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茵栀黄溶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2018-05-17 02:57张丽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疸蓝光胆红素

张丽红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 儿科,辽宁 丹东 118200)

新生儿黄疸是医学上把未满月的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黏膜皮肤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刚出生几天后会产生高胆红素血症,会影响新生儿脑部的健康。黄疸一旦加重,为结合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胆红素代谢的问题尽早预防和纠正可以减缓其反作用[2]。茵栀黄溶液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以及黄芩等纯中药提取之精华,能去热解毒和退黄疸之功效。本文为了评价茵栀黄溶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我院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母婴室及其儿科门诊(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黄疸以轻中度为主。对照组:男性新生儿黄疸患者:女性新生儿黄疸患者=20∶20;体质量范围2.5~4 kg,平均体质量(3.12±0.41)kg;治疗前经皮测红胆素值为12.38~19.09 mg/dL。观察组:男性新生儿黄疸患者:女新生儿黄疸患者=21∶19;体质量范围2.5~4 kg,平均体质量(3.64±0.37)kg;治疗前经皮测红胆素12.68~18.09 mg/dL。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法治疗,正常喂母乳,用药5 d后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复查胆红素值。对照组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包括增加酶诱导剂毫,蓝光照射。酶诱导剂用法用量:苯巴比妥,1次5 mg/kg,1天1次,尼克刹米1次75 mg/kg,1天1次。蓝光照射用法为:每天8 h照射单面蓝光间歇6 h,注意照射时不要照射到患者眼睛。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茵栀黄溶液治疗,即常规治疗(酶诱导剂、蓝光照射)+茵栀黄溶液。茵栀黄溶液(山东鲁南制药)口服、用法用量:1次1克,1天3次,连续服用5 d。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观察每位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再住院率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用“%”的形式表示2组黄疸患者的再住院率,并用卡方进行检验;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黄疸患者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的均数值,用t值检验—用SPSS22.00进行处理。当P<0.05 时,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对比上述的各项指标情况差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较之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对比再住院率差别不大,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疗效比较(±s,d)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疗效比较(±s,d)

组别 例数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数 再住院率(%)对照组 40 8.24±4.58 13.84±1.90 9.12±3.45 5.00%(2/40)观察组 40 5.35±3.12 8.19 ±1.29 7.12±0.98 2.50%(1/40)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儿出现腹泻,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P>0.05。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原因即胆红素,胆红素在婴幼儿体内大量堆积,会导致新生儿身体皮肤甚至其他器官被黄染,临床称之为黄疸儿。近年来,新生儿患黄疸已经成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3]。婴幼儿体内的胆红素本身就过高,再加上一些早产甚至是脑部血肿的新生儿,他们体内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浆的含量都不足正常水平,一旦低于正常标准,很可能引发新生儿酸中毒,如此循环更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来说,蛋白含量以及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干细胞对胆红素的干预能力一旦都不足,胆红素代谢会出现极为严重的障碍[4],易患生理性黄疸。再加之新生儿出现脱水酸中毒脑补血肿的时候,黄疸就产生了。

新生儿黄疸其实就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胆汁等器官出现问题,造成新生儿排泄方面的问题。茵栀黄众所周知为纯中药提取液,患儿服用不良反应低且安全有效。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四味药所提取混合而成。茵陈可以降湿清热,能增加胆红素的形成,促进新生儿代谢通畅。黄芩主要是利于排尿,可以改善新生儿毛细血管等问题。栀子能有效的退黄,减少血中的胆红素[5]。这些中药可以有效的祛湿泄热,对退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治疗后黄疸持续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短,平均住院天数(7.12±0.98)d较之对照组(9.12±3.45)d明显缩短,P<0.05。但再住院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不明显,P>0.05。分析结果可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溶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总而言之,口服茵栀黄溶液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使患者的胆红素恢复正常,其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筠.茵栀黄口服液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4):4947-4948.

[2] 甄波.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89-90.

[3] 施建莹.口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4):88-89.

[4] 马萍璇,黄海川,陈楷正.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蓝光照射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1030-1032.

[5] 李俊清.探讨新生儿黄疸实施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茵栀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变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9):1605-1605.

猜你喜欢
黄疸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