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018-05-17 02:57王春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肢体

王春华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1]。早期康复护理可使患者恢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预后得到有效提高。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3±2.6)岁;观察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3.3±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脑卒中确诊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病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监测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适当指导,告知患者住院期间需注意的事项。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肢体被动运动。对患者进行最初康复训练时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卧位,良肢和患肢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为减少肢体痉挛变形的发生可使患者保持上肢伸展、下肢屈曲位。护理人员可对患者患肢进行被动运动,在患者肢体可伸展的范围内使肢体进行被动运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2]。②言语功能训练。脑卒中后部分偏瘫患者会同时伴有失语情况,对于失语运动性失语患者,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说话,使其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失语患者如为感觉性失语情况,护理人员可充分运用肢体语言,使患者慢慢领会不同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3]。③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患者身体各项生命指征保持在平稳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包括进食、洗漱等,逐渐实现患者生活的基本自理。④步行训练。通过前期患肢被动练习患者患肢得到一定改善后可让患者进行主动练习,在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训练难度从易到难,争取患者能够独立行走。

1.4 观察指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45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提高,其中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护理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3 13.6±5.4 39.8±7.8*观察组 33 12.9±5.7 57.6±8.8*#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护理前,两组CS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护理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3 25.3±3.5 15.6±1.8*观察组 33 24.6±3.6 7.8±1.5*#

3 讨 论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存活者的致残率超过60%~80%,其中有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脑卒中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存活患者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情况。脑卒中后患者具有较高的偏瘫率,使患者的行动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4]。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难以完全恢复,为提高患者临床恢复效果需及时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肢体残疾程度可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康复护理中的肢体主被动练习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肢体发生僵硬,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可得到提高。脑卒中患者中部分患者会发生失语情况,这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下降,通过言语功能训练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到恢复,恢复患者的沟通能力。通过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有效减轻家庭负担。步行训练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5]。此外,护理人员帮助偏瘫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戒烟、酒,适当饮茶,控制体质量等。通过这些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此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使患者逐渐实现自我管理。卧床患者要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每日擦洗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处,预防压疮的发生,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人脑之所以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不是由于再生,而是由于动态的功能从新组织适应的结果,所以早期被动活动和主动运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够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及早给予康复护理后患者恢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也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将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艳,江育英,何淑琴,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6,37(20):57-59.

[2] 陕海丽,王妮娜,支楠,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3):143-144.

[3] 赵艳,薛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42-143.

[4] 樊俊芳,张桂芳.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27-728.

[5] 王晶晶,曾玉萍,余珂.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5,30(7):1312-1314.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