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垸还湖实施状况及效果探析

2018-05-17 08:57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居民政策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2015年湖北省正式实施退垸还湖政策,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下,该政策有利于提高长江中下游湖区防汛能力、加强湖泊生态保护。梁子湖作为湖北省的示范湖区,在政府的领导和民众的积极配合下一直有序推进该政策,其具体实施情况也一直备受关注。2016年湖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梁子湖地区由于湖泊过度围垦,湖容减少,外排能力严重不足,水位节节攀升,于7月8日下午7时再创纪录达到21.49米。主管水利、防汛等工作的湖北省副省长任振鹤表示:采取破垸分洪措施既是防洪保安的应急之举,也是谋远之策。是还湖于民、还湖于历史、还湖于未来的需要。在此次破垸分洪中共紧急搬迁1658名群众,相关的安置善后工作也有序开展。

根据《防洪法》以及湖北省主要湖泊防汛应急预案,梁子湖地区依次有序进行破垸蓄洪。一方面,能直接解决人民群众的水困之忧。通过退垸还湖,扩大湖泊总体面积,湖泊蓄水能力提高,能更好地防洪抗灾;同时减少养殖污染,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提高水的流动性,实现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湖泊对调节区域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解决他们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梁子湖破垸蓄洪是应急之举,但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是湖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次思想动员和行动契机,退垸还湖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旅游观光业,推动生产转型。湖北平原湖区自古是云梦泽,是装水的地方,把湖区还给水,实现“千湖之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退垸还湖”是指平退长期以来形成的用于垦殖的蓄滞洪区,恢复其天然的蓄水功能,减小防洪压力,垸区的平退方式有两种,单退(退人不退耕,在非汛期和一般水位情况下,由于防洪压力不大,垸区可以不参与蓄洪滞洪;当汛期洪水位达到分洪水位时,人为扒口进洪,蓄满为止)和双退(既退人亦退耕,居民撤出垸区,垸区停止耕种,复垸区的自然状态,垸区水位与外江水位相同,并且随外江水位而变化)。[1]

国外于退垸还湖上研究不多,而国内对于“退垸还湖”的研究多集中于洞庭湖与梁子湖,近5年来,与洞庭湖退垸还湖的研究甚少,因此下面所述文献皆与梁子湖退垸还湖有关。

如现状调查。廖志慧等对湖北省鄂州葛店进行了调研,鄂州葛店退垸还湖已退6100亩,剩下计划分批完成,部分居民获得生态补偿,并由投资商准备投资兴建酒店。[2]甘勇对梁子湖调研后认为“梅雨”强降雨期,防汛压力增大,居民被迫转移,各处多发洪涝灾害。[3]2016年7月,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实行破垸分洪,“退垸还湖”又走入了湖区群众的生活当中。[4]

困境、成因及对策建议。吴玉婷等认为梁子湖存在生物多样性受损、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是因为堤坝阻隔水体交换、居民围网养殖、湖泊出水口少,提出治理污染、水资源综合保护、工程紧密结合现状等对策。[5]叶俊东等认为,退垸还湖牵涉多方利益,因为该项目涉及安置政策与中央和省级财政的统筹,提出安置移民、明确退垸类型等对策。[6]汪秀玲认为梁子湖存在洪涝灾害的隐患,是因为工程设施老旧、填湖围垸加剧,提出制定科学退垸方案、将退垸还湖与多项政策相结合等建议。[7]

在上述文献基础上,我们希望在退垸还湖实施两年后,运用两种方法对湖区居民的现状进行调查: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通过梳理前任的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研究动态,确定调查方案;2017年7月上旬,我们一行7人前往调查点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9份,合格问卷是276份,有效百分比为98.9%,另收获20份访谈;在研究后期,主要用数学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精确地结论。在此期间也需要参考其他域外国家以及我国其他湖泊的管理经验。

下面我们将从退垸还湖现状调查展开,分析现存的困境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首先我们将以TJN镇为例,通过对TJN镇现状的描述以及TJN镇退垸还湖具体情况的分析两个方面来展开对退垸还湖现状的论述。

一、TJN镇的现状

首先我将从TJN镇基本情况、TJN镇退垸还湖的情况及退垸还湖后的TJN镇三个方面来简要说明一下TJN镇。

TJN镇,东经114.53度,北纬30.15度,它座落于碧波荡漾的梁子湖畔,东邻太和镇,南接大冶市金牛镇,西依江夏区舒安乡,北抵梁子岛。它拥有人口45787人,占地面积161平方千米。TJN镇地势北高南低,呈丘陵地貌。周围水域广阔,约达2237公顷,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最大的湖泊是TJN镇,约达8200亩。该镇目前主要的生计方式是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2016年人均收入达1.8万元左右。镇上的居民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生产力水平处于中下游,但是该镇经济一直在稳定地发展。

