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探讨

2018-05-17 16:27贺晴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政理论课思政

贺晴

【摘要】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成为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理论成果,宣传十九大时政专题的重要方面。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贯彻落实十九大时政理论的需要,也难以达到国家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理解十九大时政理论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拟从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和建议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学生对十九大时政专题的理解程度,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的背景

深入探讨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是在大学生教育中贯彻落实十九大新理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建设更加科学完善的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新的历史时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十九大召开以来时政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更需要被高校学生接受和认同,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因此,对于十九大时政理论的教学必须构建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学生学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更加科学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下,十九大时政理论会在高校中更具生命力,应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思想的引领,中共十九大形成的众多科学指导思想将会在未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

高校思政课开发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为充分调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笔者对所在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50%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太满意,1/3的学生喜好程度一般,1/3的学生则根本不喜欢。47.65%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教得好,而35.06%的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满意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没有太大实际意义”,16.11%的同学认为“教学内容重复”,20.66%的同學将不满意的原因归结为“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24.6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老套,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仅12.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恰当,对于考核方式的建议,认为应开卷考试的学生占49.7%、29.4%的学生认为应以撰写小论文为主,而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已严重不符合学生需求(仅17.2%的学生赞同)。在课程成绩的计算办法中,43.1%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多达64.0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可见,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教学有效性遭到质疑。综合上述数据分析,高校思政课在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中将面临以下挑战。

1.“灌输式”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时政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单方面的传输过程,没有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难以达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得思政课的课堂枯燥乏味,政治理论的接受程度停留在较低水平,想要通过政治理论转变学生的行为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十九大时政理论自十九大召开以来得到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但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难以使十九大时政理论得到学生的主动接受,严重影响了十九大时政理论的生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为关键。

2.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性不足,专业教师过少

思政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很难得到高校的重视,无论在用时、教师资源配备还是其他各方面都难以达到专业课的水平和程度,致使思政课课时量少且授课教师也多是由相近专业教师兼任,课程研究深入性不够,专业教师过少,对于这一课程的评价也基本流于形式,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更是缺乏。

3.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过于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事政治却是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材中理论叙述过多,教学案例少、旧,且远离学生生活,对学生吸引力不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读性差,因而实际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对于十九大时政理论的阐述基本缺失,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认知。尽管高校也会围绕最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开设相关的时政课堂,但是大多数时政课堂缺乏系统性,时政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教学渠道、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的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对十九大时政专题的深入学习。此外,过去以知识性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十九大时政理论的认知表达,导致学生对于十九大时政知识的成果展示过于应付,缺乏生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开展的教育范畴,考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单纯用定性考试的方法不能真正反映教学实际效果。因此,教学渠道与评价方式单一是当前高校在创新时政课堂教学模式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构建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的建议

1.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利用探究式等教学模式

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具备多种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点: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追求学生的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学生的主动接受;二是情景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情景的构建,将十九大时政理论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十九大时政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三是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极易在学习十九大时政理论的过程中引发师生间的交流辩论,在争论中使学生更加正确地学习和理解十九大时政理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而保证高校学生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的学习效果。

2.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度重视思政课关于十九大时政专题的学习

高校应顺应十九大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热烈反响,承担起在高校开展十九大时政理论学习的重任,强化思政课的重要地位,给予思政课应有的重视。同时,思政课教师应正确认识思政课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十九大时政专题的重要作用,创新自身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探究引领加深学生对于十九大时政理论的理解认知,助力学生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学习十九大时政理论。

3.编制思政课十九大时政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十九大时政专题学习系统化

十九大时政理论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是过去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选取贴近社会生活的案例,配合十九大时政理论讲解,增加时政教材的可阅读性,激发学生对于十九大时政理论的阅读兴趣。

4.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创新时政课评价方式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十九大思政课课堂设计,改变枯燥单一的课件形式是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时,在传统课堂之外,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也可以成为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好建设,网络的利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容易接受的学习平台,对于新型授课方式产生兴趣也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模式建设的重要方面,教学评价要实现对教师和对学生的双向评价。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学习十九大时政理论感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十九大时政理论学习的主观接受程度;评价教师可以促进教师在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教学模式的改变,引进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结语

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为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教学内容,但同样也对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的改变,仅靠笔者“一家之言”恐难以实现,仍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探索和研究,为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的教学模式建设,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闫红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初探》,《知识经济》2016年第8期,第135页。

[2]李庚香:《新时代党的执政基础的新变化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视角——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之二》,《领导科学》2017年第33期,第4-11页。

[3]蔡鹏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赤峰日报》,2017年12月7日。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渭南

猜你喜欢
时政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时政
时政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时政
时政