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5-17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肺心病住院常规

孙 萍

(云南省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1],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我院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全方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将具体干预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5年所收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方位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证实分组病例具有进一步对比价值。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LVEF(%) FEV1(%) 6MWD(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全方位护理组 40 43.0±6.5 63.1±5.3* 45.3±5.7 59.0±4.3* 187.6±7.5 209.6±8.3*常规护理组 40 42.8±6.7 53.8±5.7* 46.3±5.3 51.8±4.2* 188.5±7.7 195.4±7.5*t-0.657 4.732 0.563 2.897 0.209 4.12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全方位护理组 40 23/17 65.8±3.2 6.51±0.98常规护理组 40 22/18 64.2±3.4 6.48±0.85 t/χ2 - 0.786 0.664 0.231 P- >0.05 >0.05 >0.05

1.2 研究方法:常规护理组于患者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如基础护理、控制感染等,全方位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全方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患者保持真诚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适当心理疏导,多关心、体贴患者,以诚恳的态度及熟练的技能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抗病信心,及时调整患者心态,确保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1.2.2 运动护理:加强呼吸肌功能运动,可采取吹气球、腹式呼吸法,针对患者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坚持运动;每天上下楼运动,坚持起床散步,做呼吸体操运动,加强患者心功能运动。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者是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1.2.3 饮食护理: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宜食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多食鸡蛋、牛奶等,禁食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缓解水肿,保证机体营养供给,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1.2.4 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在患者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患者机体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性,密切注意心力衰竭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动态监测心电图,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1.2.5 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强调吸烟、饮酒对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影响,叮嘱患者早日戒烟戒酒,合理膳食,规律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评价标准[2]:①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 test,6MWTD)。②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③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6MWTD:患者均在相同时间进行评价,试验前患者休息调整10 min,患者站在起步线上,开始同时启动计时器,患者尽自己体能往返走,只能走,患者可以休息或者放慢速度,试验人员每分钟记1次,可以鼓励患者,直到时间到。试验结束后提前告知患者,详细患者圈数,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有条件者测血氧饱和饱和度,认真填写记录表。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组间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干预前LVEF、FEV1、6MW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全方位护理组LVEF、 FEV1、 6MWD水平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LVEF、FEV1、6MWD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全方位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全方位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生活质量(分)干预前 干预后全方位护理组 40 15.3±2.4 23.3±2.34 53.1±6.63*常规护理组 40 21.5±3.1 24.1±3.78 38.7±5.02*t- 3.784 0.786 4.785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肺心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肺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急,并发症多,难以治愈,只能缓解临床症状,对此,我们需采取全方位护理协助治疗,积极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

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方位护理方案,加强针对性护理,实时监测患者临床体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运动锻炼,对症用药,精细护理,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全方位护理是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而提出的一种的护理观点,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过程,它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平常所说的人性化护理。

总而言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此外,临床上除了疾病护理外,还应照顾到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要求等,完全达到患者要求。

参考文献

[1] 姚玉美,杨秀丽.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201.

[2] 刘明鸽.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护理的效果[J].医药与保健,2014,22(10):130.

[3] 赵云兰.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5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75-76.

猜你喜欢
肺心病住院常规
妈妈住院了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常规之外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肺结核可以引起肺心病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