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2018-05-15 08:44杨伶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杨伶俐

[提要] 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初步形成科学规范的技能评价体系。但在此过程中,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在十多年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使得基地提供的实训内容还不能完全切合实际需要等。本文分析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现状,通过分析当前运行过程中从基地定位到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服务于相应的企业及行业。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1日

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现状

(一)浙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背景及意义。《教育大辞典》对实训的定义是,根据“某种职业需要,以提高受训人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际技能训练的过程,这种训练一般着重于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学习与技能相关的知识”。其目的在于受训人员通过模拟、仿真的工作项目完成相关技术、技能在任务的操作和演练并在相应的技能考核指标下进行操作技术能力的鉴定,培养和提升受训者在进入实际操作岗位之前的职业技术能力。而完成实训项目的场所称为实训基地,作为完成实训项目的重要载体,实训基地是整个职业、技能培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帮助受训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是对受训者进行操作指导及技能训练的场所。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浙江省自2003年以来分别在不同市、县、区由行业、企业及高校的推动下建设了上百个实训基地。主要以机械操作类、电器类、信息技术类、语言类、金融财会类等不同类别为主,在技能操作岗位需求为驱动下建立并实施。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一支适应社会职业培训和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专业师资团队也相应组成。教师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具备“双师”资质并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及岗位工作操作经验。公共实训基地不仅为受训者提供学习的场所,也提供教师结合教学开展应用性科研、咨询和服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结合岗位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

(二)浙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目的。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各个行业通过构建现代化服务业和先进的制造业发展和支撑新型的产业体系。由此催生了新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高层次技能人才是指技能学习者通过自身学习或者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相对难度较高的职业工种必要的技能知识、职业道德和理论概念,并在知识和技能的输出阶段能为相应的社会生产服务领域提供高效的操作现代化规格设备仪器的能力。高技能人才能够完成对于中低级人才而言相对困难的技术工作,高技能人才团队是一个具备创新价值观的高素质、高技能和理论知识丰富的劳动者组织。

新世纪之初,由于新型产业如电子商务、物流咨询和互联网技术等快速发展,浙江人才市场的供给量无法满足突然新增的这些产业结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初期出现了以下两个现象:第一,满足新型产业行业发展的人才短缺。新世纪初期的人才市场还无法提供满足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技术有机整合的现代物流服务以及通过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化生产、高新材料相结合利用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相应技术人员;第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人才市场所储备的大量劳动资源无法满足结构调整下的各个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水平、复合能力和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的要求。由此导致人才市场资源闲置而用工领域技术人员短缺的不平衡状态。

高技能职业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并适应浙江省产业能级的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实训项目开发及实施可以针对岗位及职业技能需求最终成为用人市场的有效资源。而实训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各单位或培训机构并没有经济能力和技术知识储备(培训导师)去完成高技能实训项目的开发及培训。因此,浙江省政府在2000年向全社会开放了公共实训平台,通过开发各行业所需的符合产业发展的实训项目,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整体培训技能的提高。由此满足了企業的岗位技能需求解决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及企业用工的需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保证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有效集中的进行及完成。

(三)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1、实训基地的服务对象与功能。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定位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提供技能教学、指导及操练的公共平台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培训机构,平台的主要任务是无偿地提供实训设备设施及相应人员培训的场所。省内的职业培训机构、省内中高等院校以及相应的企业培训部门是公共实训基地主要服务对象。实训基地的功能包括技术项目的实训开发、培训以及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2、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实训基地运行的初期由浙江省政府相关的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管理。随着基地实训项目的增加,为提升基地的运作效能并积极发挥基地培训者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提升,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了统一制度下的分类模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更具针对性能保证实训培训和鉴定项目的有效完成。自2010年起,随着专业技术复杂化的增加以及技术操作安全性的提高,原本的公共实训基地管理部门开始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更为专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相应的实训基地的管理、协调、监督和评估。针对行业发展程度高并且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力量较强的实训室,委托相应的行业协会进行管理,而专业技术含量相对一般的实训基地则继续采用职能部门管理的方式。

