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分析

2018-05-17 02:16李社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抑酸声门肉芽肿

李社锋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喉接触性肉芽肿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在患者声带突周围出现的非瘤性炎性肉芽组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影响。喉接触性肉芽肿较为难治愈、容易复发,临床表现有咳嗽、咽喉痛、声音嘶哑、咽喉部存在异物感以及需要患者持续性的清嗓等,但是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药物有抑酸疗法,目前抑酸疗法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相关研究发现,激素对喉接触性肉芽肿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90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采用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治疗,研究表明临床效果较好,以下是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患有喉接触性肉芽肿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喉接触性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男性44例,女性1例,年龄在30~81岁,平均年龄为(46.2±1.6)岁,有无既往治疗史分别为41例、4例,单、双侧发病为38例、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43例,女性2例,年龄在31~82岁,平均年龄为(46.5±1.8)岁,有无既往治疗史分别为40例、5例,单、双侧发病为36例、9例,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抑酸疗法,其中包括有抑酸药物的治疗和反流治疗,抑酸药物主要指的是质子泵抑制剂,起始剂量为每天2次,分早晚服用,每次20 mg,均在饭前30 min~1 h服用,病情缓解后将每天2次改为1次,持续半个月后将其剂量改为每次10 mg,再半个月后改为2天1次,并在本个月后停止药物。反流治疗指的是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治疗期间每个月复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病变内激素注射方法,给患者的口咽和鼻咽进行表面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是1%丁卡因,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躺好,然后对患者的甲舌腺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局部麻醉,经过5~10 min后经鼻电子喉镜使声门完全暴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这肉芽肿内以及基底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剂量根据病情控制在0.3~1.0 mL,每月进行1次复查,直至病变再次注射。

1.3 评价指标。显效:病变体积减少在70%以上且没有新生病变;有效:病变体积减少在50%-70%之间且没有新生病变;无效:病变体积减少在50%以下或者是增加20%以上,出现新生病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若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n(%)]

2.2 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7±0.4)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5.5±0.5)个月,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喉接触性肉芽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声门的病变,声门的病变指的是因为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使得两侧声带的撞击力增加,并对两侧黏膜造成损伤,可以形成各种小结、息肉以及任克水肿等症状[1]。声门中发生病变的主要部位是喉接触性肉芽肿,特别是男性,这是因为男性在饮食、生活上大多数有不良习惯[2]。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有20%左右的患者为胃食管反流,经过抑酸疗法治疗后疗效显著,高达91%。对照组40例患者经过单一的抑酸疗法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50例患者经过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没有差异(P>0.05),说明这两种方法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无异,但是后者中患者的治疗时间较短,和前者存在差异(P<0.05),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对患者使用的是病变内激素注射而不是雾化吸入的原因是前者作用持久、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效果强等,后者会导致患者出现口腔念珠菌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采用的是病变内激素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和单一抑酸疗法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效果相差无异,但是因为前者治疗时间较短,安全有效,建议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田师宇,李进让,李可亮,等.经甲状舌骨膜声带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1):70-72.

[2] 田师宇,李进让,郭鹏飞,等.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2):90-94.

猜你喜欢
抑酸声门肉芽肿
“拉唑”和“替丁”,治疗胃酸哪家强
妊娠期使用抑酸药物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Meta分析〔1〕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抑酸治疗对声带白斑术后相关症状的影响分析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尴尬的打嗝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