对TJN镇居民来说,对其影响最大的是TJN镇。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以粮为纲”农业方针指引下,原鄂城县举全县之力,历时3年,修建TJN镇大堤。这道从梁子湖畔的雷咀村至沙咀村、长1767米的大堤,分割了TJN镇与梁子湖。然而,围垦区粮食产量并不高。本世纪初,武汉一家公司承包TJN镇养鱼,由于高密度饲养和投肥投饵等人为的活动,破坏了TJN镇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自净才能被削弱,这不仅使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也威胁到梁子湖的生态安全。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2015年政府启动了TJN镇退垸还湖的工程,主要使命是撤除TJN镇大堤,使TJN镇与梁子湖水系相通,将这因围垦而变成的一湖“死水”解放出来。

政府组织的退垸还湖政策在TJN镇实施后,对部分遭遇退垸的居民进行了重新安置,并给受到影响的居民一定的经济补贴。2017年是退垸还湖的第三年,TJN镇的居民生活现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于是,我们小组对TJN镇居民的生活现状和TJN镇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并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和分析,以便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二、退垸还湖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退垸还湖,政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不仅提升了TJN镇周围湖泊生态环境,还恢复了码头通航功能,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促进了TJN镇经济社会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而此次,我们小组正是把握着TJN镇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到镇上进行实地考察。首先我们采用了偶遇抽样法对镇上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居住情况、收入情况和职业情况的人群。我们一共发放279份问卷,其中收回合格问卷276份,有效百分比是99%。其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6%;17到35岁居民占14.8%,36到64岁居民占59.4%,65岁以上居民占25.8%;学历中小学学历的居民占37.9%,初高中学历53%,本专科学历9.1%。其次,我们采用了结构性访谈法,一共做了21份访谈,与镇上居民进行了更深入地交流。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下面我将从居民对退垸还湖的认识与态度、退垸还湖的实施情况、退垸还湖的实施效果、退垸还湖对居民的影响、居民对现有环境的态度与适应情况这几个方面来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居民对退垸还湖的认识与态度

退垸还湖势在必行,退垸还湖是否能够起到改善水质、减少洪涝灾害的作用呢?居民对政策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您认为退垸还湖对解决洪涝灾害作用大吗?”回答分布图(单位:%)

由图1可知,21.7%的居民认为退垸还湖作用很大,28.9%居民认为退垸还湖作用比较大;12.9%的居民认为作用不太大,2.3%的居民认为作用不大。这说明大部分居民认为退垸还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居民对退垸还湖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 “您支持退垸还湖这个政策吗?”回答分布图(单位:%)

由图2可知42.1%的居民非常支持退垸还湖的政策,36.2%的居民比较支持;1.4%的居民不太支持,1.1%的居民不支持,而持反对态度的居民往往是沿湖居民。综上所述,对政策呈支持态度的居民是远大于呈反对态度的居民的。

(二)退垸还湖的实施情况

退垸还湖是一个改善水质、缓解洪涝灾害的举措,与TJN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在前期一定会进行宣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居民对退垸还湖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且了解渠道多样,具体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3 “退垸还湖的相关政策您主要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回答分布图(单位:%)

由图3可知居民了解退垸还湖的渠道,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居民之间口口相传(44%),电视报纸(30%),村委会组织宣传(21%)。可以看出政府在实施退垸还湖政策之前,的确做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但是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居民了解该政策更多的是靠口口相传(44%)。这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而口口相传容易走形,造成误解和曲解,这便可能影响居民对政策的了解情况,对后期执法造成一定障碍,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埋下隐患。

退垸还湖过程中,居民的配合程度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4 “在退垸还湖的过程中,您配合得怎么样?”回答分布图(单位:%)

由图4可知,36%的居民非常配合政策的实施,40%的居民比较配合,而仅有2%的居民不配合政策的实施。这说明大部分居民是配合政策的实施的,对于在垸区生活的居民,虽然退垸还湖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损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们大能以大局为重,也明白退垸还湖是为了TJN镇长久的利益与发展。

