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研究成果与展望

2018-05-15 08:44周常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展望校企合作成果

周常青

[提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被确定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方向。校企合作在这个特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当前,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二是对我国校企合作现状的研究;三是对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四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实施;五是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但校企合作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今后应在四个方面加强研究,即校企合作的经济基础、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校企合作的促进与监管。

关键词:校企合作;成果;展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编号:2015CB26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1日

一、研究历程

自2007年以来,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在中国知网以“校企合作”为主题进行搜索,可查得51,000余条文献。最早的文献是厦门大学邓存瑞、俞云平于1990年发表在《外国教育动态》上的“美国创建工程研究中心促进校企合作”。该文介绍了美国政府通过为“工程研究中心”提供基金来建立一种大学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合的经验做法,第一次在我国引入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概念。但是,在2003年以前,校企合作理念一直不为人所重视。在此之前每年相关文献不足100条。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明确要求“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文件中,首次使用“校企合作”这一概念。在此背景下,2003年以“校企合作”为主题的文献首次突破100篇。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之一明确的提出来。这也是国务院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校企合作”这一概念。

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俗称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职教育要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此文件为基本要求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也将“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自此,“校企合作”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2007年,以“校企合作”为主题的文献首次超过了1,000条。以后每年以1,000多條的速度递增。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被确定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方向,校企合作在这个特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理论成果

当前,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校企合作寻找理论基础。一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威斯康星思想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终身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原理为校企合作的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标准;人本原理为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提供了价值导向目标。还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用核心竞争力、交易成本、资源依赖等理论解释了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比较优势理论指导校企合作的实施。这些理论从职业院校的角度出发,可以论证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但是企业为什么要参与校企合作中来,尚无充分的理论说明。如何设计校企合作机制和相关方案,更无科学的理论依据。没有理论指导,只能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这也是我国虽然把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特色培育,但尚无成熟系统、可普遍推广借鉴的校企合作方案的原因。

(二)校企合作实践现状的研究。这是当前文献报道最多的研究方向。全国的职业院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具体做法多种多样,形成的模式各不相同,经验数不胜数,问题大同小异。相关文献主要报道了以下研究:一是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做法和经验;二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普遍经验、模式的总结;三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四是对校企合作具体问题给予的解决意见。研究成果普遍反映校企合作现状是学校热、企业冷、政府无作为;给出的主动解决思路是政府积极作为,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协调校企合作矛盾。

(三)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有的学者侧重从国际经验角度介绍校企合作,关注的重点都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TEFE等。主要介绍了这些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做法、优势和对我国校企合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实施研究。学者在探讨校企合作本身的同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对职业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主要观点是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建成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条件。部分学者也探讨了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职业教育的应对措施,包括校企合作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实习实训管理的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等。主要观点是积极应对校企合作对学校封闭教育与管理的影响,适应开放办学的需要,利用信息化等各种手段,规避校企合作对教育教学的不利影响,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五)校企合作机制研究。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找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更要找到校企合作的持续可行性。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促进机制。这也是校企合作的规律性所在。当前校企合作水平不高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还没有找到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的校企合作规律,抑或说西方的校企合作理论尚未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三、实践探索

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各职业院校都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关系上已经形成了单主体型、双主体型、新主体型和多主体型等校企合作模式。单主体型即以合作中企业或职业院校一方为主来决定双方合作事务;双主体型则是指企业和职业院校两个主体平等协商决定合作事务;新主体型则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的机构,通过资本混合实现合作;多主体型指多个职业院校和多个企业多边协同处理合作事务。

在具体做法上更是五彩纷呈。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研发中心或者工程技术中心、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有职教集团、职教联盟、校企合作理事会等。各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中都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在各个层面开展合作。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湖北园艺职教集团、黄冈职教集团,参加了全国商科职教集团、湖北财经职教集团、湖北机电职教集团等组织。学校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理事长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14个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各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基地托管式、筑巢引凤式、借船出海式、文化引入式、智力互助式等五种校企合作模式。

四、研究展望

理论研究的繁荣和积极的实践探索,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论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分,但校企合作理论尚未结出硕果。如此现实要求反思校企合作理论研究,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校企合作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当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不顺畅,反映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基础的不相適应。西方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无论如何优秀,但不服中国水土,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探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须对我国的经济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当前特别要研究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二)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只有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产生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当前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只是揭示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寻找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理论来指导各个层面校企合作方案的制定。博弈论、产业链理论、竞合理论、系统论、新常态理论都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这些理论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同时协调各理论观点的矛盾。

(三)校企合作机制研究。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是什么?外在影响力有哪些?运行的保障力如何得到?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校企合作科学可行持续发展,才能找到一条可普遍推广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路径。

(四)校企合作促进与监管的研究。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的事情,其利益相关者还涉及学生及其家庭、政府、行业协会等。各利益相关人在校企合作中如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协调矛盾,如何共同发力确保校企合作持续运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舍企合作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周济川,于建新.从评估视角浅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5).

[3]王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校企合作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6).

[4]徐公芳,蒋承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

[5]周辉,夏燕.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

猜你喜欢
展望校企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