样,明亮的颜色遍布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即便是越南民族传统主题的旅游纪念品,也被色彩与画风诠释出了国际范儿,现代感与亲和力丝毫不减。

香炉、佛像、青花瓷……错落地陈列在架子上。背后斑驳脱落的墙面不知是天气潮湿所致,还是店铺主人有意为之。中式意境的古朴典雅间,透露出些许东南亚民族的俏皮灵动。

法国殖民者带来的饮食习惯与越南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咖啡成为越南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咖啡种植、生产,还是经营咖啡馆、喝咖啡。这里没有印度尼西亚的猫屎咖啡,却拥有与其颇具异曲同工之妙的松鼠咖啡。没错,就是让松鼠把咖啡豆吃掉,咖啡豆无法消化,所以……请自行脑补。

20℃气温的阴雨天里,湿冷的潮气逼人。躲进路边的一间咖啡馆,用一杯现煮的热咖啡驱散寒意。无视咖啡机与咖啡壶的越南滴漏咖啡延续着百年前的传统,将滴漏壶架在玻璃杯上,在滴漏壶中放入咖啡粉,压上一片有洞孔的金属片,再用热水冲泡,让咖啡缓缓滴到杯子里。越南咖啡的滴漏是时间的钟,一滴一滴都是用来消磨的曼妙时光。

下着雨的路边,阿婆叫卖着刚出炉的黏米或是南瓜制成的小点心。甜甜的味道,助你逃离天灰灰的魔咒。

会安古镇是越南地域文化与殖民历史交会的缩影,古镇风貌深受中国、日本、法国等文化影响。会安古镇中最为著名的日本桥,即是由日本人所建,以桥为界,区分了华人与日本人住宿区,铭刻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会安古镇中的广肇会馆是旧时广东地区的广州府和肇庆府华人的聚集地。清代同治光绪时期,随着广东移民的不断增加,由从事洋务的帮派集资兴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广肇会馆,成为广东会馆中势力最大的会馆。

回首百年,许多来到南洋打拼的中国人都将这里作为他们走出国门后的第一个家。也注定要以此为起点,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外出打拼的中国人最为重道义,为国忠义、交友诚义、经商信义。驻足于会安古镇里广肇会馆的正殿内,主位供奉着武圣关云长,入口两侧绘有桃园结义和关公千里送嫂的壁画。抬头看看屋顶处汉字的匾额与塔状的盘香,从建筑到陈设,无一不是岭南的风骨,中华文化的传承。

广肇会馆后院喷泉花园的造景融汇中西,别具一格。以越南传统的瓷片拼接为艺术呈现形式,以中国经典的九龙跃海场景为主题,花园陈设布局却又颇具西方欧式风格。花姿摇曳,龙气升腾,一时间冲破了会安古镇里淅淅沥沥的烟雨。一隅风景,一瞥钟情,用那依然鲜艳明亮的颜色,诉说着南洋古老的故事与越南会安古镇里的旧时光。

暮色微暗,灯火初上,雨还是温温吞吞地下着。静静停泊的船,匆匆归家的人,明亮的色彩也渐渐被夜吞没,失了颜色。即便如此,亦无需担心。当地特有的灯笼会在优雅静谧之中点亮会安古镇的夜色。

灯笼作坊里挂满了缤纷各异的灯笼,店主则安坐在灯笼丛中,独自忙于手中的活计。古色古香的纱罩上流光溢彩,自然令人陶醉在烟笼寒水、月笼帷纱、灯笼烛火的明眸之中。会安古镇的夜色里,属于现代文明的一切遁形无踪,烟雨轻纱的灯影里,百年的旧时光却从未走远。

猜你喜欢
阴雨天会馆灯笼
治风湿性头痛
糊灯笼
脑筋急转弯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挂灯笼
“乡土之链”话会馆
美法院判决“中华总会馆”撤旗案
换季晒时髦巧度阴雨天
人在他乡为异客北京会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