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与舒适护理联合应用于儿童卡介苗接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8-05-17 02:16钱国友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家属依从性

高 静 钱国友

(万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四川 万源 636350)

卡介苗(BCG)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疫苗,接种后机体通过轻微感染来获取到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继而达到预防严重结核病的作用。然而,由于BCG接种时可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可使儿童的情绪发生较大的波动,不仅降低了舒适度,还能进一步导致器官功能与免疫功能出现短期紊乱与抑制情况,甚至损害感知功能与神经功能[1]。同时,疼痛感还能够影响儿童产生不良行为表现,极易导致接种人员发生注射偏差,继而造成针眼出血过多、断针等不良后果。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降低BCG儿童接种的疼痛阈值,增进接种舒适度十分必要。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市对220例BCG接种儿童应用了疼痛与舒适护理,收到了满意的应用效果,不仅提高了接种依从性,且减少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市收治的BCG接种儿童44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20例。纳入标准: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且未接种过BCG;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儿童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发育畸形或异常、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湿疹及其他皮肤病;急性传染病;HIV感染;免疫缺陷。对照组:男120例,女100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3.0±1.5)岁;其他疫苗接种史:乙肝疫苗65例,麻疹疫苗40例,百白破疫苗52例,脊髓灰质炎疫苗30例。研究组:男122例,女98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3.2±1.2)岁;其他疫苗接种史:乙肝疫苗66例,麻疹疫苗42例,百白破疫苗50例,脊髓灰质炎疫苗31例。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及其他疫苗接种史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接种护理措施,包括:以口头方式向儿童家属讲解接种的方法、目的、风险性;常规消毒儿童皮肤、注射、接种、压迫止血;向儿童家属说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嘱其带儿童到院复查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疼痛与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疼痛护理。a.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与疼痛感。注射疫苗时,护理人员鼓励家属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如带玩具来逗孩子、与儿童谈话、播放歌曲或播放视频等,同时对儿童的表现给予表扬与肯定,以便减少疼痛阈值,提高儿童对接种的依从性。b.接种时护理。接种BCG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由业务熟练且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并注意控制注射手法,避免多次注射不准而给对儿童身心造成不良刺激。②舒适护理。a.接种宣教:根据儿童家属的文化水平与生活背景,向其说明接种的相关知识,如接种的重要性、适应证、禁忌证,提高家属对接种的重视度。同时,通过沟通与儿童及其家属建立友好的关系,以便消除他们对医院的陌生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b.环境护理:每天安排专人清理与检查接种室,同时做好通风与消毒处理。接种室内应配备空调,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控室内温度,以便提高儿童与家属的舒适度。在接种室内张贴卡通海报,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氛围,增进亲切感,继而缓解因接种所致的紧张、恐惧心理。c.心理护理:由于儿童独立性较差,所以从心理与情感上均依赖于家长。儿童来到医院后可能因恐惧而出现紧张、哭闹等情绪表现,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儿童,并与家属进行沟通,鼓励他们以自身情绪带动儿童,提高接种的依从性。d.触摸护理。儿童进行BCG接种时,护理人员可抚摸儿童身体,以提高儿童对其的亲切感,继而减少恐惧心理。e.监测护理。接种期间应密切观察儿童的体征变化,若儿童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及冒汗等情况,则提示其可能处理紧张、疲劳或饥饿的状态中,此时应将儿童改为仰卧位,放低其头部,并适当补充糖水,以便纠正虚脱症状。完成接种后,应及时拔除针头,并以无菌干棉球按压接种部位,合理控制按压力度,避免疫苗流出或出血。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两组儿童接种的依从性[2],完全依从:儿童态度较好,并能够积极配合接种,接种过程十分顺利,无意外事件及明显的阻碍发生;部分依从:儿童态度较好,有轻度的拒绝表现,但经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劝说后能够配合接种;不依从:儿童态度消极,经积极的劝说后仍无法配合接种,需要强迫性实施接种操作。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接种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接种处溃疡、接种处脓肿、播散性BCG、淋巴结肿大。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录入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接种的依从性对比:研究组儿童接种的依从率为86.36%,对照组为73.64%,研究组儿童接种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接种的依从性对比(n)

2.2 两组接种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研究组接种后出现接种处溃疡1例、接种处脓肿1例、播散性BCG1例、淋巴结肿大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接种后出现接种处溃疡3例、接种处脓肿4例、播散性BCG3例、淋巴结肿大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研究组接种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51,P<0.05)。

3 讨 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保证儿童成长发育质量的重要手段。BCG疫苗作为人工培养下的结核杆菌亚型,其经数年传承,现已成为结核病的有效预防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及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在预防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及血行播散性结核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3-4]。

虽然BCG疫苗接种在结核病预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儿童年龄过小,缺少主观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这使其接种依从性不高,无法有效保证BCG接种的成功率,甚至因接种操作不佳而产生诸多不良反应[5]。有临床发现,接种疼痛是影响儿童接种效果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医院环境所致的舒适度降低[6]。因此,通过完善疼痛与舒适护理措施强化BCG接种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十分必要。疼痛与舒适护理中接种宣教、能够使儿童家属了解接种的目的与重要意义,继而提高接种依从性[7-8];环境护理为儿童营造出舒适、温馨的环境,消除他们对医院的陌生感;触摸护理增进了儿童对护理人员的亲切程度,利于缓解不良情绪;监测护理可以及时观察接种后的体征变化,尽早发现与处理不良反应。此外,有学者指出,在遭受不良情绪或承受疼痛时,若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或感兴趣的事物上时,则能够切断反应与条件刺激间的联系,继而抑制疼痛感[9]。多数儿童预防接种时可出现恐惧、哭闹等情绪,而分散注意力能够将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继而减少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接种的依从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为73.64%(P<0.05)。结果说明,疼痛与舒适护理通过缓解疼痛程度,增加舒适度,有效提高了儿童对BCG接种的依从性。有学者对150例疫苗接种儿童应用了疼痛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该组接种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0]。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相符,研究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5.45%(P<0.05)。可见,疼痛与舒适护理联合进一步保证了BCG接种效果,避免因接种操作不当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总之,疼痛与舒适护理在儿童BCG接种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敏.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272-273.

[2] 张璐璐,王亚妮,李应群.初产妇育儿知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4):58-60.

[3] 赵秀艳,柴宝艳.产科专职护士进行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0):3836-3839.

[4] 叶英红,凌晓萍,吴平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表现分析与护理防范[J].全科护理,2014,12(34):3231-3232.

[5] 车荣,李惠云.新生儿卡介苗未接种告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18(2):41-42.

[6] 白迪,崔玉梅,韩东伟,等.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32-33.

[7] 刘熠.小孩卡介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47-548.

[8] 马国珍,莫蓓蓉,姜鹏君,等.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促进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87-92.

[9] 徐菊英,杨玉英,徐淑英,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4-425.

[10] 高月平,郭惜珍.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5):731-733.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