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采用补泻手法辅助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8-05-17 02:57宋润娣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血虚肝郁分型

宋润娣

(大连市中医医院内一心血管病房,辽宁 大连 116013)

失眠是一种以患者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的减少[1-3]。本研究以穴位按揉法辅助治疗不寐证,在操作时辨证采用补泻手法,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以随机平行对照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于大连市中医院住院的90例不寐证患者,其纳入标准为:①年龄20~70周岁。②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0分。③在一名主治医师的共同参与下,进行辨证属于肝郁血虚型的患者。④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治疗。本研究方案获得大连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男女辨证手法组(n=45) 21 24 53.11±3.07 16.23±2.41对照组(n=45) 23 22 53.43±3.61 16.10±2.37

表2 治疗前后的PSQI积分和中医证候评积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的PSQI积分和中医证候评积分比较(±s)

组别 治疗前PSQI积分 治疗后PSQI积分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辨证手法组(n=45) 11.88±1.71 4.88±1.43 17.50±4.03 10.85±5.26对照组(n=45) 12.67±1.23 9.30±1.61 17.98±5.42 14.62±6.71 P值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1.2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排除及退出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脑、心、肺脏等疾病不能耐受穴位按揉的患者。②有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③近期在治疗部位出现骨折、皮肤破损者。④其他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退出标准:①没有愿意继续合作者。②研究过程中发生与治疗无关的严重疾病,需中止研究者。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难以继续治疗。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辨证手法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辨证手法组的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进一步辩证分型为肝郁较甚型和血虚较甚型。除基本症状外,肝郁较甚型患者可见明显的抑郁或暴躁情绪、胁肋胀痛、太息频作等症;血虚较甚型患者则有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口唇甲爪色淡等症状。纳入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进一步分型。

1.4.2 操作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中医汤药。取穴百会、膻中、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按揉手法轻按为补,重按为泻;顺时针揉按为补,逆时针揉按为泻;按住某一穴位逆时针旋转半圈,顺时针旋转半圈,往返旋转为平补平泻。参考《推拿学》[4]进一步规范操作手法:按揉以拇指或示指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做和缓的环旋活动,每分钟40~50次左右。重按时力量需作用到肌肉,患者酸胀感明显;轻按时力量作用位置较浅,患者无明显酸胀感。

对照组45例患者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辨证手法组的患者依据分型选取不同按揉手法:肝郁较甚型患者于膻中、太冲用泻法,血虚较甚型患者于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操作时环境应保持安静,患者放松平卧,操作者温热双手,由头顶穴位开始逐个穴位按揉。每穴5 min左右,每日晚间1次,7 d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注意配合对患者的情志疏导,嘱患者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忌烟酒、浓茶、咖啡,并嘱患者晚餐勿食过饱,忌食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1.4.3 评价方法: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计算其减分率,同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对于失眠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判定。临床痊愈:PSQI减分率75%~100%;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95%,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PSQI减分率51%~75%;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70%~94%;睡眠时间增加在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PSQI减分率25%~50%;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30%~69%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PSQI减分率小于25%;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30%以下,失眠无改善或失眠反而加重。

2 结 果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见表2、3。

3 讨 论

肝郁血虚型不寐多由患者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引起。脾失运化,气血不足,使心、肾皆无所养;肝气郁结日久可化火上扰心神,亦能损耗阴血,使诸脏虚损更甚。虚实两种病机彼此交杂,相互影响,进一步导致了患者睡眠质量的降低。

穴位按揉属于按摩技法的一种,其手法补泻的不同会显著影响疗效:补法可以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不足,泻法则能祛除病邪,疏通郁阻的脉络。百会穴为百脉汇集之所,阴阳交通之处,内关、神门分属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采用平补平泻法按揉,作用和缓,能够宁心安神定志。足三里能生发胃气促进脾胃运化,三阴交则为阴经的气血交汇之所,以补法按揉以上两穴,既能调补阴血,又使气血生化有源。肝郁得解,肝血得养,人体的气血调畅、阴阳平衡,睡眠自然能够恢复正常。

本研究在传统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将肝郁血虚型不寐患者进一步区分出肝郁较甚和血虚较甚两型,依据分型不同辨证采取补、泻按揉手法,观察其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辨证手法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辨证手法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辨证采取不同按揉手法,能够提高其辅助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患者的效果。与其他推拿按摩方式相比,本法力道轻柔,选穴配穴也更为简洁,便于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也利于教导患者自我保健,远期疗效较优。

本研究也提示我们,由于患者自身的生理基础及病理状态各不相同,即便证型一致,其病机仍有虚实偏盛之别,这一点应引起护理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细心观察,辨证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简鹏,钱瑞坤.疏经点穴安神法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失眠42例[J].河南中医,2015,35(2):416-417.

[2] 曾慧,王平,康佳迅.穴位按摩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73-776.

[3] 贾梅.应用点穴按揉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4] 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87.

[5] 中医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猜你喜欢
血虚肝郁分型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