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8-05-16 02:45杨文君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客源国概况学时

杨文君

《客源国概况》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中国入境、出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在海外客源国的了解和认识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在高职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对中国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情况有较好的把握,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个宽广的视野和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现状

目前,《客源国概况》课程虽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普遍开设,但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还都存在不足。

一是教材名称不统一,内容大同小异且相对滞后。市场上现有的客源国概况相关教材多达几十种,但名称并不统一,出现了“主要客源国”“旅游客源国(地区)”“客源国与目的地”“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地”等多种主题词。但从这些教材的目录和内容来看,涉及的主要客源国和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是相似的。由于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目的地国概况》,而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都属于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的范畴,因此,实际上的《客源国概况》课程是承担了世界包括我国旅游业概况、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以及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国概况的三大教学内容。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对于后两者也就是我国旅游的客源国与目的地国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大同小异,缺乏对每个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的特点进行突出阐述。而在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客源市场的研究这块,内容还比较单薄,一般只稍微对世界旅游业和我国旅游业做概述层面的介绍,且资料相对陈旧,还沿用几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数据。这些都无法跟上我国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水平也不足以体现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化。

二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一般。就课程内容来说,《客源国概况》包括了大量的知识点。以美国为例,除了该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基本国情,还涉及文化艺术、礼仪习俗等,如果完全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法,即由老师以教材为纲,收集相关的资料整理成教案,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则处于比较被动的一方,接收知识点,势必对学生造成信息量过大,接受方式单一枯燥,记忆效果不佳等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进行改革,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模式。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普及,电子课件形式广泛应用,也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在硬件上得以实现。

二、丰富教案,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客源国概况》课程涉及面广,教师在做教案时不能简单地把选用教材的内容搬挪到课件中,照本宣科。要明确的是,一本选用教材对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对比分析后,选用内容相对完善的作为学生的课程教材,然后广泛收集其他一切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报纸文章、视频、音像产品等,从中选取重点纳入自己的教案中。

以日本这个重要客源国为例,笔者在教案的准备中,先是确定好本章的内容框架,基本国情部分以传统教授法为主,对日本的地理气候、人口居民、国旗国花等知识点进行直接讲述,但在讲到文化艺术时,把它分为文学、美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体育艺术四大类,资料收集和整理也按照这四类进行展开。考虑到文化艺术往往可以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示和保存,在这一部分非常注重图文结合以及多媒体资料的使用,如选用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作为日本传统美术中的个案研究,播放歌舞伎表演的视频让大家体会日本古典戏剧,把旅游时购回的樱花茶给同学们品尝、课堂上用精美的茶具向大家演示茶道等,图文、视频以及实物都是教案准备的一部分,并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供一个改善的基礎。

有了丰富的教案,接下来就是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施了。根据这几年笔者对《客源国概况》教授的心得体会,认为直接教授法与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应用是比较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

《客源国概况》这门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虽然在理解上比较轻松,但要真的吸收课程的重点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容易产生学生在课程中、考试前学了背了,课程一结束全部还给老师的死记硬背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讲解知识点时避免单纯的知识点灌输,要增加一些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短时记忆变成真正的理解吸收,生动合理的案例引用就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例如,在讲到客源国泰国时,笔者将自己去往泰国旅游的经历与学生分享,展示大皇宫以及玉佛寺游人如织的照片,告诉大家佛教作为泰国的国教在这个国家的重要地位。当时的曼谷街头处处可见泰国王(今已故)的照片,这些拍下来的街景又能很好地佐证课程中泰国人民尊敬皇室、老国王的内容。普吉岛的宜人海景、清迈的古老寺庙等,以此说明泰国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东南亚客源国,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只要是笔者自己亲身去过的客源国,都会在旅游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一手资料的收集,回来后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案例,比如,当时在曼谷偶遇的出租车司机,就是祖辈从福建一带前往泰国经商的华裔,他的家族在泰国发展、安家并融入泰国当地土著的过程就值得跟同学们分享,加深同学们对中泰两国交流的印象。

(二)启发式教学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讲述启发式教学非常出名的一段话。“愤”是心里想明白却又不明白,“悱”是想表达却又不知如何表达,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学生还没有到“愤”的状态就不要启发他,没到“悱”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的作用是在他已经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启发,而不是简单灌输。后半句也是强调这个意思,教师举了个例子,如果学生没有学会举一反三,后面也就不用继续了。在实际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填鸭式地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技巧性地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自觉主动地思考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笔者在教授《客源国概况》时,并不会一味地根据教案讲授,会先在PPT上列出这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美国为例,从知识层面掌握作为美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美国的基本国情、文化艺术、习俗礼仪,该客源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等。在能力层面上,学生能根据教师讲授时的知识框架,课后自行收集整理资料完成相应的课程练习。每次正式讲课前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对教材上的新课部分进行通读,有疑问向教师提问,学生的这些疑问会在讲授新课时渗入,如学生提问好莱坞电影中经常提到的美国梦是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美国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对此,笔者就会在讲述美国的历史尤其是它的移民背景时进行解答。

