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18-05-17 02:57刘春英袁南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外伤急诊科优质

李 霞 刘春英 袁南南

(1 济南医院 急诊科,山东 济南 250013;2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产科,山东 济南 250013;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心病科,山东 济南 250013)

随着医院诊疗技术的提高,患者对服务质量得要求也明显提升,服务质量也成为衡量医院好坏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进步,交通事故、建筑事故、机械损伤导致的外伤发生率逐年增加,急诊室是特殊的服务科室,接诊病种多样,突发伤居多,因为患者或者家属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多数情绪急躁、紧张[1],且不同患者心理特点差异较大,因此急诊科具有一定的接诊风险,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妥善处理,这对于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我院对急诊外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降低护理意外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了心理状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6年急诊收治的140例外伤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均为70例,其中一组记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15~78岁,平均(45.6±4.2)岁;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龄17~84岁,平均(47.5±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外伤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头面部外伤患者血管丰富,患者容易出现紧张,就诊时呈现惊恐面容。女性担心毁容,表现为焦躁不安、恐惧。四肢受伤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出现肢体功能受限或致残。眼部外伤患者担心伤后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患者表现为焦躁和焦虑。脊柱及腰背部受伤患者,担心生活不能自己,出现悲观、抑郁、自我认同感下降。酗酒患者也是急诊科接诊较多的,患者酒后情绪激动,打架斗殴情况多发,在治疗时多拒绝治疗,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应该认真、仔细安抚患者,不要强行采取治疗措施[2]。对于处理患者的次序也要分轻重缓急,不能根据患者要求的顺序或者到达诊室的顺序进行治疗,优先处理生命危急的患者,表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及家属,应主动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担心和焦虑。

1.2.2 强化时间观念: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在救治过程中,不准出现推诿、无效等待、拖延等情况,在就诊的各个环节,都要强化时间观念。对于危重症患者采取紧急救治,先进行救治,协助患者家属办理挂号手续,并与心电图、放射科保持良好沟通[3],在每个环节都保持绿色通道通畅,如果需要住院或者手术,应与手术室、ICU和病区联系,患者达到病区就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1.2.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优质护理宣传,在急诊科设立优质护理宣传栏和公示牌,便于家属了解护理动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充实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1.2.4 医院感染的预防:外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预防院感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在保持病房整洁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吸氧、吸痰设备进行正规消毒,监督操作人员无菌操作[4]。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健康知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合理配置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洗,保持干净、卫生[5]。

1.2.5 安全抢救工作:急诊患者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护士要与医师密切配合,配合医师仔细检查伤情,了解患者受伤过程,对伤势过重或者多脏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受伤部位做好评估,迅速做出诊断,明确重点受伤部位,保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意外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照(±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照(±s)

注: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70 63.5±9.6 48.8±7.9对照组 70 64.3±10.8 57.5±9.5

2.2 两组患者护理意外发生情况对照: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意外发生情况对照[n(%)]

3 讨 论

急诊外伤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状况之一,对于急诊科护理人员来讲,不仅要加强急诊护理水平,还具备患者处置过程中采取系统、全面的应变能力[6]。近年来,我院通过优质护理模式,转变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临床护理的要求和目标,将一些复杂的护理服务流程简化,降低了护理意外发生率。急诊护理面对繁重的工作,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经验、娴熟的抢救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7]。对急诊外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降低护理意外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国慧.重型颅脑损失158例救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9-41.

[2] 蔡婉芬.心理护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37-38.

[3] 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9):787-788.

[4] 刘冰,张永琴,贾淑梅,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35.

[5] 陈阳.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4):485.

[6] 钱亚平.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41-342.

[7] 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09-611.

猜你喜欢
外伤急诊科优质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