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18-05-17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操作者腰椎间盘针灸

梁 晟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疼痛专家门诊,辽宁 朝阳 122400)

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性和多发性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研究分析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产生,主要是腰部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引发髓核连同残存纤维环和覆盖在上面的韧带向椎管突出,对脊神经构成压迫会刺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疼痛。近年来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关于该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存在不同的观点[2-3]。本文研究分析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与VAS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与VAS评分的比较(±s)

组别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n=49) ODI指数 29.87±4.32 13.78±3.19 9.87±2.98 8.29±3.28 VAS评分(分) 4.39±1.22 2.98±0.78 2.36±0.89 2.14±1.28观察组(n=49) ODI指数 29.98±4.35 7.29±3.21 7.35±3.12 6.71±3.31 VAS评分(分) 4.38±1.21 1.82±0.89 1.74±1.17 1.62±1.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某一时间段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X线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均已确认所有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54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62.8±8.7)岁。就诊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根据治疗时间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统计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一般性资料,并未发现实质性差异,可展开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推拿方法。首先,针灸治疗方法。治疗期间,操作者告知患者放松全身肌肉,但腰腿疼痛比较剧烈的部位肌肉难以达到相应的程度。治疗期间,患者始终为仰卧位。主穴位与配穴位为针灸治疗的核心。常见的主穴位包括了关元俞、肾俞、大肠俞、L3~L5夹脊穴。而配穴位的选用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如患者的足太阳膀胱出现麻木疼痛,配穴为飞扬、委中、承山、侧秩边、昆仑穴以及承扶;在患者足少阳胆经处有疼痛,配穴位就是丘墟、阳陵泉、风市、环跳、绝骨穴。针灸治疗均需对所有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在充分了解各个穴位耐受性的基础上针灸治疗。针灸疗法需选择26-28号毫针。针灸疗法必须满足10 min,留针半小时。进针需保持相应的顺序,从患者腰部、下肢循经以及臀部等位置开始。每天针灸1次,直至患者穴位出现痒热。1个疗程为10 d,每隔疗程之间需间隔2 d。治疗期间需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及时调整。其次,推拿治疗。采用推拿方法,患者同样以仰卧位。于患者一侧,操作者采用推、拿、捏、揉、点、按、擦等方法。拿,于患侧下肢从上至下,反复操作3~5次;按法必须以患侧殷门、下肢阿是穴、承山、居髎、承扶、环跳、阳陵、绝骨、委中、昆仑为中介,得气适度,每个穴位按压0.5~1 min;推,则利用操作者的掌根从腰部下肢向踝部后侧推移,力度适宜,速度保持适宜;操作3~5次便可;对于患者的腰骶部、腰部膀胱位置,采取擦法,擦的力度适当,同时对患者的压痛点和环跳等穴位进行弹拨3~5次,在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加重力道,最后力道以患者耐受性为准[3-4]。患者抓住床头固定物候,操作者将其脚踝部抓住,根据水平的30°方向,拨伸其下肢,并维持3 min。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配合采用牵引治疗措施。牵引治疗的时候,患者同样以仰卧位。在床边牵引力的帮助下完成整个操作。操作者的任何动作必须以患者的耐受性为准,同时结合其肌腱韧带和身体素质来确定牵引质量。一般情况下,牵引的质量不超过患者体质量的1/4,但不得少于1/5。每天1次,持续20 min。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利用VAS评分与ODI指数判断患者治疗前后情况。治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已消失,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正常生活和工作并未受到影响;有效:腰腿疼痛明显缓解,腰部活动改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无效:各项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时候使用t检验原理;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相关性指标进行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需满足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6%,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6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5%,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与VAS评分的比较:治疗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ODI指数与VAS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腰椎间退行性变、外伤与积累性损伤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4]。临床登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量每年都在以不等的速度增加,且偏向于保守治疗的占据绝大多数。与手术治疗方法相对比,保守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且还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产生[5]。因此,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即卧床休息、按摩、化学溶解髓核与理疗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并不一致。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针对患者具体的病变位置施以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的针对性[6-7]。此次研究活动,观察组采用的是牵引配合推拿的方法,临床治疗效率、ODI指数VAS评分均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表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临床治疗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与常规方法相对比,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牵引方法,有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率,并促进其各项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玉舰,张晓晖.倒悬牵引下推拿配合脉络宁复合液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7):1480-1481.

[2] 高建伟.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897-898.

[3] 侯计文.牵引、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6):23-24.

[4] 罗江.研究牵引配合推拿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870-871.

[5] 刘涛杰.应用牵引疗法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44-45.

[6] 朱娇生.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5):152-153.

[7] 谷晓博.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90-92.

猜你喜欢
操作者腰椎间盘针灸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