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5-17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性癌支气管镜气管

王 颖

(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临床一种叫原发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疾病进展较慢,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若临床治疗不够及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气管腔因此而发生阻塞,更甚至还会发生窒息[1]。外科手术被临床认为是治疗气管腺样囊性癌的最佳手段,但大部分因为术后复发、病变累及广泛、气管狭窄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施手术治疗。气道介入技术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无法行手术治疗的腺样囊性癌,可帮助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收治的25例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均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随机抽取所得。其中15例男性实验对象,有10例女性实验对象,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38.1±3.3)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病程(5.5±4.4)年;临床症状以气促、咳嗽、咯血、咳痰等主要表现。所以后患者经胸部CT检查,发现存在多段管壁增厚、程度不一的气道局限、气道官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气道狭窄等。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行病理活检,予以诊断为气管腺样囊性癌,其中气管中段病变有5例、气管上段病变有2例、气管下段病变有8例、气管全段病变有3例、中上段病变有5例、中下段病变有2例。

1.2 方法:在静脉麻醉或全身麻醉情况下,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全部患者均使用APC、电圈套器、钳夹、冷冻等方式,将部分肿瘤组织予以切除,采用高频电全套,去除基底部比较窄的结节型肿瘤,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于气管塌陷、病变广泛者。手术治疗后,有13例患者接受了2次气管腔内后装放疗,剂量为8 Gry。随访全部患者术后治疗情况,对气道内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狭窄率、气促指数以及气管直径。根据ATS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标准予以评级。气促级别分为0~4级,其中4级为活动轻微时发生气促;3级为正常散步时因为气促而停止;2级为日常步行时发生气促;1级为快速行时发生气促;0级为无气促。随访期间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气道直径低于治疗后直径的50%视为再狭窄。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全部患者经过临床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之后,患者气管直径对比治疗前,明显扩大(P<0.05),气促指数明显降低(P<0.05),气管狭窄率降低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气道狭窄率、气管直径、气促指数(±s)

表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气道狭窄率、气管直径、气促指数(±s)

气道狭窄率(%) 气管直径(mm) 气促指数治疗前 74.9±11.9 5.1±1.2 3.89±0.44治疗后 20.2±10.5 14.5±2.6 0.92±0.56 t 17.233 16.413 20.851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气管腺样囊性癌在原发性气管肿瘤中国,占据着16%左右的发病率,仅次于鳞癌。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基本等同[2]。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峰值在50岁左右。疾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偶尔咳痰、咳嗽、胸闷、痰中带血,无任何特异性,故而气管腺样囊性癌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手术治疗被认为是切除气管腺样囊性癌的最佳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创伤大,切除存在局限性。

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技术随着临床支气管镜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气管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方法。经支气管镜冷冻、金属支架置入、高频圈套、激光等支气管介入技术,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气管狭窄,而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较低[3-4]。在本次实验中,对25例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后,患者的气道狭窄、气管直径、气促指数等均得到有效改善,围术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置入气道支架,可作为改善气道狭窄的一个有效方法,但置入支架后,会对肉芽组织增生产生刺激,进而使得气道再次狭窄,需要进行多次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5-6]。在此次实验中,实施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后,实施腔内后装放疗,可将再狭窄气道实施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的间隔时间延长。后装放疗利用可弯曲支气管镜,在肿瘤复检或内部,放置放射源,实施治疗,可适用于中央大气道病变患者。对比体外放射疗法而言,腔内后装放疗较为快速、简单、有效、微创。

总而言之,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治疗,临床价值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红波,程德云,朱辉,等.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与治疗2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 111-114.

[2] 梁伟权,陈愉,李时悦,等.气管内介入治疗中央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价值[J].新医学,2014,45(8):551-554.

[3] 阮军忠,段勇,王子彤,等.气管和支气管腺样囊性癌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4,49(5):76-77.

[4] 李亚楠,周云芝,张楠,等.25例晚期原发性气管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4):619-622.

[5] 马升军,黄海东,王琴,等. 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16,37(2):196-198.

[6] 陈龙,黄海东,董宇超,等. 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甲状腺癌侵犯气管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15(3):266-270.

猜你喜欢
性癌支气管镜气管
卵巢黏液性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局部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析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