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护理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5-17 02:57刘爱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护理人员

刘爱芹

(济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山东 济南 251400)

剖宫产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其为解决难产儿、巨大儿等高危妊娠的有效方案,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显著增长趋势[1]。但因大部分剖宫产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原因,对其产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为改善剖宫产患者心理状态,并减轻其痛苦,本研究就选定的6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且取得满意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2例剖宫产患者资料,依据临床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60例)年龄22~35岁,平均(28.34±3.11)岁,孕周37~41周,平均(40.26±3.17)周;后者(52例)年龄23~36岁,平均(29.21±2.41)岁,孕周38~42周,平均(41.33±2.53)周;文化程度:23例初中及以下,65例高中及大专,24例本科及以上;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本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项目包含术前检查及常规教育、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术前:因大部分产妇对剖宫产术及分娩知识缺乏了解,加之恐惧疼痛及母婴安全,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故首选需对患者予以心理指导,护理人员主动与其进行沟通,耐心告知患者剖宫产重要性、镇痛方式及术中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剖宫产术成功率,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②术中:护理人员应熟练配合术者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出血量、意识及生命体征等情况,耐心听取患者诉说并及时予以回答,促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待娩出新生儿后,积极配合术者处理,并立即告知患者新生儿具体情况。③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皮肤、肛门排气等情况,并耐心解释可能产生疼痛,正确指导其区分宫缩痛与切口疼痛,通过播放轻音乐、聊天方式分散其对疼痛注意力,必要时可给予镇痛药物。提供患者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切口愈合,且减少并发症发生;嘱其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并告知家属给予产妇足够的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温暖。

1.3 观察指标:针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予抑郁(SDS)、焦虑(SAS)自评量表评估,抑郁为SDS≥53,焦虑为SAS≥50分[2]。对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水平予以对比分析,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疼痛、出血)情况。针对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评估,无痛计0分,剧烈疼痛计10分[3]。

1.4 统计学应用:本数据予SPSS21.0软件处理,正态计量(±s)数据组间、组内对比通过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例数[n(%)]组间率对比则予χ2检验,当两组对比显示高度差异即表明具统计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SDS、SAS评分情况:护理后两组较之护理前SDS、SAS评分均降低,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比观察组小(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SDS、SAS评分情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SDS、SAS评分情况(±s,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n=例数) 时间 SAS SDS对照组(n=52) 护理前 63.25±5.74 64.28±5.13护理后 41.62±4.37a 44.31±4.28a观察组(n=60) 护理前 63.87±5.62 64.25±5.76护理后 31.05±3.27ab 32.88±3.40ab

2.2 对比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水平:观察组下床时间为(34.21±3.62)h,住院时间(5.31±2.62)d,对照组分别为(38.26±4.71)h、(7.75±2.49)d;观察组60例中疼痛1例(1.67%),出血1例(1.67%),对照组52例中分别为4例(7.69%)、6例(11.54%),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情况:观察组护理前VAS(8.31±0.54)分,护理后(2.07±0.66)分,对照组分别为(8.25±0.61)分、(4.03±0.58)分,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小(P<0.05)。

3 讨 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主观原因为产妇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客观原因包括环境、腹部创伤、子宫收缩、文化背景等[4]。本研究采用的整体性护理始终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主”的护理服务理念,其较传统护理更注重于围手术期对患者给予人性化照顾与关心,促使其社会、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以满足[5]。由于剖宫产术具创伤性,易致使患者产生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护理人员通过有效实施整体性护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手术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且全程陪护在旁,有效减轻其抑郁、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耐心对产妇讲解手术的,促使护患关系得以良好建立[6]。术后患者通常存在切口疼痛情况引流等,加之手术时间较长,其体力消耗大,此时护理人员需给予足够的关怀与开导[7]。故护理人员需主动了解患者情况,询问其饮食、睡眠、伤口等情况,并耐心解答其内心疑惑,科学指导患者开展翻身、下床活动等适量运动,以促进术后恢复。此外,整体性护理不但需全面对患者予以观察、评估及有效处理,而且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以很大程度上防止护理人员出现护理纰漏及产妇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加之整体性护理模式促使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得以转变及调整,使其充分意识到护患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患者病情监测。经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两组较之护理前SDS、SAS、VAS评分均降低,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比观察组小,且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23%比观察组3.33%更高,这与汪君芬、丁海燕[8]等文献结果一致性较高,进一步验证整体性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患者的有效性。

总结上文,整体性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患者,不仅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而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减轻疼痛感,使住院时间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谌利花,吴小春.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5):1429-1430.

[2] 朱霖弦.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593-594,606.

[3] 金一.整体性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5):76-77.

[4] 陈惠梅.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4):1819-1821.

[5] 谢艳华.整体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08-209.

[6] 黄静,林俊容,朱晨彤.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449-1450.

[7] 王琦伟,赵继征.二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6):1242-1243.

[8] 汪君芬,丁海燕,蒋红娜.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84-1586.

猜你喜欢
剖宫产产妇护理人员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剖宫产之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