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危机

2018-05-16 08:54华畅,梁燕敏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侗族异质共生

华畅,梁燕敏

【摘 要】本文从乡土文化景观概念的视野分析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对乡土文化景观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为后者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好的方向,从而达到可持续性景观的发展,创造美丽乡村所需要的乡土文化景观。

【关键词】侗族;乡土文化景观;异质“共生”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221-01

一、乡土文化景观类型及其重要性

(一)乡土文化景观类型。侗族居住在桂、湘、黔等地区,在生活习性、语言表达等各方面有细小的差异。广西区域的侗族分布较分散,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桂北的三江自治县境内,基本都是以大聚居、小分散的形式分布。

广西侗族拥有丰富的文化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包括村落建筑景观资源、森林景观资源、农田景观资源;非物质生活文化资源包含生活习性、信仰文化等。这些资源构成了侗族的乡土文化景观,形成了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乡土文化景观价值。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一,它们对一个民族文化起到传承作用。如三江县内各村落的建筑群是侗族人生活习性及文化内涵的产物,它的出现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它们保护了民族的独特性。无论是三江县内的建筑还是其村落布局,都具有独特性。第三,它们也是一种无价财富。如侗族特有的公共建筑鼓楼,一直以其独特的外观及精湛的建造技术吸引着世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景观。

二、乡土文化景观发展和变化

(一)乡土文化景观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放飞自己。每年节假日人们都会选择出游,也这就使得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在旅游业上发展很快,这样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种发展优势,加大了对当地旅游业的投资,但是很多都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隐患,在缺乏危机意识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缺乏对人本的关注和尊重、城市规划的传统思维惯性和惰性、无视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这些都对乡土文化景观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乡土文化景观的“异质共生”。“异质”通俗讲就是个体差异程度,其中個体差异越高,体现出的异质性越高。在当今广西侗族的乡土文化景观发展中出现了“异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在乡土景观规划中只注重经济效益,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异质性的建筑物在村落中显得格格不入,只考虑经济发展,而把具有特色性、遗产性的建筑物拆除及破坏掉,重新建一些不属于当地本土性的建筑物,它们缺乏创新的设计形式以及建筑风格,很多建筑只是一味模仿,缺乏本质的、内在的独特性,不具有本土建筑的特色。

三、乡土文化景观危机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给侗族人带来很多变化,经济促进了村落的改变,以及侗族人口的职业发生转变。以前都是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后期村落整体发展了,却因新生代的“外出”导致“空心村”出现,引发村落的系列危机。

我国的第三产业总体量居高不下,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也面临着众多的改革,不论是乡村景观还是城市景观,都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思考。但缺乏对乡土景观建设的经验,大肆拆迁发展产生了景观单一化的问题,出现了千村一面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上升到“千年大计”的地位。美丽中国追求优美环境,具有浓郁地方风貌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生态和谐景观。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其内涵上升到对乡土文化和历史环境的保护,强调具有历史情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风貌,能与人产生共鸣的乡土文化景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性景观的发展。

四、结语

城镇化建设普遍提高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缺乏村落景观建设经验,出现了千篇一律、破坏村落特色、文化景观危机、乡村城市一体化景观等许多问题。希望各地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强调乡土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适应性,把乡村的文化之根作为最大的形象工程进行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畅.从乡居到乡愁——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中国乡土景观的认知概述[J].中国园林,2016.

[2]蔡凌,邓毅,姜省.城镇化背景下侗族乡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J].城市问题,2012.

[3]董君,刘璐.“反规划”思想下的乡土景观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4]余慧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机制和模式[D].中国农业大学,2017.

[5]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以贵州省榕江县宰荡侗寨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侗族异质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MoS2/ZnO异质结的光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