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流程编辑在非编辑业务环节中的基本技能

2018-05-15 08:17周松王菱
出版参考 2018年2期

周松 王菱

摘要:全流程编辑需要做好编审校等编辑环节的“分内”工作,还需要在非编辑业务环节培养基本技能,重点包括网络化、现代化的业务处理能力,科学化、精准化的印制管理能力,全方位、全流程的营销推广能力。

关键词:非编辑业务环节 全流程编辑 编辑技能

在纯粹的纸质图书出版时代,出版社的核心工作是策划选题并编辑出版纸质图书,出版社最核心的员工群体便是编辑。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通信终端的普及,出版业的发展已快速迈向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出版社的核心工作除了出版纸质图书外,又增加了电子书、有声书、数据库、数字化互动教材等新的产品,以及互联网教育、培训、咨询等以服务而非产品为核心的新兴出版业态。这些核心业务仍然是由编辑在主要承担,属于编辑业务环节的工作,被视为编辑们的岗位职责。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对编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他们不能只满足于过去常规的编审校,而应该成为一个多面手,成为一个全流程的编辑。那么,在出版流程中,在纸质媒体和新媒体的编审校等编辑业务环节之外,在非编辑业务环节中,编辑们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一、网络化、现代化的业务处理能力

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及专业管理软件的开发,绝大多数出版社的业务处理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化、网络化、专业化。这一方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手工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业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减少了失误和浪费,节约了时间和资金,增加了经济效益。但是,不少出版社在网络化管理,尤其是在ERP管理软件(如全国不少出版社使用的云因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而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编辑们目前在这个环节的工作中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第一,及时掌握所责编图书的入库计划、时间、数量、质量,以及变更情况。第二,详尽掌握所责编图书的销售情况,区分不同时间段、地区,区分实体书店、网店、微店,区分教材、零售、馆配、农家书屋、中小学采购等,并分析这些数据。第三,高度重视对各个经销商的销售数据的分析工作,现在依靠专业的出版业务管理软件,不少出版社已经可以查阅各个经销商的实时销售数据,编辑尤其要充分利用、分析好所责编图书的这些数据,并督促职能部门及时保持合理供货。第四,随时掌握所责编图书的库存情况,根据对既往销售数据的掌握与分析,提早安排重印、确定印数及入库,做到图书既不断货也不产生过多积压。第五,分析本社相关销售数据,助力选题策划。除了自己的图书之外,编辑尤其需要通过本社的ERP掌握全社其他相关图书的各类销售数据,仔细分析与总结,看看哪些图书销售看好而哪些又不看好,开辟新的选题方向。第六,全国有专业化公司提供出版行业的各类销售数据,出版社可以购入相关数据,编辑可以结合自己的出版细分领域,最充分、详尽地分析全国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为自己的选题策划提供全方位的参考和借鉴。

二、科学化、精准化的印制管理能力

科学合理的图书库存对编辑及出版社来说至关重要。其一,在图书销售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库存,力争做到供货不断档,以免错失商机。其二,库存图书过多会拉长销售周期、去库存周期,造成过多的资金占用,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必须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其三,数量更大的库存还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可能导致在预计的周期内无法售出,只能作为废纸报废处理,造成更大的损失。以上几点要求动态地掌握好图书的库存,从根本上来说是必须在技术、时间、数量上把握好印制环节,做到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

首先是对科技进行充分利用的能力。当前,科技的进步给印制环节带来的改变非常大,除了出版科(部)这个负责安排图书印制的职能部门外,全流程的编辑同样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用好这些能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增加收益的新技術、新手段,提高印制管理能力。第一,要注意图书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并强调格式的统一与规范,强调正文、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不同版次的内容的完整,为制作电子书等数字化应用,为各种宣传推广以及网店上的展示陈列奠定基础。第二,用好CTP技术。出版社提供给印刷厂的介质从早期的硫酸纸发展到后来的胶片,而现在只需提供电子文件即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CTP (Computer ToPlate)直接制版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制版,用电子文件直接制作印刷用的PS版,不出胶片,节约了不少费用。第三,积极推行按需印刷。按需印刷(POD,即Publish OnDemand)是计算机相关技术引入印刷设备的结果,其最大好处是可以根据销售需求而少数量、多批次地印刷,单次印数在几百册的单色印刷均可采用此种方式,它能减少图书积压与报废的风险、减少资金占用、增加动销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是对印数进行准确把握的能力。一本书在付印前,其印数的确定主要涉及销售部门和责任编辑,而作为最了解该书内容的编辑尤其需要多拿主意。第一,要充分考虑POD的正面影响,在印数的确定上做到保守多于激进。第二,在降低单册图书印制成本与降低规模化图书报废风险之间做出正确选择。第三,建立图书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概念。不是每一种书都可以持续稳定地销售几十年,多数图书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有限的三五年。并且,非长期畅销类的图书能在实体书店与读者“见面”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两年。而网店自然就成了这些图书后期的主要销售平台了,但销量在几年内也多是不断减少的趋势。所以,编辑很有必要对图书建立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概念,基于这个周期来统筹考虑印数,对于一些销量有限的图书来说尤其如此。第四,高度重视重印尤其是第二次印刷时印数的确定。