二、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运行情况与基地定位之间的偏差。由于实训基地初期的建设是由政府部门全盘管理和规划,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保障也由政府提供,这种运作模式在资源利用和建设进度推进上自主性和可控性高。但在基地技能项目选择和实训开展模式的确定上存在着和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偏差。最初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单纯地认为高技能人才主要是对人员技能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指技术技能创新发展等的“高”综合素质。基地在人员培训中习惯性注重高技能技术培训的普及型,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政府部门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发了实训项目课程,但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实训项目的岗位针对性不强。

(二)实训内容与企业技能要求之间的差距。虽然部分人员通过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并完成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技能与岗位不匹配现象。部分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院校内,这些基地主要为全脱产的在校学生提供培训机会而相对企业员工培训的设置就比较简单。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上也主要从职业院校的技术课程出发,忽略了技术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同时,培训时间(排除双休日和寒暑假)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员工的休假时间导致这类公共实训基地缺乏全社会就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同时,由于近几年社会发展的速度极快,高科技促使产业及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职业培训过程中对项目确定的方向不明确则会导致项目培训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匹配、技能证书闲置甚至技能培训后持证人员不能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行进行操作。部分实训项目及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差异导致项目提供的技术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基地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外部缺乏运行效果考核评估。目前,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的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性质,建设和管理资金也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也由政府财政拨款负担工资,因此管理团队收入与基地运营成效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导致基地缺乏内部激励机制,工作团队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动力。同时,大多数的公共实训基地偏重于实训项目开发和教学,但缺乏相应的教学效果及质量的评估体系。在实训项目结束后也缺乏对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追踪及相应数据采集,因此不能科学地统计出基地的培训效果。这种产出效果的零散或静态反馈也是导致实训项目不能及时调整和更新的主要原因。

三、优化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的对策

(一)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的基地发展方向定位。精确的发展定位是高效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的关键,基地应着力于提供高层次、高能级的高端公共实训项目培训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近几年以积极投资浙江各地区的公共实训中心,而实训中心服务行业、企业的关键则是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确定。构建“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则是把握基地发展定位的基础。“内涵式”的发展模式由两个方面组成,首先是指以就业市场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从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条件,包括高能级技术设备环境及高技能实训实操场所的更新及优化;其次是实训基地的培训服务与高校内及社会其他培训资源之间的错位发展,导致重复性建設和投入,这要求实训基地在运作过程中定时的完成就业市场的岗位技能导向、同类服务机构的培训内容,尽可能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和培训功能互补。通过基地发展定位的确立,将实训情景、实训课程和实训师资作为实训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搭建实训服务开展所依赖的元素和条件。

(二)以行业技能需求为驱动的实训项目开发。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开设服务于企业岗位需求,培训项目的开发及培训内容的确定应该是以行业技能要求为导向,实训项目应具备针对性和实践性服务于相应的岗位操作。根据行业岗位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以针对性的专业实操为基础,通过定期的职业分析方法确定最终的公共实训基地培训课程内容。利用行业、企业以及高校相关专家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将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知识、操作程序和频率等进过讨论和预测编制出相应的实训教材和教学大纲用于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仿真实际工作操作以及及时调整实训内容适应技能操作变化,全面培养受训学生的职业行动和实操能力。

(三)公共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估机制制定。在完善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估制度过程中,管理方在实训项目结束后对学员应开展相应的跟踪调查,调研实训项目学习后在岗位工作操作中的运用程度及成效。根据相应的调研数据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在前期投入、效果产出及实训基地培训效果的影响力因素等方面对基地的实训项目培训服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统计实训设备及场地的利用率、实训项目和服务的行业覆盖面、实训效应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评估结果向相关行业及院校公布,接受反馈意见和监督。公共实训基地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确定各项目实施的资金投入以及是否与承担实训服务的职业院校或企业是否继续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婷,吴浩.公共实训基地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2]邓长勇.借鉴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经验,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J].学园,2015(1).

[3]林天津.高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思路[J].科技信息,2013.4.

[4]张小建.创新思路明确目标推进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培训,2009(7).

[5]罗钢,李长虹,马阳.政府投资建立的公共实训基地营运模式研究——以深圳高训基地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