(三)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中,即先由教师讲授完成该任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完某一重要的客源国相关知识后,自行选取另一个客源国,或者是教师已讲授的客源国的重点城市,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整理成新的PPT演示稿并向全班进行叙述和交流,再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任务驱动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课程有很强的认同感、参与感。笔者把学生的这项练习分为个人和团队两种。

一是个人练习。即每位同学根据教学进度选择当前教师正在讲授的客源国国家的重要旅游城市,按照教师教授的知识框架体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做成PPT形式,并在下一周的课堂上向全班进行个人演示。例如,以欧美客源国之德国为例,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对该国的基本国情、文化艺术、礼仪禁忌等内容做了讲述,留下重要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其中,有位热爱足球运动的男同学就选取了德国的慕尼黑,除了对这座城市的地理气候、发展历史等做了介绍,还重点列出了以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为代表的足球文化和以“慕尼黑啤酒节”为标志的啤酒文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再加上他对足球发自内心的热诚,讲述时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立刻就将慕尼黑这座城市与其他现代城市区别开来,突出了当地特色,给教师和其他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是团队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旅游客源国(不与教师重点讲授的重合)作为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对象,对该客源国的相关知识点做全面到位的阐述。由于是多人练习,选取对象也从单个重要城市变成一个国家,范围和难度都相应增大,就需要对任务的设计、分配和实施更加谨慎。首先是确定任务的内容,前面已经提到,《客源国概况》课程对学生在能力层面的教学目标是“能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学会自行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对比中国与客源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礼仪习俗上的异同点”。因此,学生的团队练习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教师讲授内容理解吸收后,参照现有的知识框架把另一个客源国的相应内容整理展示出来。由于是团队练习,就需要人员合理分配,团队人数自定,4~6人为佳,并设组长一名,其主要职责是方案设计、任务分派、统筹分项收集的图文材料等。组员也必须参与到整个任务中,如一人负责该客源国的基本国情的资料收集整理,另一人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擅长电脑软件的同学则可以负责制作PPT,将图片、音频、视频安插在幻灯片中,并尽可能达到美观和谐的目的。通过此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达到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无论是个人练习还是团队练习,在学生展示PPT结束后,都会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们先进行自评、互评,然后再由教师综合意见进行点评,以达到任务的反馈效果。

三、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除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高职《客源国概况》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学习热情不稳定(比如,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比较热衷,没有兴趣的则比较排斥),不擅长理论性的学习偏爱实践与操作(如果教师长时间单向灌输知识点,学生很快就会陷入烦躁无聊注意力涣散的状态)。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一状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鼓励学生在接收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框架结构来组织知识点?学会这些知识是仅仅应付考试还是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会怎么学习专业知识?大学的学习是不是和高中一样,只需要记笔记划重点背出考试范围?大学的学习能真正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实际的积累和准备吗?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个人练习和团队练习更是针对高职学生不喜欢一味灌输知识的学情特

点设计的,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去查找、收集、整理、汇报,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吸收和消化知识。

(二)学时的合理分配

从课程设置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对《客源国概况》课程一般是安排32~48学时,每周2~3学时,与其他专业课差不多。但本课程内容极为广泛,选取的主要客源国家就有十来个,有些学校的任课老师甚至会选取重点客源国多达20个,也就是说,留给每个主要客源国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至多只有2学时左右。而作为概况性的课程,每个涉及国家都不能只讲述一个点,必须涉及地理、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方面,教师如果没有选择好重点、难点,就极有可能变成面面俱到,但都是笼统宽泛的蜻蜓点水。因此,学时的合理分配就在这有限的课时中显得极为重要。笔者所在学院的《客源国概况》每学期是48学时的,一周3学时。为了让学生既耐心聆听教师的教授,不遗漏每个国家最精华的课件内容,又有充分展示汇报自己练习的时间,笔者把120分钟的课堂时间分配如下:教师部分包括5分钟复习上周学习重点;5分钟新课导入;60分钟新课讲授,并在知识点讲授中灵活运用案例导入、启发疑问等;学生部分包括40分钟学生展示汇报和10分钟同学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的学时安排有张有弛,有互动,教与学之间没有断裂,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三)“微课”的补充

由于课程性质的关系和学时的限制,《客源国概况》的教学内容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无论如何也不足以令学生全部掌握、学深学透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此课程逐步推进“微课”进行补充。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學活动。应用在《客源国概况》中,可以是选用若干章节进行“微课”设计,如,把客源国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即能乐、歌舞伎、文乐等作为一次“微课”的内容,讲述客源国法国时,将美食文化和西餐礼仪的部分又作为一次“微课”的内容,主要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用视频形式录制下来,一般为5到10分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课堂讨论、专家访谈等也以“微课”形式开展起来。微课的时间短、内容精、可重复播放,还可以上传分享,是对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客源国概况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张家界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主要客源国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