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05-17 02:57李剑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病因心脏实验组

李剑白 王 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盘锦 124011)

心力衰竭是基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变化,最终出现心室泵血、充盈功能低下[1]。患者有呼吸障碍、身体乏力等集中表现。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患者长期处在心力衰竭状态,能够稳定、恶化[2]。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老年人,其疾病集中在心瓣膜疾病、内分泌疾病、高血压等。多病因心力衰竭是复杂综合征候群,病因均在2种以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3]。当前,心脏彩超作为直视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仪器,同样成为了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能够体现患者心脏瓣膜病变。有报道指出,心脏彩超中LVEF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4],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住院治疗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依据LVEF结果进行分组,对比治疗前后LVEF指标数据变化结果。内容汇报如下。

表1 两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LVEF指标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LVEF指标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40 35.5±13.5 56.5±6.0 8.9902 0.0000参照组 40 61.5±9.5 62.0±10.0 0.2292 0.8193 t值 - 9.9613 2.9827 P值 - 0.0000 0.0038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总计80例,均为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住院治疗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Ⅰ~Ⅱ级[5]。患者症状表现、心电图诊断确诊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在1周以上;基础病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测量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LAD、LVDD等相关指标。结合LVEF结果作为实验研究患者对照分组的标准,其中LVEF正常患者作为参照组,LVEF降低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52~78岁,年龄均值(66.0±8.5)岁;参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52~80岁,年龄均值(66.5±10.0)岁。两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实验研究标准。

1.2 方法:80例实验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脏彩超诊断,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4 MHz。实验患者均行左侧卧位姿势,心脏探头置于患者的心脏尖端搏动处,对瓣膜结构、血流情况进行记录,测量室间隔与各个房室内径、心室外侧壁厚度等,测定左室射血分数[6]。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8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研究数据,均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所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治疗前后LVEF变化指标行(±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证明两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指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实验研究患者治疗前LVEF,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VEF高于治疗前,P<0.05,参照组患者LVEF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实验组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右心、全心衰竭三种类型,其中左心衰竭是作为常见的临床类型表现[7]。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老年患者作为多种疾病的多发群体,导致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均有心脏病病史,结合病因进行治疗是改善患者心力衰竭预后的关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体表现出气短、身体乏力等症状,疾病发展中逐渐衍生成为全心衰竭。临床治疗中关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并进行身体检查,多数患者诊断结果均符合预期要求,但是部分患者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所以进行常规检查无法取得有效诊断结果[8]。随着心脏超声的不断应用,开始应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工作中,取得一定临床价值。

结合本文实验研究,我们选择了我院近几年收治住院治疗的8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安排心脏彩超检查,测量患者的LVEF、LAD、LVDD等指标,并综合LVEF正常与否进行分组。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指标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LVEF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实验数据结果来看,对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心脏彩超诊断无特异性价值,但是LVEF指标能够作为治疗转归的参考依据,所以心脏彩超可以评定房室内径大小、室间隔与室壁厚度、心内异常结构,在充血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室壁方面价值较高。另外,患者检查期间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诊断的必要性,以及诊断期间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提高患者诊断期间的配合度并获得家属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采取常规诊断无法实现预期诊断价值,心脏彩超虽然无法作为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唯一参考标准,但是能够准确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情况,能够作为临床治疗转归的监测指标,临床实施价值明显,具有推行价值。另外,建议人们定时到医院进行体检,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诸多基础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告知患者疾病基本知识以及遵循医嘱用药的必要性。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科学饮食方案并限烟、禁酒,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多病因疾病合并问题,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丽霞,刘斌,张彤迪,等.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64-67.

[2] 张艳芬.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3):77-78.

[3] 李茹.心脏彩超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9):100-101.

[4] 吴坤.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7):17-18.

[5] 肖艳瑰.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7):114-115.

[6] 黄艳红,杨亚峰,王海成,等.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28.

[7] 刘桂琴.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65-66.

[8] 颜三文.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4):173-174.

猜你喜欢
病因心脏实验组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心脏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