(三)退垸还湖的实施效果

实施退垸还湖后,在沿湖居民眼里其效果评价是不一样的,具体回答如下图所示。

图5 “您认为退垸还湖的实施效果怎么样?”回答分布图(单位:%)

由图5可知,9.4%的居民认为退垸还湖的实施效果很好,33.1%的居民认为效果比价好;12.5%的居民认为退垸还湖的效果不太好,8.6%的居民认为效果不好。觉得效果好的居民多于效果不好,因此可知退垸还湖是有一定成效的。

当然,我们可以从居民对于水质变化的判断来进一步了解退垸还湖的效果,具体情况见如下图所示。

图6 “退垸还湖前后,您认为梁子湖的水质有什么变化?”回答分布图(单位:%)

由图6可知,47%的居民觉得退垸还湖之后水质是变好了,16%居民认为没有变化,13%居民认为变差了。大约一半的居民认为水质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退垸还湖的效果是不错的,有效地起到了改善水质、防止洪涝灾害的作用。

(四)退垸还湖对居民的影响

退垸还湖给不同的居民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7 “退垸还湖对您家的影响大吗?”回答分布图(单位:%)

通过图7我们得知,38%的居民没有受到退垸还湖的影响,30.2%所受影响不太大;10.9%认为影响很大,7.4%居民所受影响较大。而根据了解收到影响的居民基本上是垸区的居民,因为退垸还湖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受到很大影响。

退垸还湖的政策实施之后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给居民造成一些困扰,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 “在退垸还湖中您家遇到了什么困难?”回答分布图(单位:%)

如图8所示,我们统计到62.4%居民的在退垸还湖之后收入减少,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收入减少的主要群体是沿湖居民,这些居民很多都有自己的田地,而退垸还湖使很多田地被淹没或者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庄稼无法生长或者减产,虽然政府对于每一亩地的损失是有补贴的,但是补贴并没有落实,也没有后续的更进措施,所以使这些居民收入减少。其次是搬迁麻烦,占13.1%,由于洪涝灾害,退垸还湖之后湖边很多房屋无法居住,于是政府在涂家垴镇上建小区,将这些居民进行了重新安置。由于他们需要搬到另外一个新环境居住,因而,对于这些居民来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搬迁麻烦。也有12.7%是就业困难,这一部分居民基本是沿湖居民,安置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使这些居民失去了土地、湖面,过去的生计方式不得不改变,因而存在着就业困难。另有11.8%是不适应退垸还湖后的新环境。

面对以上的困境,居民是希望获得一定的帮助的,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9 “退垸还湖后您希望获得哪方面的帮助?”回答分布图(单位:%)

沿湖居民希望得到的帮助,顺位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经济补偿(40.5%)、相关部门关注(19.3%)和,这说明40.5%的人希望在退垸还湖之后得到经济补偿,这一诉求最为强烈,随着政策的推进,补偿诉求难以实现,19.3%的居民希望唤起政府的关注,兑现承诺。此外,有些居民早已认识到要另谋出路,于是有11.5%的人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技能培训,5.2%的人希望提供小额贷款。

(五)居民对现有环境的评价与适应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退垸还湖之后,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与10年前相比,居民大都认为水质明显恶化。我们总结出了四个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图10 影响水质因素的原因分布百分比(单位:%)

如图10所示,我们发现面源污染是最大的污染源,占42%,即养殖过程中牲畜粪便的随意排放经过降水后随着土壤流进湖水中,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造成污染。另外工业污染占24%,而对于涂家垴镇的居民而言,工业污染直指制作苕粉和腌菜的工厂,这两个工厂在没有得到政府的整治前经常违法排污,使周围的水环境变差。在居民的强烈呼吁下,当地政府在2017年先后关停了这两家工厂,切断了最大的污染源。

虽然环境不如10年前,但是,大部分居民认为退垸还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使TJN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然,居民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是不一样的。

图11 “退垸还湖后,您对新环境适应得怎么样?”回答分布百分图(单位:%)

由图11可知,退垸还湖后,74.1%的居民适应得还可以,13.1%适应得很好,10.9%不太适应新环境,1.8%居民很不适应。这说明大部分居民对新环境并不排斥,觉得新环境还是可以接受的,比较满意。

三、实施困境及成因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来了解沿湖居民目前面临的难题,政府在政策实施前后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今后还有什么需要面对的困境呢?我们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分析退垸还湖政策实施前后的困境及成因。