最后是对图书进行合理定价的能力。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定价的高低决定了图书出版利润的高低。第一,主要应根据直接成本确定价格,一般按照印张的多少来区别。这其中,印刷、排版、稿酬等是大头,排版、稿酬相对比较固定,而印刷的变数就比较大了,尤其是用纸不同会导致成本的较大差异,需要区分对待。第二,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受众有限的图书,一般不根据直接成本来定价。这类书,读者数量有限,预期销量不可能大,需求比较刚性,读者对价格不是特别敏感,价格低不会促使更多的人购买,价格高不会使得太多的人不买,所以编辑需要考虑提高定价标准。第三,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定价情况。不少书其他很多出版社也在出版,这时就特别需要考虑对手的定价了,如果别人每个印张定价较低,那么定价高的出版社无疑会让自己的图书失去价格竞争力,销售不被看好。第四,定价时需要考虑配套资源的因素。有的图书配套有光盘、学习卡,或建有配套网站、数据库,或在图书正文中印有二维码链接更多资源,这时就可以考虑在常规的定价标准上适当提高价格。第五,要根据成本尤其是纸张成本的动态变化调整定价。图书的直接成本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如稿酬标准在续签合同后可能有变化,印刷厂的人工成本也可能提高,最重要最常见的变化是不同时期的纸张费用会有较大差异,例如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由于环保要求导致的造纸厂关闭及生产能力减弱,以及进口废纸减少,导致纸张大幅度涨价。综合来看,这时候编辑就需要在重印图书时相应地调高定价。第六,定价时需要考虑读者心理要素。最好不要采取30或40元之类的整数定价,而改为28或38元,因为后者给人的心理暗示是定价还不到30或40元,更容易接受一些。

三、全方位、全过程的营销推广能力

全流程编辑需要培养全方位、全过程的营销推广能力。出版社一般都有市场营销部、发行部来负责全社图书的宣传、营销、推广工作,不少出版社还另外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各种信息的对内收集整合及对外发布宣传。但是,对于全流程的编辑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在此环节无需作为,相反,这个环节的工作非常需要编辑的参与甚至是主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营销推广做实、做细、做好,较好地实现最终的销售。第一,营销推广不只是市场营销部门的事,具体到某一本书的营销推广,更应当主要是编辑的事,由编辑来主导。一方面,市场营销部等职能机构主要负责建立全社的营销平台、渠道,负责面上的工作,要让其具体到每一本书,客观上是无法把工作做细的;另一方面,具体到某一本书,其责编无疑最了解其内容、特色、影响、作者、潜在读者,以及较为有效的宣传渠道与方式,更能把宣传推广工作做实。综合起来看,每本书都是点,点上的工作有编辑负责,面上的工作有职能部门负责,点面结合,无疑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第二,要坚持全过程营销推广。图书正式出版之后进行大量的宣传、营销、推广,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已经太晚。一般来说图书的宣传与造势,最好提前半年,而在上市前的一两个月更应加大力度。其实,从策划、寻找作者开始,就需要提前考虑后期的营销推广,如作者能否签售,能否巡回办讲座、搞培训、搞读书会,适合在哪些渠道和平台进行宣传,等等;而进入销售后,持续不断的推广同样很重要。第三,要坚持全方位营销推广。编辑尤其需要根据图书的不同特点,积极策划各种宣传推广活动。例如,新书发布会、读书分享会、签名售书,策划相关的比赛、培训、活动,组织研讨会、学术会议,等等。

全流程编辑尤其需要培养发布信息进行间接营销推广的能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各种新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营销推广工作最核心的是要把有效的信息通过多种介质及时发布出去并推进互动,让潜在的读者能迅速知道并且认可这本书,同时还要能快速方便地买到。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这是间接的营销推广手段,但却是目前最有效、最需要大力开发的手段。一些有远见的出版社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发布与管理的重要性,还专门设置了机构来统揽这项工作。但具体每一本书,编辑还需要重点在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全面充分地准备与图书相关的一切信息,准备好资料,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内容、特色、行业影响、作者、专家评价、书评,读书会、签售会、新书发布会、培训、比赛的新闻报道,等等。第二,用好各种发布平台与渠道。常见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作用已经远不如从前,而出版社自己的官方网站(电脑版、手机版)、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自然应该最充分地利用起来。更重要的是其他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和渠道的开发,尤其是其读书频道之类的社交媒体平台。第三,特别加强对交流性、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平台的开发,用好其互动功能、社区功能。例如,用好许多新媒体的众筹功能,服务图书的出版,如众筹网、开始众筹、淘宝众筹、京东众筹、青橘众筹等,它们在出版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后期销售问题,编辑可以尝试与作者、合作单位联合来开发这种新的渠道。再如,自媒体不同于传统的电商,除了传统电商的销售渠道属性外,还具备推广渠道属性,可以很好地开发,出版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已经很多,尤其是一些自媒体的大号,如“年糕妈妈”“小小包麻麻”“罗辑思维”等,对许多书的销售非常可观,编辑需要大力开发这种双重属性渠道。

概括起来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技术和数字化应用给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有挑战也有机遇。全流程编辑要做好组稿、审稿、加工属于编辑环节的“分内”工作,更需要在办公、印制、营销推广、信息发布等非编辑业务环节培养能力、做好工作,这样才能将图书出版全流程做细做实,实现双效。

参考文献:

1.王鈺.新技术下的图书编辑[J].新闻传播,2017 (11).

2.杨鸾.浅述图书印制环节对图书编辑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5 (3).

3.吴耀根.图书策划营销为王——浅议编辑在图书营销中的作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5).

4.杜永波.论编辑在图书营销中的主导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