(一)宣传不到位

根据调查显示,被访者对于退垸还湖的了解,非常了解、比较了解总和占38.7%,不太了解、不了解及其他总和占30.9%,可见超出三分之一的被访者并不了解该政策。究其成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现在绝大多数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留在垸区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老人自身行动不便,妇女儿童知识水平有限,信息渠道不畅,对外界关注有限。

第二,通信渠道少。根据调查显示,居民们的了解途径中,通过电视报纸和微博微信了解占34.1%,而村委会宣传占55.6%,可见居民们的了解途径大都是口口相传,从而对政策的解读容易走形。一方面,有些传言放大了政府的承诺,使人们对此充满期待,但执法后迟迟未发放补偿款,就会使民众心理落差增大。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政策妖魔化,加大人们质疑政策的不公,对执法的抵触。

第三,居民长期劳作,与外界沟通较少,政策参与感较低,对政策不敏感,即对政策也未特别关注。这些均对居民正确了解此政策产生限制。

(二)配合执法难

案例1:在SWF湾村民D,他家里孩子都外出务工了,就只留自己一人在家,目前仍是围垸养鱼。在访谈中提到:“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最近这两年涨水,自己损失很大,但是仍然在继续养鱼,当然我个人有别的收入来源。现在关键是也没有人在家种田,都是老人在家。国家虽然实施退垸还湖这个政策,但他只是把那些大的湖汊子推掉了,我们这些小的湖汊子仍旧保留着呢,他也不能完全顾及得到呢。”

从案例1可见,退垸还湖在实施过程中执法难,难以完全顾及得到,拆除部分大的,保留部分小的。由于围垸居民众多,且每家围垸方式不同,给政府执法带来了难度。根据支持和配合程度,我们可以把垸区居民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我行我素型。此类垸区居民本就不认可退垸还湖的决策,调查显示,对此政策持不太支持和不支持态度的占2.7%,其认为自己围垸对湖区影响不大,不会影响退垸还湖进程,在面对联合执法时,表面配合,实际上我行我素。

第二,两面派型。部分人会在干部来时退垸,干部离开后再次围垸,导致不得不反复执法。且不免存在一些“关系户”,能够在执法后继续围垸。这些反面教材引得其他居民争相效仿,增加了政府的执法难度。

第三,通力合作型。宣传初期时可能符合民众心意,但当实施时,部分民众认为这将损害他们的利益,从而抵制执法过程。在访谈期间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大都采访了一些镇上居民,而他们所认为的破堤还湖与退垸还湖有偏差。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出外打工,寻找被访者有一定难度。42%的被访者是小镇居民,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退垸还湖接受安置的移民。退垸还湖政策对大多数小镇居民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他们对这一政策表示理解、支持与配合。

(三)补偿不兑现

案例2:在lz村的一位农民B,一直是后勤员。在和她的聊天中,她提到她的丈夫在养殖场工作了十几年,“退垸还湖”政策之前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她家是在养殖场里入股的,每年会有分红。因为投入的资金还没有收回,而且退垸还湖政策实施之后他丈夫失去了工作。她对补偿是不太满意的,认为不应该统一补偿,每个人投入不一样。

从案例2可见,退垸环湖虽已开展,但后续跟进工作仍存在缺陷。承诺的补偿款迟迟不落实,退垸居民的实际生活无人过问。

第一,承诺不兑现,导致民众由于对政策期望值过高而产生较大的落差,从而产生不满情绪。有个别人走上了上访的道路,人们不禁质疑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退垸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有些不得不离乡打工。

第三,退垸安置后问题多。一方面,中国人的乡土情结非常浓厚,安土重迁,无论多周到的安置,都有诸多不便。另一方面,搬迁居民的生计不可忽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梁子湖畔的人们,傍水而立,世世代代以湖为生,退垸容易,但相关居民今后该如何生存?这都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老人的医疗问题,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青壮年劳力再就业问题,这就需要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开始新的职业新的生活。调查显示,退垸后的垸区居民希望获得技术培训的占16.3%。对于希望做点小生意的,能否给予一定的扶持,如小额贷款。凡此种种,都是当地政府和垸区居民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

(四)基层维稳难

案例3:在与涂家垴镇的某政府干部聊天时他提到:“退垸还湖我们也同意,但是这个矛盾谁来化解?现在调解矛盾都要花钱,群众的经济意识在提升,并且这个成本都在提高,所以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维稳压力。今年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敢动,有一点风吹草动,群众都要闹事,但是你又不能怎么样,关不得、骂不得,你不做事又不作为,你做得慢又慢作为。我们也没办法,要么自己掏钱,要么压着,要么都化解矛盾去,要么搞个低保每个月一百多块钱、两百多块钱,要么搞生活建设,把他们生活条件搞好点,可这个都要钱。但问题很多,关键都是要钱,群众的经济意识在提升,维权意识在提升,现在再讲依法行政,我们又不能硬来。”

从案例3可见,基层干部在维持垸区居民稳定上面临许多问题。

第一,维稳压力大。政府在退垸还湖后没有履行承诺,造成垸区居民不满,四处上访。村委会只能通过增加低保、临时救济等方式安抚,靠亲朋好友调解、上门联络感情等方式来化解。可见某些运动式的政策,使得当地基层干部维稳压力增大。

第二,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在访谈过程中,政府的某些干部希望我们尽量避免询问此类问题,防止矛盾再次激化,可见基层干部压力极大。调查显示,湖区居民认为实施效果为“很好、比较好”的占36.5%,而“一般、不太好、不好”的占47.4%,可见垸区居民对于该政策的开展效果并不是十分满意,有些甚至还有怨气。

第三,单退意见小,双退意见大。该地区退垸主要是单退为主,双退为辅。退垸对单退居民影响较小,因此他们的意见较少。而对于双退居民,退垸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生计和谋生手段,甚至让他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我们采访的大都是单退的居民或者镇上的居民,其对政策的评价就已经较低了,若多采访一些双退居民,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农民维权意识增强。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不是以疏导为主,而是淡化和自然化解,可是这一政策实施前后造成的隐患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退垸还湖的困境有宣传不到位、配合执法难、补偿不兑现、基层维稳难这四方面。其中自身知识局限、信息渠道有限、政策不合民意、反面教材存在、补偿不到位、后续安置缺乏跟进等这些成因造成。

对上述困境该如何应对呢?根据上述调查和困境,我们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对策建议:多渠道宣传,全方位跟进;规范实施细则,降低执法难度;落实补偿款,增强政府公信力。下面我们将对此做具体的阐述。

多渠道宣传,全方位跟进。一方面通过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以及定期组织村民会议的方式,对政策的宣传,推进进度做出说明,另一方面与垸区居民保持联系,赢得信任和理解,对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规范实施细则,降低执法难度。国家环保部应该做好相关考察,对梁子湖围垸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制定相关的文件,将退垸还湖怎么退的问题说清楚,彻底退垸还湖。

落实补偿款,增强政府公信力。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许海平等人的做法,向中央争取国债资金用来补偿居民。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加重武汉排污费的征管力度,将税费用于补偿款上面去。

四、小结

我们通过对TJN镇现状以及退垸环湖的调查与分析,发现:60.1%的居民认为退垸还湖的作用比较大;绝大多数(78.5%)比较支持这一政策;近1/3人(32.5%)认为政策实施效果比较好;近一半的人(47%)认为水质变好了;该政策对2/3的人(68.2%)影响不太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退垸居民的收入减少(62.4%),希望政府进行经济补偿的比例最高(40.5%)。大多数(74.1%)居民适应得还可以,约十分之一(13.1%)的人适应得很好,还有一部分(10.9%)不太适应新环境。我们针对实施中的四大问题(宣传不到位;配合执法难;补偿不兑现;基层维稳难)提出了三点建议:多渠道宣传,全方位跟进;规范实施细则,降低执法难度;落实补偿款,增强政府公信力。

综上所述,可以预测:随着退垸还湖的推进,TJN镇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水资源环境也正朝着好的方向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超,刘美琪,马斌强,李聪,陈建.退垸还湖防洪效应影响因素研究.[M]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

[2]廖志慧,李耀华.鄂州葛店退垸还湖6100亩[N].湖北日报.2014-7-12(001)

[3]甘勇.打好组合拳 扎实有序推进退垸还湖[N].湖北日报.2016-9-13(001)

[4]新华网.让绿色治理观念深入人心.[N]中国政务舆情监测.2016-7-29

[5]吴玉婷,罗希,耿川,黄华.关于涂镇湖 退垸还湖工程规划方案的研究[J].中国水运.2014.14

[6]叶俊东,李劲峰,黄艳.退垸还湖涉多方利益 宜分类有序推进.[N]经济参考报.2017-1-12(005)

[7]汪秀玲.半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退垸还湖和安全生产工作[N]黄冈日报.2016

猜你喜欢
居民政策
大山里的居民(中国画245cm×120cm 2020年)
政策
政策
石器时代的居民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